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风文苑散文】《再游三角山》文王剑(湖北)

2018-11-11 16:08:37  阅读 140 次 评论 0 条

  上周从微信上看到,国庆期间县摄协将组织三角山采风活动,我喜出望外,虽然今年上半年我到三角山去过一次,但这次听说是摄协张蕲主席亲自带队,我可不想错失大好机会。早上点我便从家里出发,秋天山路上骑摩托车很冷,可想而知,但一想到等会儿可以与摄友一起交流学习,便加大油门直奔目的地。

  “没想到,今年国庆以这种方式庆祝,既欣赏三角山景点风景,又可以与张主席学技巧,线个半小时从旅游公路骑车到达三角山村时,他们开车刚到不久,一位摄友感慨地说。一下车,我们都被眼前的古色古香的建筑群所吸引,民居和村部建设基本都是徽派风格,气势恢宏,高大气派,颇具特色,尤其是广场前方的乡村大舞台、公厕、风景树、路灯、民居,一排排、一棵棵、一栋栋,崭新亮丽,引人入胜,大家边感慨三角山今非昔比,边拿出长枪短炮记录这些精彩的画面。

  这时一位身材敦实、皮肤黝黑的中年人微笑着向我们走来,并一一与我们握手,原来他就是美丽乡村建设大手笔、三角山村支部书记梅期雨。我记得去年宣传部陈钰科长对三角山村的变化和梅书记的先进事迹在《湖北日报》上进行了报道,果然名不虚传。梅期雨热情地向我们介绍,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刘邓大军亲临过的地方,至今还有他们在古城墙留下的照片。这里是绿色宝地,还是红色文化的传承,文化底蕴深厚。

  虽然这里是红色基地,但过去三角山村贫穷落后,是有名的穷山旮旯,大量的村民迁移到集镇或县城定居。为了保护这块历史悠久的文化圣地,梅期雨一班人积极响应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并抢抓扶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机遇,对三角山村进行了村庄规划,重新拿出屏风寨这个招牌,坚决做好山水旅游文章。先后对古城墙、凤凰亭、三角寺、村部进行改造整修。通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对公路全部铺上柏油,并修建停车场、园林广场、安装路灯,同时栽植茶花。并借助三乡工程,借势造势,借力打力,招商引资,引进能人回乡发展新农村,如今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安居乐业,远走他乡的村民纷纷回乡建房,办农家乐,种植茶花,助力发展乡村旅游。通过统一式样、统一进度、一栋栋新颖别致的民居拔地而起,现在一跃成为全省美丽乡村示范村、鄂东旅游名村。

  我们边听介绍边看风景,不禁对三角山村深厚的传统文化、优美的田园风光、美丽乡村景观赞不绝口。接着是采风时间,张主席安排我们兵分三路,一路登山上屏风寨,一路到小组拍古居,由于我上次到过屏风寨,便与张主席等一起,在附近寻找一些拍摄点。我们站在村部外边的岸上,向对面望去便发现那里有一座圆拱桥,前面是沥青路面,后边是错落有致的居民小区,与桥下流水和周围群山相映衬,真乃人间仙境,美不胜收!我发现摄友都在咔嚓咔嚓争相拍照,便也寻找一个合适的角度,最终选择一簇花的下面蹲下连拍数张,我觉得很满意,但有位摄友提出没有选择好背景,不算好图片。于是我又跑到一棵树边,选择树叶作衬托,并从侧面拍摄对面的新农村新气象。

  正如张主席所教,摄影可不能拘泥于一处,得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在同一个地方要选择不同的角度,采取不同的方式,才能引发出更多的灵感,也才能拍出满意的照片。接着我们随大部队来到老家民居,那里有一个老奶奶正在后门处剪扁豆,我们与老人家打招呼,她估计听得不很清楚,只是微笑着回应,我们看她微笑时,便抢着抓拍。为了让她老人家笑得更多更自然一点,我们与她打手势示意,甚至硬是在她耳边大声叫......走过老人家的后院,我们还发现那房子很古老,全部是土砖瓦房,房内有古式木床、储柜、书桌,外面大厅里还有风扇,顿时不禁让我们回想起童年的时光,儿时学用风扇、陪父母打谷、在煤油灯下做作业的情景,我们一边拍摄,一边体验乡愁的味道.....乡愁的记忆离我们越来越远了,这些古式民房现在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资源,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化。

  拍出一组古民居的照片后,我们分别来到三角寺和茶花广场,庙主绘声绘色地给我们介绍了”八人寨“”望江石“”祖师洞“”老龙洞“的由来,我们听后都感叹这里真是历久弥新的文化宝藏。我们站在寺门口听故事,中途来了两个小姑娘,叶颂老师灵机一动,”来,小朋友,造个型,给你们拍两张唯美的照片,保险你们高兴。“那两小孩很乐意,在摆拍过程中也很配合,笑得很甜蜜自然,但张主席总觉得美中不足的是,她们动作、表情、气质、穿着,都不符合一个地地道道的”山里娃“的那种纯朴幼稚、少不更事的形象,我们纷纷点头,左看右看,很认同主席的观点,感觉是缺少了那么一点质朴纯真的味道。过后一打听,才知道这孩子是从武汉读书回来度假的,早年随父母搬迁到了城市上学,难怪如此成熟。我们不禁向张主席投去赞叹的目光,连这个细节也被他发现了,真不愧是摄影大师!

