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年轻时寻找“出路”的故事

2018-11-22 15:57:01  阅读 124 次 评论 0 条

  “祖国安危人有责,冲天壮志付飞鹏”这是朱德青年时代以诗言志的铮铮誓言。朱德从青年时代就萌发了反抗压迫、拯救民众于水火的思想。他从四川省仪陇县一个佃农家的孩子、云南陆军讲武堂的学生,成长为驰骋疆场、战功卓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第一元帅、人民军队的总司令、叱咤风云的军事家。

  今年12月1日,是朱德同志诞辰126周年的日子,朱德一生有许多感人至深、催人奋进的故事,然而朱德青年时期的艰辛探索、矢志不渝追求真理的故事却鲜为人知,中国青年网本期青春励志人物特别推出传奇人物--朱德元帅,让我们跟随朱德元帅的外孙刘敏、外孙媳妇高崎夫妇的讲述,聆听朱德青年时期的传奇故事,领略其百折不挠、波澜壮阔的人生。

  朱德于1886年12月出生在四川仪陇县一户佃农家庭,生活状况非常窘迫。朱德从四五岁起就开始帮助母亲干活,八九岁时已会种地,但是一家人拼命干活,却仍然连吃饭都吃不饱,“每每觉得肚子还饿,就奉命离开饭桌了。”小时候的朱德经常提问题,母亲却不能明确解答,诸如:“丁家的人不下田,不下地,吃得好,穿得好,我们家天天下田、下地却吃不饱,这是为什么?”朱德从母亲那里得不到答案,只好沉默作罢,但要解答“为什么”的童真渴望却在心底一天天“膨胀”。

  朱德成长的年代正是鸦片战争后期,中国陷入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压迫的深渊之中:国家的主权被侵蚀,经济命脉被控制在列强之手;清王朝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中国已有200年,已成为一个卖国、腐败、扼杀生机和倍受人民痛恨的政权;而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听命宰割,不能救国自强,反而打击压制一切使中国政治和社会有所进步的力量。幼年朱德耳闻目睹了许多为富不仁,地主官吏欺压百姓的故事,一家人一年到头起早贪黑用汗水换来的稻谷,大部分要送进地主的粮仓,家乡遭受旱灾时,地主趁火打劫,强行提高佃租,逼得骨肉分离,这些都在朱德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因此,只要稍加引导,就会在他心里产生强烈的反响。

  朱德6岁时被送到私塾读书,他先后在朱先生、丁先生及席先生三老师处就读,旧学苦读打下了深厚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基础。其中席先生是一个“对外部世界有卓识远见的学者”,又是“周身叛骨,朝气蓬勃的评论家”,他经常向朱德讲清王朝的腐败无能,外国侵略者的贪得无厌,甲午战争后国家面临被瓜分的危机,维新志士的变法主张,谭嗣同等英勇献身的事迹等,启发了朱德关心国家民族存亡,立志报国的志向。席先生从“科学使得西方国家转趋富强”这一事实出发,“特别要求学生深入治学,以便到国外去研究西洋学问。”席先生的思想,对少年朱德影响很大,可称为朱德确立爱国主义思想的第一启蒙老师。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3299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