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疆作家协会主办的“康剑散文集《喀纳斯自然笔记》作品研讨会”在乌鲁木齐举行。来自区内的30多位作家、诗人参加了研讨会。
康剑是一位来自阿勒泰的散文作家,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新疆作家协会理事。工作之余,喜欢摄影和散文创作的他,在担任喀纳斯景区管委会主任期间,于百忙中创作了一系列有关喀纳斯的散文,并于最近结集出版了散文集《喀纳斯自然笔记》。
知名小说家、新疆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董立勃主持了本次研讨会。他希望能通过此次研讨会的研讨召开,进一步促进新疆散文创作的发展。
著名散文家、诗人周涛在与会者热烈的掌声中最先发言。如同其作品的磅礴大气、开合自如一样,周涛的发言也天马行空,形散而神不散——
读了康剑的这本书,感觉文字很优美,情感很饱满,不像一般官员的文字。他作为官员,一方面要操心喀纳斯景区的建设,一方面还要写作,很不容易。他写喀纳斯写得很深入——包括一些科学性的内容,说明他有研究。
对内地人来说,喀纳斯是一片净土,是一块与世隔绝的地方。《昆仑》杂志的一位朋友曾来过喀纳斯,他被喀纳斯的美震撼了,甚至想,死在喀纳斯也值了。新疆人无所谓的,见怪不怪。但奇怪的是,这块地方却出了李娟、康剑、宋雨这样有灵气的作家和诗人。喀纳斯是个能产生文学的地方。像沙湾那个地方,居然出了刘亮程这样的作家。
文学这个东西,它不是作协抓出来的,也不是研讨会能研讨出来的,就如同灵芝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长出来的一样。我们有时觉得文学太“小众”,什么是小众?就一首诗、一首词的,顶多就一部书,但恰恰是这小众却经典般地流传下来了。
文学的规律是最难琢磨的。千年来,又有谁很透彻地研究出了文学的规律?文学它是无规律的,是人类灵魂,是闪电——你知道闪电它在哪儿发生?人类精神最至高的“光华”就是文学。除了文学,还有什么东西能一代又一代塑造着人的灵魂?三大宗教,没有一个能像文学那样光辉灿烂。一个民族轻视文学就是堕落!就是目光短浅!
知名小说家赵光鸣在发言中说,新疆是散文、诗歌大省,在全国比较起来,小说弱一点。
说起新疆散文,除领军人物周涛外,新疆散文作家,每个人的创作都有其不同之处,像刘亮程、李娟、王族等。康剑的散文也是很有特点的,感觉康剑一辈子就写了一个湖——喀纳斯湖,虽没达到完美的程度,但他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文章透过山水的内在的东西,不是文以载道载出来的,而是自然流露出来的。过去,我们讲“人定胜天”,其实山水永远是人类的老师。读康剑写喀纳斯的散文,会自然联想到美国那些荒野文学,想到梭罗的《瓦尔登湖》。回顾美国的荒野文学作家,梭罗、西格德·奥尔森……他们都不是荒野的匆匆过客,而是仔细观察荒野沙漠的写作者。大漠奇景类应该是人类面对现代生活的缓冲区域。
为何康剑的散文有读头?这和他的深入思考有关。他能把写一个湖的文字锤炼得很优美。由此我感觉写散文一定要有真性情,而且写散文一定是要有闲情逸致的人,是能坐下来细细品味生活的人。浮躁匆忙的人,虚情假意的人是写不出好散文的——散文要求作者和读者通过文字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如李娟的散文为何受欢迎?除她写的内容很独特外,还在于那种真诚和率真,她被世俗的东西沾染得很少,保持原生状态保持得较好。还有,她的语言独特,没法模仿。新疆的散文作家就其每个人而言,都有自己独特的东西。
知名诗人、《西部》杂志主编沈苇对此次研讨会非常重视,特意以《一个自然主义者的山水经》为题做了书面发言。他说,康剑在喀纳斯8年,自称是“护林人”,用一本书给喀纳斯交了答卷。很高兴的是,这本书中的不少文章都在我们《西部》发表过。
