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有感

2018-11-01 11:24:28  阅读 143 次 评论 0 条

  核心提示:探察一下,我发现我的内心世界犹如一个非常拥挤地堆满各种物件的储藏室,挤满了各种观感印象,而要把这些东西理出一个头绪,我既没有力量,也不具备能力。

  俄罗斯是一个盛产文学大师的国家,曾经拥有过文学上“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高尔基就是这里的一颗星星,高尔基苦难的人生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以及追求理想的坚毅都是真真实实的写在这三本书里。

  读《童年》让我们感受到来自外祖母的人性光辉,又同时暗示给我们那个黑暗的时代,人们的人格扭曲,舅父们为了财产而明争暗斗。

  读《在人间》享受阿廖沙丰富的社会经历,感受不同的人的人格魅力,体味社会最底层的生活是多么艰辛。

  读《我的大学》在阿廖沙的“社会大学”里感受到知识的重要,感受到他对知识的渴求,也激发我们自己的求知欲望。

  首先不得不说,高尔基的记忆力确实惊人,因为他能把小时候发生的那么细小的事情记得如此清晰,让我们这些读者能透过这些细小的事情了解到高尔基的童年、打工和求学之路,同时也对当时沙皇统治下的俄国有了一种更深层次的认识。在那个时代,贫穷应该是整个社会的基调。

  高尔基的命运是多舛的,在他小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只能带着他搬到外祖父家去住。在外祖父家中,他见识到了两个舅舅的卑劣,也忍受了外祖父的毒打,但同时也找到了他可以依靠的人--外祖母。在外祖父分家后,母亲去了别处寻找生活,高尔基和两个老人相依为命。无奈外祖父放高利贷破产,原本积累的财富很快耗尽,高尔基不得不外出打工养家,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高尔基说自己踏入了人间。

  在人间的路也是不那么好走的,在店铺当徒弟需要忍受掌柜的捉弄和他堂兄的敌意,而在自己亲戚家里学画画又要忍受两个妇女的各种讥讽和谩骂。相比之下,高尔基更喜欢在轮船上当帮手,他也认识了几个对他格外照顾并且在精神和思想上点拨他的大朋友,帮助他看清了这个社会的真实面目。不过,除了他的外祖母之外,对高尔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心目中的“玛尔戈皇后”。正是因为她,高尔基见识到了真正的美,不光是外表,也是内心。玛尔戈皇后让高尔基有机会读到很多可以冲洗灵魂的著作,这些书清除了贫穷和痛苦的现实生活留在心中的印象糟粕。正如高尔基所说:读了这些书以后,在我的心中渐渐形成了一个坚定的信念-在这个世界上我并不孤单,不会走投无路。从此以后,高尔基便开始找各种机会读书,这个并没有接受过多少正规教育的人正是通过读书和同底层人民的生活中逐渐成长了起来。他已经不再对别人的恶意中伤感到那么痛苦,无论面对什么他似乎都能接受,物是人非,太多的变化接踵而来。高尔基感到生活是乱七八糟的,荒谬的,显而易见的蠢事太多太多,可悲的是,当他把这些告诉别人时,别人常常感到无比诧异。

  在我的内心世界里生活着两个人。一个人对种种卑鄙下流的事情见得太多,故而有点胆怯;又因为了解生活中种种可怕的事情而感到压抑,开始对生活,对别人抱着不信任的怀疑的态度。他怜悯所有的人,也怜悯自己,但又束手无策。这个人幻想一种宁静安详的,与世隔绝的生活。只与书本为伴,不与他人交往。他所向往的地方是修道院,是林中的看守小屋,是铁路线旁的小岗棚。他想去波斯,希望在城郊的某个地方谋个守夜人的职务,人越少越好,离他们越远越好。

  另一个人读过充满智慧的好书,受过书中神圣精神的洗礼。他看到世俗生活中可怕的东西拥有难以抵御的势力,感觉到这股势力不费吹灰之力就能砸破他的脑袋,用肮脏的脚底踩碎他的心,于是,他就紧张地自我防卫,咬紧牙关,握紧拳头,随时准备应付所有的争执和搏斗。这个人满怀爱心,他的恻隐之心常常见诸于行动,就像法国长篇小说中见义勇为的英雄那样,遇有情况,顿时就会拔出鞘里的长剑,进入战斗状态。

  相信很多人看完这三部曲都有自己的感悟,记得当年自己看完《约翰克利斯朵夫》时曾有种冲动要把自己以前的生活整理并写出来,但后来发现自己并没有那么多的事可写。和高尔基相比,我们现在的生活还是太幸福了,幸福的有点单调,每一步怎么走好像都已经被安排的好好的,到了什么时间就做什么事情,就是这样。显然,我们从生活中感悟到的达不到像高尔基那般深刻,估计没有一个年轻人能说出像高尔基一样的话:我刚刚二十出头,但是有的时候我会感到自己已经上了年纪。我的经历,我读过的书籍以及我忐忑不安考虑的各种问题一起积压在心头,因此,我的内心仿佛膨胀起来,变得十分沉重。探察一下,我发现我的内心世界犹如一个非常拥挤地堆满各种物件的储藏室,挤满了各种观感印象,而要把这些东西理出一个头绪,我既没有力量,也不具备能力。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3159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