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万里:积极发展的态度与踏实肯干的精神助力北汽新能源成功 汽车评价

2018-11-16 00:43:39  阅读 118 次 评论 0 条

  11月2日,汽车评价研究院组织中国汽车企业创新“安亭指数”专家团,携汽车行业内的专家学者、权威媒体走进北汽新能源,总结其多年创新成果,挖掘其创新经验,并探索北汽新能源用创新走出的独特发展之路。

  今年是北汽集团成立60周年,有记者在采访我时问“您认为北汽集团还能撑的下去吗?”

  北汽集团在这60年中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一个行政型公司。在改革开放的40年时间里,很快就从一个行政性的公司转变为具有相当竞争实力的汽车企业,逐渐走到全国汽车企业的前列,现在发展成在全国排名前五的汽车企业。这是企业成功转型的第一个硬指标。

  第二个指标是在全球的排名。北汽集团在“全球五百强”的排名近几年在持续攀升,已经排到124位。这是一项极具含金量的指标,可在第三个指标中得到充分体现。

  第三个硬指标就是中国品牌的产销量所占的比例。多年来中国品牌在北汽集团产销量的比重均超过50%,这一指标高于全行业的平均水平。在中国产销总量前十位企业中,北汽的这个指标大大超过一些产销总量更大的一些企业。

  第四个硬指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北汽的产销量能够做到全国第一,而且维持了很长时间。

  北汽新能源的优异状态不是孤立的,是北汽集团用这四个硬指标支撑起来的。北汽新能源的这个基地我是第一次来。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整个公司都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状态,踏实肯干的精神。北汽新能源汽车在今后的市场潜力是可以预见的,今后的预期会更好。这是我的第一个感受。

  第二个感受:补贴退坡后的市场定位。探讨在补贴政策退坡后北汽新能源汽车要怎么应对。我个人的判断,今后几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可能不会继续维持一个连续性的增长态势,在2020年会出现拐点。大量的补贴取消之后,外部生存环境迫使企业必须回归市场规律,要制造能卖得出去的车型。其中首先就要降低成本。一是要减少电池的使用量;紧接着是要把车型做小;第三放弃对续驶里程指标的片面追求。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这些车型的成本和销售价格不大幅度下降肯定是卖出去的。

  补贴退坡后的纯电动汽车替代的可能不是传统燃油车,更有可能是低速电动汽车的位置。也许原来百思而不得其解的低速电动车反而由此找到突破口。

  北汽新能源更迫切的思考应该不是一厢情愿的“持续增长”,而是在补贴完全消失的情况下还能存活,还能盈利。通过郑刚总的介绍,我认为北汽新能源已经敏感地意识到,并提出了“两级市场”的战略思维。我估计你们已经着手准备了。

  我认为可能还存在“第三级市场”。随着“一带一路”的拓展,中国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能力走出去了。基础设施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便是公路和电网项目。公路和电网的“消费大户”就是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北汽新能源在整个市场调整转移的过程中,应同时把“新能源汽车”作为“一带一路”的当家产品,跟随国家基础设施的步伐一道走出去,形成从“两级市场”变成对三级市场的战略考量。

  第三个感受:汽车产品在智能社会中的定位。国内顶级大专家认为电动汽车的发展将来不依赖于大电网的智能化,这个观点我还是第一次听到。他们主张能源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转化,储能则由汽车和建筑物主要承担。这就意味电网升级不可能与智能网联汽车同步发展。当全国新能源汽车的保有量即使到了一千万辆,甚至更高时,电网系统普遍的智能化也是不可能。我认为大专家的观点可能是对的。这就意味着我们要用其他的方式来解决能源的来源、输送和储存的过程。在“油井到车轮”的全过程中,不仅能源系统要思考,车辆制造商也不可小视。我建议北汽新能源要提出自己的战略思考,一方面影响国家决策,同时也要研究在智能社会的进程中汽车产品要具有储能和输送能源功能的方案及布局。

  第四个感受,要开拓新能源汽车多样化的技术路线。我认为在替代传统燃油车的技术路径方面,首先应是各种方式的混合动力汽车,且会有较长的过度期;中国在纯电动汽车处于领先,其技术升级的趋势已十分显著,技术突破正处于关键时期;以燃料电池为代表的氢能技术的前景越来越明朗。因此北汽新能源在更加开放的局面中一定要审时度势,不放松对任何技术路线的关注和方案可能性的探究,争取立于不败之地。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3226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