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笔下令人惊艳的诗篇无数你却只听过《当你老了》? 日课

2018-11-20 10:54:53  阅读 128 次 评论 0 条

  1865年6月13日,爱尔兰诗人、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威廉·巴特勒·叶芝出生。作为20世纪现代主义诗坛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叶芝被同为现代派诗歌领袖的托马斯·艾略特称为“我们时代最伟大的诗人”。

  叶芝在中国大陆最为人熟知的,恐怕是那首著名的《当你老了》(When You Are Old)。而歌手赵照参考这首诗并从亲情角度改编的歌曲《当你老了》走红后,又让更多人的视线聚焦到原本的诗歌上。

  当然,在长达5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无论是叶芝本人的经历,还是他笔下的无数诗篇,本就值得去翻开、重读,去品味他赋予其中的才华和惊艳。

  对于叶芝的诗,古典、优雅、神秘、华丽等等,有太多词可以赞美;但对于他的一生,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唯有“狂热”二字能够担当。

  对诗歌的狂热、对神秘主义的狂热、对单恋半生的缪斯女神的狂热、对爱尔兰国家和民族认同的狂热……叶芝甚至用“我从我母亲的子宫里带出,一颗狂热的心”这样的诗句来表达过他激烈的情绪。

  得益于这种狂热,在同时代的诗人里,没有人能像他一样,终其一生保持着诗歌表达的活力。

  叶芝的父亲是一位律师,如不出意外,他的光明前途足以让一家人过得舒适、幸福。不过,突然有一天,父亲觉得这条路并不适合自己,决定抛开家庭去伦敦学艺术。一家人原本富足的小康生活,就此打断。

  好在,叶芝的母亲家底殷实,假期的时候,叶芝和两个姐姐、弟弟就一起回到母亲的娘家斯莱戈。斯莱戈所在的内陆地区布满湖泊、高山,迷幻、神奇,仆人们将当地流传的民间故事、传说讲给孩子们听。还有个老水手,常常带着叶芝和弟弟去钓鱼,傍晚回来后他们会围坐在一个老房子里,听水手给讲游历见闻、神话故事,直到天快黑了才依依不舍地跑回家。

  对于童年的叶芝,斯莱戈是他和兄弟姐妹们的游乐场,这一段快乐时光,也成了他未来诗歌里浪漫、神秘色彩的源头。他曾美妙地形容这片他长大的地方,“斯莱戈的海崖给了我诗歌之舌”。

  如果说斯莱戈触发了叶芝灵动、神秘的一面,那伦敦这座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则为他的个人风格提供了最优沃的土壤。

  当时的叶芝还是一个年轻的剧作家,诗人只是兼职身份。初来乍到,他想念爱尔兰的生活,他渴望成名,但窘迫的现实状况,让他忍不住想逃离,可偏偏无法逃离。

  幸运的是,在那个新思潮大爆发的时代,整个社会对任何新思想几乎都是包容、欢迎的姿态。叶芝对神秘主义、神学、超自然学说的了解、满脑子的神话故事,成为他受到伦敦欢迎的“先天条件”。

  1888年,已经略有名气的他受邀和王尔德共进午餐。在王尔德的指引下,叶芝开始反思“重塑自我”,并逐渐进入状态,成为了一名真正的诗人。

  就像叶芝本人说的,当1889年1月美丽的茅德·冈走进他家,让他全家人都为之震惊那一刻,“我一生的烦恼开始了”。

  茅德·冈是爱尔兰民族主义者、女权主义者和激进分子,叶芝对她的单恋,加上他对梦想中的田园般的爱尔兰的向往,给他的爱国热情提供了另一种实现维度。他坚信,可以通过文化革命的方式让爱尔兰崛起,而非流血的革命。

  不幸的是,茅德更热衷的是革命而非浪漫。他们两都追求爱尔兰的复兴,却是完全不同的道路。茅德热衷于用激进的暴力手段革命,而叶芝呢?他则是个正处于热烈单恋中的改革家。这也意味着,他们没有在一起的可能。果然,在两人最初相识的几年里,叶芝数次向茅德求婚,都被一一拒绝。

  为什么茅德一直在不停拒绝叶芝?除了人生追求的分歧,也许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叶芝并不符合茅德的择偶标准。茅德之后两次婚姻的对象都是激进分子中的强硬派,相比之下,叶芝在袒露情愫的过程中,传递出的是一种近乎卑微的心意,低到尘埃的姿态。热血女汉子,哪会在意柔情书生的情调?

  叶芝对爱尔兰的热爱不亚于任何一个革命者。他的老师约翰·奥利里说:“挽救一个国家,有些事情是一定不能做的。”无论分歧有多大,无论他所在意的茅德是什么想法,叶芝的道路都是坚定地走文化革命路线,用文字而不是利剑。

  叶芝说,优秀的民族离不开文学,优秀的文学离不开民族。他和其他学者一起,把爱尔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重新塑造值得人们向往的伟人英雄,以期唤醒大家的国家、民族认同感。

  此外,他还提议建立现代艺术馆、芭蕾舞学院和国家书信学院等,他希望通过构建艺术体系尽快为爱尔兰补充文化的灵魂与血肉。

  出于革命宣传,茅德·冈和共和主义英雄约翰·麦克布莱结婚了。但很快这段婚姻不欢而散,更让叶芝气愤的是,包括他的老师在内,很多人都因此排挤茅德,这让他备受打击,心灰意冷。

  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叶芝已经快50岁,没有婚姻、没有伴侣,他写道“我没有孩子,除了一本书什么也没有”。

  52岁时,他向茅德求了最后一次婚,被拒绝后,他很快就和一位朋友的女儿乔吉·海德里斯结了婚。他们两人都热衷研究神秘学,有共同的爱好,这位贤惠妻子的到来,没多久就打开了叶芝的心扉,帮助他找到了更多的灵感来源。

  渐渐的,叶芝步入了人生创造力和情感的第二春。他离开伦敦,举家搬到梦寐以求的田园般的西爱尔兰。新家的房子没有电,很冷,但他非常喜欢那里,喜欢它的朴素与简单。

  尽管叶芝渴望的爱尔兰文化复兴尚未到来,1923年,世界还是用诺贝尔文学奖承认了他诗歌的伟大之处。获奖理由是“用鼓舞人心的诗篇,以高度的艺术形式表达了整个民族的精神风貌”。

  从喜欢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的少年,到满怀希望拯救苍生的青年,到针砭时弊成为中流砥柱的中年,到孜孜不倦的晚年,无论从何处看爱尔兰和它自身的文化历史,叶芝总在其中。

  1939年1月28日,叶芝安详辞世。似乎预感到自己大限将至,他生命的最后几周,将一首诗歌原本的名字从His Convictions改为《本·布尔本山下》(Under Ben Bulben)。而本·布尔本山下就是他的最后归宿。

  现实中,他的墓碑上如实刻下了“冷眼看待 / 生与死 / 骑士啊,前进!”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3277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