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倒回2006年,张蜀之还是个长发及肩的摇滚青年,喜欢在四川外语学院的学校里孤独行走,寡言少语。而高雅笑子,则是个活跃于文艺活动里的小胖妹。
当年9月,莎士比亚国际研讨会在成都召开,颇有艺术细胞的他们,被学校推荐演出一部莎士比亚戏剧。在临时成立的剧团里,笑子第一次担任起导演兼编剧的职务。在确定演出莎翁经典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后,长相欧化的张蜀之直接成为了剧中的罗密欧。
“在那之前,我根本就不知道戏剧是什么。”笑子说,她完全没有想到当自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投入后,对戏剧的热爱竟一发不可收拾。
几周后,当剧社的11位青年出现在“莎士比亚全球研讨会”舞台上时,面对原创音乐与激情的演出,两岸三地的戏剧专家被彻底震呆了。
张蜀之记得,当他走下舞台的时候,一个身高1米8几的大男生一把搂住了他,泪流满面地说,“结尾那段轻唱……怎么……怎么那么美!”
初试牛刀后的荣誉让这个年轻的团队兴奋无比。回到重庆后,张蜀之和笑子决定,继续走下去,要做自己的剧团,独立的剧团!
就在那个夏天,张蜀之拍了拍几位哥们的肩膀,“兄弟,愿意跟我做剧团吗?”每个人的回答都让他欣喜若狂,“没问题!”
根据自己最喜欢的爵士乐《Summer Time》,张蜀之将剧团起名为“光荣之夏”。剧团里,高雅笑子负责编剧与制作,他则是团长和总导演。
“从那一刻起,我就没有想过悠然闲适的日子。”他说,“激情、勇气和才华才是我们想要的!”
2008年5月12日下午,正在学校食堂讨论新剧本的笑子和张蜀之突然感到一阵强烈的震感。“地震啦!”还没反应过来,张蜀之就看见,周围的人群慌乱地地往外冲。
笑子翻出包里随时记录灵感的小本子,看看了,抬头说,“正好,我以前还记录过一些相关的故事……”
两人激动地顺着人群挤了出来。到了食堂门口,新剧《爱·拯救》的框架已基本定下来了。“食堂门口,有人呆了,有人跑了,只有我俩还在头也不抬地讨论着剧本。”张蜀之说。“当时根本不知道地震有多严重,想来后怕!”
很快,舞台剧《爱·拯救》创作完成。故事以地震为背景,讲述两个家庭与救援队的故事。灵魂和死神的对弈不断穿插其中,为故事增添了几分超现实主义的色彩。
这是“光荣之夏”第一部原创舞台剧,成员们开始满怀激动地分头寻找演出剧场。
在找遍重庆大大小小的剧场后,制作人笑子彻底失望了,“最便宜的要8000元,稍贵的要2万5,天文数字!”
不久后,一位长期关注戏剧的前辈向笑子介绍了雕塑家刘景活,以及他那个颇具名气的喜马拉雅美术馆。
这是一个由废弃电厂演变而成的艺术空间。有乱石堆砌的堡坎、裸露的墙面、杂草丛生的沟壑……那些楼与楼之间空出的窗户和过道,正适合地震的主题背景。
找不到剧场,就根据喜马拉雅美术馆露天场地做个实景剧吧。一番“考察“后,笑子当即做下决定,做“重庆史上第一台实景舞台剧”。
根据场地修改剧本后,“光荣之夏”成员开始进入高强度的排练。学校没有排练场地,租外面的场地又要花钱,“光荣之夏”最终找到沙坪坝平顶山公园的露天坝作为排练基地。从此,每天晚上,来此散步的人都会看到一群孩子念念有词地在地上滚来滚去。
2009年3月7日,是高雅笑子23岁的生日。她送给自己一个特别的生日礼物———《爱·拯救》的重庆首演。
当天,喜马拉雅美术馆迎来了500多名戏剧爱好者,他们是学生、艺术家、评论家、摄影师以及扛着棒棒的农民工……
一夜未眠的笑子肿着眼泡在角落里指挥调度。演员们则在废墟里不停穿梭、奔跑。这里没有舞台,窗户、平地、楼梯都是演员们的表演场所。你甚至可以在演员哭泣的时候,靠近他,拍下一颗清晰的泪珠。
