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记者 面对热点企业如何进行品牌传播

2018-11-19 11:57:04  阅读 110 次 评论 0 条

  是因为新闻理想情怀?是因为李大钊先生的那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心中装着全世界,眼里框着众生相?还是因为这个职业收入稳定、广交人脉,甚至罩着种种若隐若现的光环?

  阿拉伯天才诗人纪伯伦说,世界上最伟大的事——一是创造,一是传播。所幸,记者在同时做这两件伟大的事。

  无论是眼前的风光旖旎、脚下的危险经历,还是明天的未知阻碍,终点都不期而遇——因为我是记者!

  知名媒体人、前央视调查记者柴静曾在一次演讲中说,一个国家由一个个具体的人构成,它由这些人创造并且决定,只有一个国家能够拥有那些寻求真理的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能够记录真实的人,能够不计利害为这片土地付出的人,能够捍卫自己宪法权利的人,能够知道世界并不完美、但仍然不言乏力不言放弃的人,只有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为祖国骄傲。只有一个国家能够珍重这样的头脑和灵魂,我们才能说,我们有信心让明天更好。

  我是记者,我们如何报道一个国家,首先要知道如何报道我们自己,报道我们自己如何报道新闻。

  南友圈x自媒社今起推出“我是记者”专栏,向一线媒体人征集采访手记,让更多的公众包括企业主了解记者是谁?他们是如何采访新闻?如何传播报道企业品牌的?欢迎点击文末小程序注册自媒社或点击阅读全文登录官方网站(报名赐稿,一经采用,即付稿酬!

  作为一名刚入门两年的新媒体财经记者。我将在这篇文章中分享一些我对传媒的观察与思考。

  在我刚进入媒体行业,还没有动报道和策划新内容的那段时间,我每天的工作便是要在茫茫热点中去找一个有价值的选题去尽快跟进。所谓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高阅读上,更重要的是我需要在事件热度还未消散之际,尽可能的去挖掘更多可以推进事件进展和影响读者的信息,这些内容必须是客观真实的。

  无论是关乎大众的时事新闻,还是影响资本市场变动的财经讯息,事件本身的传播热度开的快去的也快。这是每个媒体人都熟知的传播规律。

  如何让热点事件发挥最大的余热,并深入的影响读者,进一步增强传播力度,也成了摆在众多企业面前的一道难题。

  蹭热点一定要遵守两个大前提,即绝对不能触碰政治底线和人性底线。企业应该尽可能的以积极向上、正能量的方式去参与热点。

  读者最缺的就是时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蹭好热点,抓住读者,有两点不成熟的建议作为分享。

  一是讲软故事。读一些既轻松又有信息量的文章,是读者最乐于接受的。企业在结合热点进行内容策划时,需要研究目标客户与潜在客户的用户画像。可以做一些怀旧、有趣、有温度、有厚度,或是充满人文主义气息等的内容。目的是增强互动效果,拉进与客户之间的距离。将企业的品牌精神渗透到故事当中,多层次多维度的塑造一个“硬核”。

  二是摆硬知识。如果说“讲软故事”是靠感性的方式去影响读者,那么“摆硬知识”一定就得是理性地。习惯了吃“荤菜”,偶尔来点儿“素菜”也不错的选择。

  “硬知识”相比“软故事”更加严肃,有距离感,它的存在往往会被众人顶礼膜拜。权威、客观、有说服力,是读者选择这类内容的重要原因。

  借助热点摆硬知识需要企业精于其。企业在做这类内容的策划时,需要保持中立,即站在行业角度、专业性角度去编排,内容必须客观真实,忌过分推崇企业自身。形式可以是科普、辟谣、冷知识、行业报告等。虽然不存在任何形式的企业文化传播,但却更能彰显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这对企业的品牌塑造会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讲软故事”与“摆硬知识”相互之间是可以互补的。没有绝对的软,也没有绝对的硬。只有两者都能玩得转,热点才能蹭的好,企业的传播生命力也能更持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3263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