幸福:蝶变人生悟沧桑《会痛的幸福·吴大勇散文随笔选》序

2018-10-30 19:13:47  阅读 123 次 评论 0 条

  日子被一页页不经意地翻过,我你他总喜欢在平平淡淡的今天,去阅读繁繁复复的昨天。总以为逝去的永远都值得回味,所有过往的过程和细节,都美得令人阵阵心颤。恍若一壶桂花酒,有萧索的凉意,也有沉郁的馨香。

  我们一生所经历的波折,就这样搁置于时光深处。美好的往事和沉重的世味,每一处笔迹墨痕都清楚明晰,浓郁饱满。澄清分明的亲情、友情、往事、沧桑,一直保持着未被磨去的棱角。

  “和梦也,新来不做。”这一切会痛的幸福,每每在大勇潜心编织的散文随笔的花环中,默默地漾动着率真的情感和深蕴的内涵……

  如果每一个人,都能记得住前世的约定,愿化身为莲,结缘今生,就算是跋山涉水、历尽千辛万苦,也会守候在相逢的路口。时光的阡陌上,来来往往的人流,还有那不知名的草木,乱花迷人眼目的时候,一个转身就已擦肩。但人生总有一种无法躲避的缘分,这“缘分”让我结识了与自己有着同一种军旅生涯经历的挚友吴大勇先生,也让我读到了他脉脉地诉说着往事、诉说着情怀、诉说着心境、诉说着人生的一部心语集——《会痛的幸福·吴大勇散文随笔选》。

  读大勇之《会痛的幸福》,我一如读蜀乡偏远山村的那一池清莲。她有着淡雅的容颜,玲珑的心事,曼妙的情怀,未经世事,出尘不染;她有着满载的喜悦,散落的荷瓣,漂浮于水中,美丽绚烂,胜过世间万千风景。笔耕不辍的大勇虽不是一位专职作家,其作品亦似有不少可以推敲之处,然他以淳朴胜,以真拙胜,以亲近胜。选集之中诸多篇什就是作家自己记录人生沉浮的卜一次沧桑回眸,也是作家自己精心构筑精神“后花园”的一次艺术践行。读它,我仿如窥见了晨晓雨中的一朵茉莉,恍然听闻了窗外竹林的一声鸟鸣,油然品出了幽幽香茗的一盏深味,顿时敞彻了气韵奔涌的一颗心灵。众所周知,伟大的艺术原本就是设身处地的艺术,是忠诚于土地,永远不会背离和偏移本性的追求,是与性命灵魂紧密所系之物。从大勇的散文随笔中我知晓,少年时代的贫穷让他更深刻地理解了人生。所以他笔下或写严父慈母、兄弟姐妹、良师益友、军旅战友,或写往情往事、岁月回眸、大灾大难、人生感悟等,都在为基本的“生存”而斗争,这种斗争于是更加令人过目不忘。可以说,大勇作品中最自然的情感便是最真实的情感。这样的自然发自内心的情感不需要强势的所说。它,总是娓娓道来,如此地柔和,还有些谦卑,并且一律地淳朴、和谐,是真正的田园“稻禾”之作。

  不可否认,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为作家的散文随笔创作准备了肥沃的土壤。儒家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艺术作为人生的憩息之地,可以使人摆脱物的羁绊,抵达精神的自由之境,从而做到律己修身。道家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天地之大美统摄着永恒之时间和无限之空间,大道无形,无物可缚,象征着绝对的精神自由,通向大美之途惟有审美之悟,涤除杂念,用心去体验自然造化生生不息的变幻图景。禅宗道,“一切法皆从心生”。心之所及,气韵浑生。“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景”所披露的禅意正是在个体心灵的感悟上穷尽了虚实的辩证法。大勇散文随笔叙述中的纷繁世事,亲朋好友,眼泪欢欣,感悟思考,都是与中国传统文化血脉相通,强调了“心”的力量。可以如是说,作为一个“有心人”的作家,大勇尽管想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理想的东西,但是为力求自己的情感真实感人,受到读者的认可,又必须从生活中求取真实素材,在之后的创作中按照自己的构思去匠心独运。其散文随笔创作,传达出的是一种充满亲情、充满诗意的生活,是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人生悟境。看得出,作家的创作以“真”为旨归。它,呈现的不仅仅是事物表面现象的真,更是一种情感的真诚,合乎自然,发自内心。这样的作品,堪称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里培育出来的奇异之花。

  我近年间常常想,中国不少作家似乎有被惯坏的嫌疑,一方面有奶喝,久养于园,心境浮躁,思维退化;另一方面寄生的生活方式使得他们早已丧失独立思想,精神摇摆不定,难以形成气候。而写自己身边的人与事,宣泄自己人生、真情实感的大勇,却是在纷繁的工作之余进行创作的。其散文随笔集《会痛的幸福》,就是他自己一种生命的超越,一种人生的姿态,更是他自己在艺术琴弦上弹奏出的晶亮的大美的音符。可不是么?大勇的散文随笔作品最出彩之处,就是崇尚自然、朴素之美,追求物我两忘之境,善于从平凡人物的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捕捉诗意,读之有别样愁怨婉转在心头。《我的父亲母亲》有着作家难以割舍的爱之情结,它浓墨重彩地抒发了自己对亲人的奔涌在血脉里的思念。纯朴、憨厚、善良、无私,是对父母人生品格的一种讴歌,那些非常年代的世风、人情及复杂关系的描摹,是对亲人人生履痕的一种烘托,作品写实也罢,吟诵也罢,抒怀也罢,写意也罢,均让读者能从“我的父亲母亲”身上追忆一种慈爱、一种感动、一种欲说还休的相思,并从其人生轨迹之中得到启迪,吸取拼搏的勇气和力量,于乡情中泡酽人生,于失意中浮现憧憬,于暗晦中展示光明,于苦难中诞生希望!更能令读者从他之亲人的日常生活里挖掘和捕捉出一种痴情,一种纯真,一种意境。

