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力王涌聊互联网时代的新杂志《全球商业经典

2017-12-26 16:56:22  阅读 119 次 评论 0 条

  新浪财经讯 迅速崛起的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压迫近几年日益显现,在报业发达的美国,多家知名媒体转行只做互联网“报纸”,更有甚者预言,美国传统报业2年内必将消亡。在中国,当前报业的趋势似乎是很多媒体也已经将主战场搬到了互联网,在这样的浪潮下,7月全新改版的《全球商业经典》将隆重亮相,它将怎样应对互联网兴起的

  2011年6月21日《全球商业经典》出品人、总编辑何力和执行出品人、执行总编辑王涌做客新浪,聊互联网时代的杂志运营。以下为访谈实录

  主持人权静: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欢迎您来到新浪财经的视频直播间,我是主持人权静。今天要跟大家介绍一本即将面市的新杂志《全球商业经典》,介绍一下今天做客演播室现场的嘉宾,第一位是《全球商业经典》这本新杂志的出品人兼总编辑,也是新浪财经的老朋友何力老师,欢迎何老师。

  主持人权静:何老师旁边这位是《全球商业经典》执行总编辑王涌王总,欢迎您王总。

  主持人权静:刚才何老师已经提到这本新刊的名字,桌上有样刊,先给大家展示一下说说这本杂志。

  何力:这是一本样刊,全新改版的杂志是7月5号会正式上市。很多网友包括权静,你是不是有这样的疑问。

  何力:因为互联网、微博,各种各样的传播工具,成为传播的主流形态,我们老觉得当一个大潮流汹涌澎湃的时候,我们专注想做的是一个基于细分市场的产品,有几个逻辑,一个我们想做细分市场的主流产品,我们不可能像互联网那样拥有那么大的影响力,我们在细分市场领域,比如在商业领域,在特定的领域,希望成为主流产品。第二点,杂志这种产品形态,我做新闻做了20多年,我那天在想我有哪些新闻报道或者有哪些稿子是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去做的,回想自己20多年,这样的经历特别特别少,我相信我们今天还是回到说好的内容,花了长时间的积累和用了相当多的资源去做,这其中包括时间,包括金钱的投入,这些好的内容在今天即使在互联网广泛传播的时代,新闻从业的门槛的确在降低,因为一个突发事件,可能一个微博就做了,但是深入的思考,经过深入的沉淀去做的内容,还是稀缺的。既然互联网、微博成为传播新闻和知识的主要平台,我们是不是在传播价值观,在提供一个好的阅读体验,还有一个好的审美体验方面,能够专注去做,也有它独到的价值。

  我经常讲,我过去的床头可能只有报纸和杂志,书和杂志,特别是临睡觉之前可能会看,但是今天每个人床头除了书和杂志,还多了电子阅读设备,多了手机,多了iPad,不知道你,我自己虽然多的这些东西,但是书和杂志并没有被我从床头扔掉,但是确实有时间的分配问题。前不久开过一次读者的座谈会,有一个读者朋友说,过去每个月买四本杂志看,后来有了手机以后,可能每个月买两本,有iPad以后,每个月买一本,毫无疑问这个趋势是存在的,我们怎么办?我们成为他最后买的那本就可以了。

  何力:对,一定会那样,这个市场的竞争很激烈。我们给读者提供一个价值,过去可能提供价值是新闻价值,今天可能新闻的价值更多是由互联网平台去实现的,我们能不能有你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最近有一个叫NC,就是NC运动,周末的时候最好是没有电脑,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被互联网,被手机,被电脑,周末的时候关掉这些电子设备,回到一个人们需要看一些有深度的东西,需要对自己心灵和思想。我们是这样的产品,在这个时候,包括你在旅行的时候,我们不是说你上班9点钟开始看我们的杂志,不是。我相信人们除了正常的时间以外,还有一些这样的时候,需要我们给他提供一些,我们在那个时候提供好的价值,具有某种不可替代性,你不是全面的,就是细分市场的产品。

  主持人权静:刚才何老师给我们初步描述了一下《全球商业经典》这本杂志,尤其在互联网时代为什么要做这样一本杂志。刚才何老师抛出几个细节的问题,就此请教一下王总编。刚才何老师说回顾自己的新闻生涯,即便在20多年这么长的新闻生涯里,都没有用两个月的时间去好好做一个新闻或者选题,这背后的信息是不是就是我们这本新的杂志是两个月出刊的一本新的杂志,它的周期是多长?

