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父母带着你,从牙牙学语到姗姗学步。长大了,父母顶着两鬓斑白,用爱和鼓励将我们包围,带给我们无限的温暖和感动。时光飞逝,眼看着我们长大成人,他们却越来越老了……尊老、爱老、敬老的呼吁背后,你是否真正了解过老人的付出与心愿?红网时刻新闻推出“当我老了”系列策划,用图文和视频的方式,带您体验和窥探老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内心世界。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出现了“北漂族”“港漂族”;二孩时代来临,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老漂族”。为了爱的接力,他们远离故土。
本着让子女们“负担小一点”、让孙辈一代“成长得更好”的初心,很多老人们走出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老家,背井离乡来到子女工作的地方,身处陌生的城市,甚至陌生的国度,充当起了“老漂族”。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快乐,也有孤独和焦虑。和子女儿孙生活、教育理念的分歧等,使他们身心俱疲。
除此之外,“老漂族”们还在经历着老夫妻分居两地,身边鲜有朋友,没有自己的生活圈子等等问题,他们也在心里呼唤理解和关爱。
二孩时代来临,“老漂族”们为了爱的接力,来到子女所在的陌生城市,只为减轻他们的负担。
邱汉生是北方人,年轻时因工作原因来到湖南,在这里结婚生子。多年来,他对自己的宝贝女儿格外看重。
女儿也很争气,大学毕业后在国内一家著名的通信科技公司工作。不久,就被调到了海外的德国分公司。之后和公司同事结婚,这5年陆续生下了两个孩子,按部就班地完成了邱汉生的心愿。
但新的问题很快接踵而来。小夫妻工作忙,孩子谁带?不放心保姆,女儿首先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为了减轻女儿的负担,邱汉生和妻子去到了异国他乡帮女儿带孩子。
由于签证问题,邱汉生和妻子每次只能在德国待3个月。为了争取父母有更多带孩子的时间,女儿想了一个“办法”,请二老轮流待3个月照看孩子。
面对女儿的请求,邱汉生和妻子满口答应下来,夫妻二人也因此过起了分居的日子。一个在慕尼黑,一个在长沙,每天只能隔屏相望。
就在两个月前,启程回国的邱汉生和妻子在机场匆匆见了一面。“说来也好笑,那天女儿送我去机场,同时也是去接她妈,我们两个劳动力就这样无缝对接上了。”他自嘲道。
邱汉生回到长沙后,喜欢户外徒步的他,只要天气好,每个周末都会和老朋友约着去长沙周边走走,排解妻子不在身边的孤独。“这样难得身心放松的时光要好好珍惜,3个月过得飞快。”
回想起在德国的日子,邱汉生觉得很难熬。由于语言不通,他很少出门,整天就是围着孩子转。除了身体的疲惫,精神上的压力也异常地大。“女儿女婿经济条件不错,什么都给孩子最好的。我们自然更加紧张,生怕带孩子带出错来。”
下个月飞往慕尼黑的机票,女儿已经订好。对女儿孙儿的思念,对妻子的牵挂,对未来3个月生活的焦虑,混成一团,让邱汉生五味杂陈。
据调查,在国内现有的随迁老人中,专程来照顾晚辈的有43%。“我是孙女小萌5岁的时候来的福建,现在都有差不多3年了。如今我的孙子也一岁多了。”小萌的外公老李说。
老李今年69岁,女儿做文案工作,一天特别忙,女婿在广州工作。老李怕孙女照顾不好,正好女儿也有想让老李照顾孙女的想法,3年前便从湖南到了福建福州长期居住。
“因为我饭菜做得好吃,女儿孙女都喜欢我做饭菜,来到福建能做上几个好吃的湖南菜让她们开心,我也很有成就感。”老李补充到,现在还要做孙子的餐食,以前也不会,现在按照手机里的食谱,做一些无盐的饭团、浓稠的汤羹之类的,“这要求很细致。”
来到福州的日子对于老李来说,还是很有规律的。早上6点半起床准备早餐,接着送孙女上学,白天在家带孙子,晚上8—9点收拾完等孙女睡觉了,老李才能休息,“晚上女儿回来接手带二宝,我才能稍微轻松一点。”
老李自嘲到,自己是个闲不下来的人,还有些乐在其中。“比起没有孙子带的人,我觉得还是我幸福。”他唯一不舒坦的是,福建这地方人生地不熟的,他又不怎么会讲普通话。“没个老嗲嗲跟我讲话,也只能看看电视、刷刷手机了。有时候看到朋友圈里湖南的老朋友经常聚会,我心里也痒痒的。”
在很多二胎家庭,为了减轻子女负担,老人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生活圈子,围着孙辈打转。
周其娥7年前就开始抱孙子了,如今60岁出头的她要带两个孙子。“大宝刚刚上学,每天要接送,小宝才两岁多更需要看管。”
周其娥的儿子开了一个小餐馆,儿媳妇在化妆品公司上班。她的一天除了带两个孙子,还要打理儿子的餐馆。
大宝是男孩子,7岁正好是最调皮的时候,周其娥一到傍晚就忙不过来了,又要看孩子又要看餐馆。“我最怕的是看不住孩子,他喜欢到处乱跑。为了盯紧他,一天下来,我自己浑身没一点力气了。”
之前,周其娥常年在农村生活,因为劳动力负担过大,加上湖南这样潮湿的环境,过了60岁以后,她身体的毛病越来越多,一到雨天风湿病发作便一天都没精神。
问到周其娥有没有觉得时间变少了,她说习惯了这样的日子:“好处是以前特别喜欢打麻将,现在没时间打戒掉了,不过也没时间做自己的事情了。之前每次晚饭后还能跳广场舞,现在好久没跳了,动作都忘光了。”
曾晓红今年不到60岁,却已经是两个小孩的奶奶了。除了要照顾5岁的孙女晨晨,还要看护一岁零两个月的孙子,之前就少有喘息机会的她,在二胎孙子降生后,更忙了。
这一年两个月里,曾晓红早起买菜,晚睡哄孙,帮儿子儿媳分担家务。但做得越多,分歧越大,家庭矛盾接踵而至,曾晓红心里很不畅快。
曾晓红是土生土长的湘潭县人,年轻时很少出门。自从有了第一个孙女之后,就随迁来到了儿子在长沙安的家里。
曾晓红带第一个孙女时,儿媳还在上班。生了二胎之后,儿媳索性辞掉了工作,在家里做起了微商。由于儿子白天上班,基本上曾晓红都是和儿媳妇相处。
“有时候会因为孩子吵架,晨晨不怎么爱吃饭,我每次都跟着她,她玩个玩具再给她吃几口,这样吃得多些。我儿媳妇就是不肯,有次就直接把饭碗往桌子上一放,说不吃就不吃,吃就在桌子上吃完。她的吼声吓到我了。等我反应过来,我们也就吵起来了。”
孩子病了,曾晓红的观念是早点吃药,把病毒扼杀在摇篮里。但儿媳妇却有自己的看法,经常上育儿论坛的她,很少给孩子吃药。拿到抽血结果后,如果是病毒性感染,就要孩子熬过去。“我每次问她,她都不怎么理我,一副反正跟我讲不清道理的样子。”有几次,曾晓红看到孩子难受,只能默默地掉眼泪。
不过后来听医生说,儿媳的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她才放了心。“我之前也不懂,提出外行的意见反而误了事。人和人,还是要沟通啊,老人和年轻人之间更加需要,你说是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