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宋朝朝廷的角度看高俅是忠臣还是奸佞之徒?

2018-11-11 23:05:49  阅读 136 次 评论 0 条

  【作者简介】潘志远,男,1963年生,安徽宣城人。作品散见《文苑》《青春美文》《作家村》《辽河》《作文新天地》等,收入《行走宣城》《中国网络文学精品年选》《中国人文地理散文精选集》,获行走天下全国美文大赛三等奖,出版《鸟鸣是一种修辞》《心灵的风景》《槐花正和衣而眠》。参加第十四届全国散文诗笔会,中国好散文诗主持人之一。

  我最早认识高俅,是在电影《大闹野猪林》中。他在白虎堂设计陷害林冲,然后将林冲发配到沧州,路上让差役百般折磨林冲,在野猪林欲害林冲性命,凡此种种,我都深感不齿。后来读施耐庵《水浒传》,至火烧草料场一回时,我更惊诧于高俅的狠毒,恨不能饮其血、啖其肉、寝其皮了。

  可在《大宋宣和遗事》中,似乎并没有高俅劣迹斑斑的文字;其他史料里,也少见高俅做恶的证据。这使我想到历史上的高俅与文学作品中的高俅,应该是大异其趣的。这样的例子很多,如《三国演义》中的曹操,《杨家将》中的潘仁美,他们都是文人塑造的形象,或以历史上真实人物为发端,或者借一个名号,其他都是杜撰出来的。

  若到《水浒传》中细究,高太尉陷害林冲,是再自然不过的。你看林冲的娘子长得漂亮,遭高衙内调戏,在儿子与林冲发生冲突时,高俅当然会胳膊肘向里弯,这也是人之常情。今天某些恶少为非作歹一方时,他们的老子不都是站在儿子一边,千方百计的庇护么。

  何况在陷害林冲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小人陆虞侯。在我看来,他是最可恨的人,若没有他添油加醋、推波助澜和居心叵测,林冲可能只是一个充军而已。除此之外,再索高俅恶迹,不免了了。

  至于他出谋征剿梁山,兵败后又出谋招安,招安后又让宋江率军平辽,征讨方腊,都是出于对朝廷的忠诚。非但算不得大恶,恰恰是为臣子的本分,是才干的体现,是应得朝廷嘉奖的功绩。

  至于他对宋江等人的傲慢和防范,对宋江功成卸磨杀驴,在历朝历代中,更不乏先例,可以视为朝廷集体意志的体现。

  在《水浒传》中,高俅除了能奸佞外,似乎并没有其他能耐,其实不然。历史上这类人往往是有真才实学的,甚至是某些方面的天才、绝才。这也告诫我们在任人时,千万要注意德行。倘若德行差,越聪明越能干,危害也越大。

  历史上严嵩在书法上的造诣,在当时是没有什么人能超越的。据说他写下的“贡院”二字,乾隆因恶其名想替换之,赏求于群臣,结果无一中意,只好悻然作罢。今天我们仍可以从这二字里领略他书法的风采和魅力。

  而《水浒传》中平庸至极的高俅,原来也是个很了不得的人物。他原名高二,虽属浮浪破落户子弟,举凡吹弹歌舞,刺枪使棒,相扑玩耍,般般精通;他还颇能诗书词赋。最让人眼羡的,是他踢得一脚好球,是一个运动天才。想当年他因路遇,与未来皇帝爷赵佶同场竞技,他拿出看家本领,鸳鸯拐,头球,或者倒挂金钩什么的,活活将众人酷毙帅呆。

  待赵佶即位,也就惺惺相惜,抬举高俅做官,直做到使相。高俅是凭自己的能耐,赢得皇帝爷赏识的,只是这位皇帝爷用人不得法而已。若让他担任教练,训练一支皇家球队,定会风靡世界,说不定今天的足球王国,就不是巴西,而是中国了。那时高俅应是技痒,或表现欲作怪,想一展其能,至多想混碗饭吃,图个封妻荫子,绝不会有做使相的痴心妄想。至于后来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手眼通天,一半过错应在这位能算昏君的徽宗身上。

  在此之前,高俅曾投在苏东坡门下,做过贴身仆人,或曰文秘书童。你想高俅若疏于文才,品行不端,是绝不会为苏轼所器重的。苏轼离京外放时,高俅改投他处,至于后来机遇掉在他脚下,发迹后他并没有怠慢苏学士一家。每逢苏家子弟进京,他都问恤甚厚,这使我对他颇有了一分敬意。

  倘若高俅一直在苏轼门下,受苏轼耿介性格的濡染。恐怕也不会有后来的堕落。再倘若高俅后来不遇那个昏王徽宗,没有那呼风唤雨的权势,想作恶没资本,也绝难有陷害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的胆量和手段。没有命运的垂青,高俅至多是一个“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文士。命运能成人,也能毁人。在命运面前,一得意,一妄形,很容易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3182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