现在环境问题是个大问题,环境污染等等困扰着大家,人们不得不面对这一问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讲的就是人和自然的关系。在国外,自然文学作家们更是倍加关注和重视人类的生存环境。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针对工业化的反思。今天的中国,环境危机也是要必须面对的。在此种情况下,读到康剑的这本书,很高兴。这是一本美丽的书,也是一本有思想的书。自然为鉴,以鉴人生。自然是人类永远的老师。康剑借山水表达着山水之外的东西。其中有着很多忧患意识的表述。他是把大自然当作一个有血有肉的生命体来看待的。我们在看自然,其实自然也在看我们,如他描述的冬天的冰湖——湖神的训诫。
康剑在书中还透出他的生态远见——大自然作为生命体应尽量不受人类的干扰,它自己有修复自己的功能,人类理应予以尊重。
“断断续续看完了康剑的这本书,由此想到了中国的环境问题。”诗人、散文家,《新疆艺术》主编黄毅在发言中也再次谈到环境、生态问题。他说,康剑的书将人们不可思议的一个神境呈现出来了,感觉很美。要知道,已经名气很大的东西,再去呈现它,其实是有难度的。康剑面对喀纳斯,能长久呆下去,而且能新鲜呈现出来,很不容易。而且还要有不断地发现,就更不容易了。康剑对自然的描述没有停留在表面地对一山一水的刻画,而是从山水中找到了不少哲理,如书中写“花楸树”一节,很感人。我们老在说写一个人的命运,其实康剑也在关心着一棵树的命运——他对自然有一种悲悯的大情怀。
散文作家、乌鲁木齐市作协主席熊红久说,拿到此书,一口气读下来,可能曾经生活过的美丽的博尔塔拉跟喀纳斯有相似之处吧,不由产生了共鸣。这种共鸣可能还来自于对越来越被挤压和污染的人类空间的忧虑。
这本书是一本跟净土喀纳斯完整匹配的一本书。康剑所抵达的高度非普通作者所能比。
阿勒泰应该是能出散文大家的地方。喀纳斯的外部环境是与康剑的内心相呼应的,他能理解花的芬芳,草的茂盛,如他写的喀纳斯花草记,很具有科普、史料的价值,他已将情感深深地融入了喀纳斯这片土地——对生命的关注,对花草这些外部生命的关注,其实就是对我们内心的关注,像《冰湖》《曲开老人》《庙》等篇章,充分表达出了这种关注。我们常说继承传统,实则传统的继承与生活环境有很密切的关系;我们为什么要去海拔更高的地方去看雪看美景,因为低处的自然环境已被污染得太严重了,只能往更高处寻找——康剑的文章让我们反思,什么东西把动物逼到那么高的地方,从而内心有一种痛……
知名散文家、新疆文化出版社汉文编辑室主任王族发言说,康剑的散文陆陆续续看了不少,一个人长期在一个地方工作、生活,盯着看,就将这地方看深了,看透了。喀纳斯作为一个景点来看,它太喧嚣了,但作为一个写作对象,还是有不少可挖掘的地方。喀纳斯呆久了,会发现这样的地方适合写散文,而历史厚重的吐鲁番,可能更适合写小说。
来自此书编辑出版单位新疆人民出版社的散文作家陈默说,写作可能最终还是人的问题,书中不少文字读来非常亲切,让人禁不住想起那些美国自然主义作家。现在,有一种“土地伦理学”的说法,对当下的人类来说,看大雁南飞比看电视更重要。没去过喀纳斯的人,可以抱着一个纸上的喀纳斯,感受它那独特的美。
“人类唯一的工作就是精神成长”,散文作家周军成说。某种程度上讲,喀纳斯本身就是一种品格。管理者与传播者,环境与内心,是有双重关系的。该书文字很舒缓,真正放松后,文字就会走得远,走得稳。
《西部》杂志社社长、知名摄影家黄永中说,拿到此书,眼前一亮,图文并茂,印刷精美。康剑写作此书,等于是跨了文学、摄影两个领域,书的文字特别好,拍的图片又很美……康剑对喀纳斯的深情,很让人感动,他已不满足于用图片来表达对其的热爱,而要诉诸于文字了。
《喀纳斯自然笔记》作者康剑在研讨会上最后发言。他对前来参会的作家诗人们表示感谢,尤其感谢散文家周涛给予的关注、支持。“在喀纳斯工作8年,是喀纳斯的山水给了我灵感,让我将其叙述出来,所以衷心感谢喀纳斯……过去是守着喀纳斯湖在写,将来如果条件允许,会去写一条河——额尔齐斯河吧,讲讲人与自然的关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