  最后我们分别到茶花树边和对面的新农村示范点采风,对现代式的建筑,我们相反兴趣不大,主要又是选择独具特色的场面。不久涌现出一个感人至深的画面,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一个老人正在推着轮椅,上面坐着一个同样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而且他们都露出会心的微笑,这个场面难得,这种精神更是可贵!看上去,他们估计都年过古稀,老奶奶肯定是身体不好,行动不便,老爷爷却一点不厌烦,两老人都没有抱怨情绪,这正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最好的诠释。

  正当我们准备返回时,又发现了一个同样感人的场面,一位老年妇女正在路边扫垃圾。其实,路上并没有什么垃圾,只是少点的树叶而已,但老人打扫得很认真,我们问她多久打扫一次,她说只要发现有不干净的地方,她就会上前扫一下。”我们村建设得这么好,每天都有游客前来,我可不想给村干部脸上抹黑,给游客留下不好的印象。“虽然只是举手之劳,但从这个细节中也不难发现,现在农民的保洁意识和文明素质正在日益提升。当我们询问她在这大山里生活过得怎么样,她高兴地答道:”住在这里可好了,门前就是柏油路,左边就是景区,对面就是文化广场,环境好,娱乐条件丰富,而且网络、电视、电话全部通了,住在这里比城里强多了。“可见,山里人多么纯朴,他们真是在这里找到了乐趣,体现了价值。我们发自内心给他们点赞!

  中午我们来到株林镇吃饭,那里正在搞建设,做办公楼、住宿楼,但我们完全沉浸在刚才的摄影和回味乡愁之中,一路上的的疲惫一下子抛到九宵云外。我们在餐厅一边休息一边闲聊,在这过程中,我认识了美女摄友,她长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一副模特身材,印象中她曾在今年上半年我们镇举办荷花节时她到场摄影过,我看她拍摄的照片,果然很有水准。当听说她会后期制作时,我们都凑上前去,要她教我们制作图片的技巧,她毫不隐瞒告诉我们,并教我们下载软件。看得出,她很重情谊,每个人请教她,她都乐此不疲。

  这中间我们还知道她有一个很疼爱她的老公,这次搞活动,在林业工作的老公本来到村里打山火去了,刚刚将火扑灭,就赶回家送她。而且在她的感染下,老公成了一名摄影爱好者,更具趣味性的是,老公会拍摄现场,她会后期制作。两人的图片相配合,简直是天衣无缝。个性互补、技术互补,恩爱有加,真可以用”天作之合“这个词来形容。刚上桌吃饭,又听说另一处发山火,面临老公又要现场打火,她有些不舍,一再叮嘱路上不要跑得太快,下午就不需要再上来接她了。老公疼爱她,并做到爱情事业两兼顾,她也很体贴关心老公,可称是上等爱情的模板,确实值得我们中青年人学习。

  同时,我们还结识乐天派杨总,他年近花甲,但性格豁达开朗,他与张主席一样,都很幽默风趣。讲段子,估计摄协会员中找不出比他还有优势的。他噪门最高,段子最多,不时引起大家的捧腹大笑。在交流过程中,让人吃惊的是,杨总曾经骑车到西藏。更难得的是他的一颗忧国忧民之心,”我们县的几个景点,说实在话没有利用好、宣传好,比如屏风寨在蕲春的资源远比浠水丰富,却被浠水占去了;横岗山又被黄梅、武穴划去了半壁江山,这次檀林雾云山景区被认定为4A级景区,算是没有被占走.....“我们称呼他为杨总或杨老师,他笑着说,”叫老杨得了,这个称呼更亲切。“笑归笑,但我们真心佩服他的那种开朗自信、兴趣广泛、说到做到的个性气质。

  这期间,我们也进一步了解了张蕲主席。听说张主席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是厂长,是大企业家,县摄影协会也是由他一手创办的,他摄影风格独特,多次获得国家、省、市摄影赛大奖,而且为人很豪爽。我们每到一处拍照,都会找他评价,他都会一一作点评,对于新手,他还会手把手教导。可见其耐心和爱心非一般。从前至后他基本没有休息,而且今天他还当司机,但大家的请教,他一概没有推辞。他用独特的视角,带领我们用照相机领略不一样的美。