  一如作家的故乡有柳,是绿;也有梅,是红。大勇《会痛的幸福》中的散文随笔篇什,写亲人、亲朋,写往情、往事,写感想、体悟等等,皆不仅是他一种情绪的宣泄或对丑恶、美好事物的鞭打与歌颂,而是有情有景、有诗有境穿插其间,以价值意义的追求为根本。《汶川:人事干部永不言弃》《爱,一直在路上》《“为人民服务”没有句号》《挺起不屈的脊梁》等,均是作家“劳者歌其事”,有着生命觉解的担当意识的佳作。2008年5月12日那场地震灾难,永远定格于中国西部的历史深处。作为政府一员,大勇理应献身于“救灾救难”的雄壮队伍里。多少次,他赶赴汶川、北川、安县、绵阳、什邡、彭州、雅安、夹金山、马尔康等地震灾区,以手中之笔讴歌汶川地震中的众多人事干部。他写人写事,叙事的铺陈,情感的抒发交替着多少酸甜苦涩,多少情思。尤为令人感佩的是展现了典型环境中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也凸现了永远延伸的“大爱”主题。读者由此可见,散文随笔中的情节不但不见冗赘而且能增强艺术的魅力。其他如《燃不起的旧情》《我的故乡,我的父老乡亲》《我心目中的蒲师长》等篇什也是如此。当然,散文随笔对情节的处理与小说不同,往往用画龙点睛、高度凝练的形式折射出来,有时则是通过抒怀与感悟来显现,这有待于读者的补充和想象才能与之完整,形成鲜明的可见的生活图画。这也是作家—一个生命体独临萧瑟西风的深沉感受,它无疑是其散文随笔的一大亮色。

  我们说,一部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是可以跟人的心灵对话的,是能够提升人心境界的。它应强调蕴藉、自然和流畅,更要扬起想象的风帆,强调一种不动声色的内向。换言之,没有蕴藉、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散文随笔是情、理、象、意的统一。作为客观和主观色彩都很浓的散文随笔需要丰富的想象力,更需要有深湛的思想意蕴,引伸出体悟人生的哲理。《父亲的灵官庙》中,大勇把故乡老屋对面贫瘠的山峰上那棵顽强生长的黄桷树,想象为“父亲心中永远的灵官庙”,“那些年,父亲按着世代传承的民俗程式侍奉着它的同时,也完成了他一生心灵的期盼与精神的归属。”显然,这不是一般的比喻,而是大胆的想象。其蕴藉厚重的《落榜不失凌云志》中,大勇把自己感悟性的随笔通过哲理性的形象和意象暗示,表现出了一种令人咀嚼、意味隽永的思想“舍利子”。“一个有优良品质的人遇到挫折,会把挫折变成点燃奋斗欲的火炬,激发更大的创造热情,为取得最后的成功而做到;即便仅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用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去争取。有了这种精神,我们才能胜故喜,败亦欣然。”读大勇这些既富想象,又富思想蕴藉的散文随笔,我读出了作家作品之真诚的感情、鲜明的形象、隽永的情节和深邃的意蕴巧妙的契合,它既不是图解,也不是演绎或说教,正如茅盾先生所说:“不求技巧而技巧自在其中,”这才是一种高层次的艺术。我相信,任何一位读者读他的作品都不可能无动于衷。

  是的,越是优秀的作家,越是具有思想和艺术上的深邃性,具有坚持个性的不可妥协性。这一切有时又恰恰是一个平庸的读者所不能理解的。大勇没有身处专职作家的群体,不需要期待什么名誉的光环,也不急于寻找那种被尽快认可的快感;他只沉醉于自己的文学世界里,两眼始终盯住了自己的艺术呈现“叙身边人与事,说肺腑话,唱心中歌”这一目标,决不游移。其收入《会痛的幸福》中的散文随笔篇什,就让读者细细品味出了作家“忠诚地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记录自己奋力登攀的足迹,记录自己这个生命个体眼中的独特世界。”这种记录的奇异之处,不在它具有多么鲜艳的艺术描绘,而是靠它的内在气质,靠作家个体生命的基本特质去作出规定。大勇的散文随笔,艺术创造是寻找到了自己的初心,寻找到了自己的文学追求的真性。

  岁月,湮灭经年的旧历。相逢如初见,回首是一生。《会痛的幸福》是大勇“蝶变人生悟沧桑”的结集。它的出版,既是作家人生的姿态,也是作家人生的跨越。总体说来,大勇先生把自己的渴望变成了弓,搭上“拼搏”之箭射向了远方。他的散文随笔,不正是作家在人生旅途中感情喷发的精品佳作么?我期冀着大勇似一只山鹰,展开生命的翅膀在艺术的天地中飞得更高更远!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3144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