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注版《清华园日记》还原大学生季羡林:学霸、吐槽青年还是励志boy?

2018-11-26 11:42:16  阅读 141 次 评论 0 条

  季羡林读清华时是学霸吗?散文创作在大学就打下了底子?著名学者季羡林的《清华园日记》因为真实有趣,多年来深受读者喜爱,“吐槽考试”“看篮球是为了看女生大腿”等大学生活细节还不时在社交网络热传。今年8月,《清华园日记(全本•校注版)》也与读者见面。

  校注者叶新教授花费整整5年时间,依照85年前季羡林所记清华大学上学日记原稿,对日记中记载的人物、地点、事物、活动等,包括文字错漏,一一进行细致考证,最后完成注释485条,索引相关人物224位。

  10月25日,北京印刷学院教授、《清华园日记(全本•校注版)》校注者叶新来到郑州松社,接受了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专访,为读者还原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清华大学在读生”形象,并清晰勾勒出季羡林大学时代的思想发展脉络。

  《清华园日记》是我国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1932年8月到1934年8月所写的日记,当时,他是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的学生,日记记录了他在大三到大四期间的清华园大学生活。书中的季羡林就像你我熟悉的某个同学,也在担心考试,忙碌论文,奔波课业,偶尔也会发发牢骚,吐吐槽,甚至还会蹦出几句脏话。这里不妨摘选几小段——

  1932.12.21:“说实话,看女人打篮球……是在看大腿。附中女同学大腿倍儿黑,只看半场而返。”

  1933.4.29:“因为女生宿舍开放,特别去看了一遍。一大半都不在屋里。”

  1934.3.13:“没作什么有意义的事——妈的,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气,还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

  正如季老自己说的“一片天真,毫无谎言”,“心中毫无顾忌,真正是畅所欲言。”

  在日记最初出版时,季羡林曾说:“日记是写给自己看的,什么样在人前难以说出口的话,都写了进去,万没想到今天会把日记公开。这些话是不是要删掉呢?我考虑了一下,决定一句话也不删。我七十年前不是圣人,今天不是圣人,将来也不会成为圣人。”

  不过,如果只是从《清华园日记》里看到了这些花边趣闻,那很可能会误解季羡林。

  因为这本日记很励志,能感受到季羡林在大学期间,更多的是在寻找方向,以及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叶新说,上大学的季羡林有一股自信和不服输的劲头,这主要体现在日记中“干”这个字的运用上。比如,“我要干德文”,“理想不管怎样简单,只要肯干,就能成功”,“干者生命力强之谓也”,等等。“干”字应该是季羡林老家山东的方言。

  勤奋的季羡林,就这样“干”出了27篇文章,其中译文4篇、书评10篇、散文9篇、论说文4篇。

  作为大名鼎鼎的学者,许多人都以为季羡林在清华读大学时肯定也是学霸,果真如此吗?

  叶新查看成绩单发现,季羡林的大四十门课,其中有八门是N,也就是中等水准。难怪季老那时爱吐槽考试。

  当时,同学林庚、卞之琳都出了书,还都送给了季羡林,所以他内心也希望在新文学方面有所成就,还会在课堂上甚至逃课搞创作。

  1933年,季羡林投稿给了沈从文主编的《大公报·文艺副刊》,并发表了出来,在顶尖文学刊物上发表文章,这让季羡林尝到了创作的快乐。正因为良好的文学功底,他毕业后先是在母校济南高级中学找到了一份国文教师的工作。

  季羡林的散文虽然是学术之余的创作,但他的散文以“真”与“朴”的特点,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叶新说:“从日记中可以找到散文创作好的原因,早在清华就打下了底子。”

  留德十年,季羡林走上了学术之路。去德国留学,其实也在季羡林大学期间就已埋下了伏笔。

  叶新介绍说,季羡林的德文主修课,四年得了四个“优”(E),既为他能在选拔去德国留学奠定了基础,也为他在德国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语言基础。

  1932年8月30日:自来对德文就有兴趣,然而干了二年,仍是一塌糊涂,可恨至极,是后每天以二小时作为德文之用。

  1933年8月17日:最近又想到非加油德文不行。这大概也是因留学而引起的刺戟(激)的反应。昨天晚上我在纸条上写了几个字:“在旋涡里抬起头来,没有失望,没有悲观,只有干!干!”然而干什么?干德文。我最近觉得,留美实在没意思。立志非到德国去一趟不行,我先在这里作个自誓。

  1933年9月21日:德文程度,学过了三年的程度,弄到这步田地,实在悲观。但这悲观,不是真的悲观,我毫不消极,非要干个样不行。连这个毅力都没有,以后还能做什么呢?

  1999年,仰慕季老多年的叶新在一次图书奖的评选中,作为工作人员的叶新和季羡林有过短暂接触,“季老很平易近人,谈了点过去的经历,在书上签了名。”

  重新校注《清华园日记》的缘起,来自叶新对的阅读感受,身为教出版的老师,对编校质量要求比较高,看到显而易见的错误和缺陷总想去弥补。

  他发现,由于20世纪30年代和今天存在时空距离,一些文字用法存在差异,里面有大量的人物事件和书籍都需要注解,他坚持“对理解正文有帮助”的原则,在保持原文一字不动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当补字、改正误写字、外语词句后加译文等完善工作,方便当代人阅读。

  为让读者更全面了解季羡林大学生活,叶新整理了季羡林同班同学名录、大学四年的成绩单、大学期间编译、创作和发表的文章目录。辑录了季羡林大学期间创作发表的散文,有助于读者理解日记的回忆清华园师友文字也予以收录。

  “希望这些补充可以为读者提供‘互文’作用,一些信息可以相互补充,让读者更立体地感受大学生季羡林。”叶新说。

  可以说,《清华园日记》为读者展现了不一样的季羡林,一个虽然有迷茫、有困苦,却仍然坚持不懈、勤奋进取的青年。

  季羡林也曾这样表述日记的价值:“日记是最具体的生命的痕迹的记录。以后看起来,不但可以在里面找到以前的我的真面目,而且也可以发现我之所以成了现在的我的原因。”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3344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