  从他的言行举止看得出,张主席个性幽默开朗,让大家在学摄影构图的同时,还感受到别样的乐趣。虽然热爱摄影与性格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可以肯定,摄影人都是热爱生活的人,而且对新鲜事物富有好奇心,大家在他的带领下,完全放松身心,充分享受大自然之美,并边摄影边开玩笑,充满了和谐欢乐,也倍感亲切。

  我们都知道摄影的最佳时间是日出和日落前后,下午三点左右,我们出发到第二站——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宋塘。对宋塘村的建设,我们早有耳闻,从网上也可搜索到关于村里惊人的发展变化。据了解,近年在村两委一班人的努力下,聚焦美丽乡村建设,从完善基础设施入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做农旅融合文章,促使村庄环境大变样,人民生活水平大提升,由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摇身一变成为全省示范村,其中的力度和效率是不言自明的。

  柏油路直通村庄,走进宋塘村党群服务中心,那里有乡村大舞台、景观灯、仿古长廊、绿化带,还有乡村记忆馆。这在我们乡村是很罕见的,大家便带着好奇疾步前往。二楼有宗谱存放厅,先民传承下来的家谱书籍,共有十多本,还收藏展示了洗浴木桶、纺织竹车、小儿摇蓝、普通小轿。看到这些古董,不禁唤醒了我们儿时的记忆,勾起浓浓的思乡情怀,好像穿越时光的隧道,一下子又回到了从前。

  不一会儿,村支部书记王斌来到现场并介绍说,记忆馆现已成为村民”故土寻根、寄托乡情“的摇蓝,在文化传承、倡导文化遗产与人们生活、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近年,他们乘”三乡工程“的东风,通过引进能人回乡创业,把生态环境与乡村旅游有机结合,打造了文化旅游区、农家养生区和田园观光区,短短两年时间,一举成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在王支书的带领下,我们来到宋塘村最大的景点。刚下车,一副美丽的乡村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亭台楼阁与叠峰山峦、湛蓝的水面交相辉映。当时,景点里停车场基本爆满,游客不断。尤其吸引人眼球的是,水库还有人站在小木船里用网打鱼,水库周围还有人钓鱼,这可是一个亮点,我们争先恐后跑到栏杆边抢拍这一精彩瞬间。水库上边的观景台做得也很精美,农家乐、住宅楼错落有致,绿化带、景观灯、圆胶桌、胶椅一应俱全,形成了”一步一景“,打造了生态旅游的样板。尤其是后来夕阳照在湖面上,把小船、渔夫撒网和夕阳、荡漾的碧波放在一张图片上,效果出奇的好,相当美观!我拍的有张照片,前景、背景都选对了,张主席也点赞。这时一位姓熊的老师,他告诉我照片还不够完美,如果作为收藏,可以把全景都照下来,”全景“这种模式,平时我很少用到,便立马请教。熊老师开始用他的手机作示范,可我把手机开启全景模式,却照得没有他的全面,于是他指出原因——我站的时候没有站稳,而且手抖动了,我重来一遍,他在一边作指导......

  兴致勃勃摄影去,美丽乡村入画来。虽然今天没有拍出特别出彩的作品,但我觉得收获颇丰,因为观赏到了美丽乡村示范村的风景,增长了知识,结交了朋友,留下了农村唯美画面,还增添了生活的情趣和色彩。当然拍摄出构图、线条、色彩、影调俱佳的作品,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下一步我将虚心向今天结识的摄影老前辈、新朋友请教,继续奔走在艰辛而快乐的拍摄路上,争取水平有进一步提高。

  作者简介:王剑,男,1976年生于蕲春,自幼爱好文学,曾参加湖北电大函授,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出社会参加工作后,主要从事通讯员工作,近年采写了大量内容丰富、生动感人的新闻报道,连续多年被评为黄冈日报社模范通讯员。在写新闻报道之余,还坚持写作散文随笔。去年以来,有不少的文章见诸报端。文字散见于《黄冈日报》《鄂东晚报》《湖北党员生活》等报刊。现为黄冈市作家协会会员。

  1、来稿请注明“蜀风文苑”和“原创”字样,同时标明文章体裁,否则不予发表。2、作品体裁不限,请随作品附上本人生活照片和作者简介(含作者当前所在地)。3、不同意修改和配图的请注明(欢迎作者自己配图)。4、七日内赞赏的60%作为稿费以红包形式发放给作者,赞赏不足10元(含10元)的不结算,七日后的赞赏不结算。5、投稿邮箱:。

  主编微信:a 3143569185。主编:蒋晓东;执行主编:虎斑;编辑:张华斌;友情支持:张熟、何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3178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