“这群孩子非常热爱戏剧,表演很投入,人物性格塑造鲜明,有后劲!”看完戏剧后,重庆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夏祖生如此断定。
而在重庆生活论坛上,除了众口一词的褒奖,一场关于戏剧的讨论也悄然兴起。一位网友在发表了《爱·拯救》的剧评后,留言道,“我期望着,‘光荣之夏’,最终站在荣耀之巅。”
“光荣之夏”的故事,开始在重庆的大学校园里慢慢流传,这群年轻人的张力、勇气与激情“蛊惑”着更多的爱好者投入戏剧事业。而对于那些已经放弃理想的人,他们的事迹就像一部感人的励志片。
张蜀之和高雅笑子的身影也不断见诸于报端。在采访中,他们谈得最多的一个词,总是“梦想”。
2009年6月,“光荣之夏”获邀参加美国“德克萨斯州莎士比亚艺术节”。他们重新编排的莎剧《哈姆雷特之遗失的音符》在德州获得高度评价。这部剧的舞美服装,也被德州莎剧艺术节博物馆永久收藏。
他们,曾经登上全球顶级时尚杂志和美国电视台,把两岸三地的戏剧专家感动到泪流满面……
他们是“光荣之夏”,由七八个在校生组成的重庆首个青年独立剧团。2006年成立至今,在团长张蜀之和制作人高雅笑子的带领下,他们的“光荣”被逐一实现,而成长的痛苦却如破茧般艰难———时至今日,即使获得“优秀创作剧目”、“优秀演出剧目”、“优秀演员”等无数奖项,要想在夏夜里睡好,还得凑钱买个空调;要想在重庆的剧场献上一部莎剧,还得辗转于各类企业家之间拉赞助,并在老板们“考虑看看”的答复中,悉心等待……
《时尚·COSMO》(中文版),并被评为2009年年度中国十位“女性成就梦想”者之一,以表彰她致力于中国当代戏剧事业,并将其独立剧团带往了美国。
“这可是《时尚·COSMO》,全球最顶级的时尚地带!然而,高雅笑子和张蜀之却说他们并不出名,他们只是想要让舞台剧文化重回人们的视线。”事后,德州一家电视媒体如此评价。
2010年4月,光荣之夏制作原创音乐舞台剧《当你有时间》参加第三届“重庆大学生戏剧节”,获得“优秀创作剧目”、“优秀演出剧目”、“优秀演员”等多项大奖……
就像麦子到了收割的时期,接二连三的荣誉自动从天而降。而对于高雅笑子和张蜀之,最难的日子才刚刚开始。
“该毕业了,家里人总是问,难道你真要靠戏剧生活吗?”张蜀之瘪瘪嘴,无奈地摊开双手。
这个大男孩比谁都清楚,荣誉不能当饭吃。尽管工作室里挂满了来自美国、中国香港和内地的奖章和寄语,但房东还是要定时催房租,表演还是要寻找赞助、人员还是在不断地流失、更换……
“我总是拿着我们的奖状一个一个地找企业拉赞助,他们不是不相信,就是不感兴趣。”笑子说,每次“出击”,她会一遍又一遍地解释什么是戏剧,戏剧有什么好处,但似乎没有人相信,这种“好处”是有意义的。
没人知道,在最艰难的时候,他俩甚至可以一个月每天只吃一碗杂酱面。而所谓的“杂酱”,其实是用买回来的黄瓜和土豆、豆腐、鸡蛋搅碎做的。
当“光荣之夏”的成员一拨又一拨的离开,笑子和张蜀之仍然选择毫无保留地坚守。他们相约考取川外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期望在戏剧道路上,有更多理论上的支撑。
现在,“光荣之夏”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笑子与张蜀之的生活费,以及临时接到的翻译工作。加上小部分来自香港和美国的戏剧支持基金,剧团的运营还能勉强支撑。
8月7日,当飞机降落到江北机场,张蜀之感觉似乎回到了原点———没有鲜花,没有拥抱,没有欢呼和掌声,没有渴望艺术的眼神……在这座耸立着数不胜数摩天楼的城市里,没有人认识他们,更没有人知道他们在美国开启的那个“中国之夜”。
在空荡荡的工作室,张蜀之对笑子商量说,“明天,我们凑钱买个空调吧,再不装,就热死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