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方案:60%靠成绩40%靠拼爹?

2018-11-20 18:35:43  阅读 117 次 评论 0 条

  大家好,我是清华大学的霍倩倩,在校业余时间兼职家教,并用过来人的经验,陆续帮助了许许多多名高中生,走出迷茫!

  其实,很多同学的原因,无外乎上课听不懂、下课学不会,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陷入无论多努力,就是学不会的恶性循环怪圈!关注学姐公众号(高中生学习资料库),在公众号内回复4000,可获得《高考其实很简单》等学习资料,每日都会有学习技巧、经验方法、励志故事等!希望能够帮助,那些渴望提高的同学。

  众所周知,北京高考卷一直是全国卷命题备考的重要风向标,对其他大多数省份具有极强的示范作用。所以如无意外,北京方案的考试和录取方式,将成为未来3-4年高考改革的方向。

  最近有读者给学姐留言:我今年刚上高三,上课认真听讲,放学认真完成作业,每天学到凌晨1点,周末出去补课,我不看电视,不玩手机,不打篮球,我的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学习上,我以为只要认真,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可是成绩却始终停滞不前,而那些每天吊儿郎当的同学,随意看看书本,随便做几道题,就能名列前茅,师姐,真的是因为我没有天份吗。我真的已经足够努力了!我说:你看过《高考其实很简单》吗?

  我说:我发现很多同学学习都非常认真,但有几个致命的问题,我称之为“思维怪圈”:

  1.“驴拉磨”。只知道低头苦学,老师让干啥就干啥,每天忙着写作业,不管会不会以及自己缺什么,老师讲的统统努力去学,完全没有自主性。

  2. 好高骛远,不切实际。死抠难题,觉得难题能够彰显自己的水平,结果简单题不会的一大堆,导致难题得分少,简单题丢分多,成绩差的唯有泪千行。

  3. 缺少应试技巧,吃力不讨好。要么不会高分应试套路,明明可以轻松拿到的分却得不到;要么使用最笨的方法解题,解题速度极慢,答完卷的可能性好比中彩票的概率。为什么他们出现这些问题?是学习方向出了问题!

  天分加努力并不等于成功,方法才是关键。随便看看书?随便做做题?不存在的。化学书里只有50%的题会出现在高考中你知道吗?他们用了你一半的时间却比你多学了数倍的“有用”知识。数学三年只需要做600道题就能120+你信吗?他们做通一道题,相当于你没有头脑的做了100道题。没有方法,事倍功半,找到漏洞,事半功倍。想要获取这些学习方法,关注公众号(高中生学习资料库)具体方法:最热门通讯软件--右上角加号---添加朋友---公众号--输入公众号【高中生学习资料库】,关注并发送“4000”可以免费领取《高考其实很简单》《九大科学习技巧总结》《学霸脑图》等海量学习资料,能帮你高考提高50分以上,考一所更好的大学

  炮火主要集中在一点:“在部分高校探索开展综合评价录取模式改革试点。综合评价录取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面试成绩、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录取,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总成绩的60%。”

  给了权贵们这么大的空间运作,那普通家庭甚至农村家庭孩子上好学校的可能性不就更低了?

  北京市教委发展规划处处长姚林修表示,只有很少学生会遇到分数占比60%的情况。出现这一误读,是有人混淆了综合评价录取和综合素质评价两个概念。

  综合评价录取是一个新的高考录取渠道,依据考生的高考成绩、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学校面试成绩以及学校对考生作出的综合素质评价等多个方面,组成一种新的选拔方式。只有在这种选拔方式中,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总成绩的60%。

  北京市将会选择很少的学校,拿出少量计划来进行试点,以求进一步拓宽选拔人才的途径。

  北京市2020年高考采取的是“两依据一参考”:依据的是语数外统一高考成绩450分加上三门等级性考试各100分,总分共750分;综合素质评价是重要参考。

  所谓综合素质评价,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思想品德、学业成就、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在一个网络平台上自行填写,再由学校进行审核,提供给高校招生参考。

  目前在北京的保送生、自主招生、特长生等类型招生中,都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重要参考。

  方案特别强调,高校制定科学规范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提前向社会公布,使用情况必须规范、公正。

  作为率先试点的省市,浙江省于2014年公开发布了“三位一体”的招生方案:高校依据考生统一高考、高中学考和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按比例计算,择优录取,高考成绩占比原则上不低于综合成绩的50%。

  2017年,也就是新方案落实后的第一个高考年,北大在浙江共录取200余人,其中三位一体65人,仅凭裸分被录取的12人,占比不足6%。清华共录取150人,其中三位一体105人,裸分录取的仅15人,占比约10%。

  今年4月15日是浙江理工大学“三位一体”选拔测试的日子,美术类计划招生40人,实际报名参加考试的人数有700多人,竞争非常激烈。

  但在正式开考10多分钟前,就有家长发现,某培训机构的微信群里,已经出现了考试题和解题参考。事后经证实,试题是真实的。

  浙江理工大学随后发表声明,表示大学内部不存在违规泄题。而是有考生利用发放试卷和正式答题之间的时间间隙,向外传出试题。

  但对于考生如何将手机携带进入考场,手机信号为何没被屏蔽,校方没有解释,此事也逐渐淡出了大众视野。

  并不是家长不愿意看到高考改革,而是家长都希望改革可以向更公正、更公平的方向发展。

  提起素质教育、面试招生,很容易想起美国常春藤高校:学生经过自我展示、面试等环节,加以分数、社会实践等因素,校方综合考虑决定是否录取。

  普利策奖获得者丹尔尼·戈尔登所著的《录取的代价》一书里曾梳理了美国名校招生的各种潜规则:

  用哈佛大学举例,一般录取率还不到5%。然而,对于那些巨额捐款者的子女们来说,录取率超过50%。

  由此看见,“依靠家庭背景被录取”是普遍现象,只是国外相比之下更加开诚布公一些。

  但别忘记,哈佛、耶鲁等国际名校是私立学校, 中国的大学则是全体公民所有的公共资源。如果公共资源被少数人攫取,就会有激烈的社会争议。

  教育机会本来就是一场零和博弈,有人挤进就意味着有人被挤出,机会的垂青是倾向于金钱权力还是个人的努力,就要看高考改革政策是如何被落实的。

  目前的高考制度,虽然不算完美,但让人们相信,“除了努力读书几乎再无其他资源凭借”的寒门学子,还是可以通过努力获得改变命运的机会。

  而新的高考招生方向,一旦确定下来,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家长就需要“先从我做起”、努力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和资源外,还需要准备多条升学途径才能更加保险。

  专家建议每个家长起码要为孩子选择两种以上的升学途径。而调查显示,很多人甚至给孩子做好了“三手准备”。

  让孩子多参加一些活动和实践、多培养一些特长、多发表一些论文或者参加奥数都可能成为加分项。

  改革免不了试错,但鉴于可预见的巨大改变,尤其是在社会深刻转型,“阶层焦虑”不可回避的当下,期待高考改革的方向将公平放在第一位,是所有“普通家庭”家长的心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3285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