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老说,他来过无锡7、8次,对于宜兴大觉寺印象很深刻,也在去灵山之后写过文字。
“观点比文字重要,独特的、有启发性的观点才能被读者记住,如果没有观点,文字再美都没有用。”
他说,观点来自不同的地方,来自对生活敏感的观察,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需要不断触发内心更深层次的部分,才能获得更加细腻的感悟,“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我看来,是天成与妙手,人生处处有。”
“在我们一般人眼中,太湖的颜色可能是那么几种;受过训练的眼睛看到的,也许是十几种;但在毕加索、梵高这些画家眼中会有几百种。看到一样,更妙趣的是看到不一样。”
他说,当你内心很丰盈时,不会追求物质上的享受,即使只是坐着喝一口茶,也会感到很幸福。
在林清玄的不少作品中,都谈到生命的力量,比如《黄玫瑰的心》《心田上的百合花》。不过在林清玄看来,精神动力如何获得,没有标准的答案,需要内心更为坚定,自我唤醒是唯一的办法。
“当你扔一颗石头进装满水的容器中,水会溢出,这就像琐事进入生命中,你会感到烦恼。但是如果你的心不是一个小容器,而是像天地那么大,还会为这些小石子般琐事而感到困扰吗?我想是不会的。”
林清玄年轻的时候,获得过很多文学奖。“那时参加比赛,是因为穷,又想出去旅游,只能参加比赛,赢了奖金再出去。”林清玄说,他有三分之一的人生是国外度过的,旅行是他生命中很重要的议题,“在行走中,能让内心更丰富,越走看事物就会越通透。”
林清玄,1953年出生 ,中国台湾省高雄人,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诗人、学者。
笔名有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侠安、晴轩、远亭等。著名散文《查塔卡的杜鹃》。文章《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选入人教版、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他是台湾地区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也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