  王涌:就跟过去羡慕外刊包括引进一种模式,我们只看到了人家的品质,而忽略了人家的生产方式,而我们这次要做,我们是从根本上去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们这个杂志,可能我们编辑部的人不是很多,但是我们在生产方式上进行革新,很多人招来的人还不相信这是真的事情和结构,不是按过去的媒体,按口,你跑金融,你跑汽车,我们是按项目制,可能是我们把过去电视的生产模式引进到杂志,未来三年,可能会把好莱坞制作电影的模式引入到杂志的制作。这个杂志有一个前提,包括何老师说的,其中有一个前提没有跟大家分享,因为互联网的影响,我们确定了前杂志时代是让读者知道,后杂志时代是让读者明白,我们的杂志不是进行绥化碎片化的,互联网的优势在于碎片化的信息传播,互联网跟阅读来说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这个杂志采用的整合的方式,主题化。

  何力:我们是一本月刊,像王涌说的希望大多数的产品操作是用两个月的周期去完成的。第二个,我们不是所有的报道,所有的内容都是由我们这个团队去制作的,虽然我们有一支非常优秀的团队,我们依然认为如果给读者提供一流的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能局限于我们这些人,应该是开放的办刊,我们强调我们有一部分内容是我们自己来做,有一部分内容可能是请特别适合这个选题的,在全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找到合适的作者,我们负责你的差旅费,负责你的经理,你花两个月的时间帮我们做选题。第三种模式在全世界范围内买好的版权,因为我们觉得我们是一个信息服务业,我们有责任帮我们的目标读者去挑他们喜欢的东西,节省他们的时间,我们来帮他们在全世界范围挑。因为我们毕竟有时间,我们可以每个月跟踪上百本杂志,全世界的,我们帮你们挑,我们跟人家进行版权合作,把内容给你。

  主持人权静:通俗理解,就是全世界范围内一个商业杂志的精华的精粹,可以这么讲?

  何力:应该说它更多的是跟我们自身,中国的商业实践有紧密结合的,在全世界范围内。因为我们立足点是从中国出发,探讨商业商业跟社会,商业跟文化,商业跟人之间的关系。

  主持人权静:刚才谈到一个细节,你说要做细分市场的主流产品,这听上去貌似有一点矛盾,一个是细分市场,一个是主流产品,这个细分市场,您关注的是哪个市场,多说一点,我们知道何老师以前也主持过《财经》杂志,《第一财经周刊》,包括之前的《经济观察报》等等一系列的媒体,当时做《第一财经周刊》创刊对话的时候,你说那本杂志要针对于坐飞机往返于北京和上海繁忙航线上的年轻化的,时尚化的公司人,可能是针对那样一个细分的市场,我们市场还有很多其他杂志,比如你曾经主持过《财经》,它是更加专对于资本市场专业化的细分市场,这本杂志是针对于哪个细分市场?

  何力:我们对我们的核心读者或者核心的人群有一个描述,有一个词汇,我们是一本办给商业家们看的杂志,那些真正专注商业领域,而且对未来中国十年乃至二十年商业模式,商业潮流和商业趋势产生深刻影响或者会参与那个进程的人。这是我们的核心人群的定位。实际上是那些在各个领域,我们今天看到一个企业的管理者是从事商业活动的,他有一定的经验,做了很多年,我们称之为商业家。在很多领域,你说陆川也算是我们一个,因为他虽然是在电影,他也关心成本,关心商业上的趋势,他也看商业类的杂志。他是跨界的,在不同领域都是关心或者能够参与到未来商业十到二十年的发展,他可能比普通的刚刚入行的职场的年轻人定位要高一点,但是是给在成长中的这群商业人士,他又不是最顶尖的,已经成为企业家。

  主持人权静:您提到企业家,也是我的困惑,你刚才说“商业家”这个词,我第一反映现在市面上有的比如中国企业家,环球企业家包括后来牛文文做的创业家等等,更加初级阶段一点。商业家跟这些概念又有什么样的差别?

  何力:在中间。如果说创业家给那些刚刚起步的,想去创业的人看,企业家给那些已经功成名就,我们是给正在通往成功路上的这些在企业里的人看的。

  主持人权静:就是比创业家晚一点,比企业家要早一点,但又不一定是企业的创始人或者一把手,有可能是公司的高管,有可能是某一方面的领导者,甚至是公司这个结构之外,也关注商业的人。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317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