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采访老年大学,耳闻目睹许多“银发一族”执著、坚韧的求学故事,其背后深层次原因值得人们关注和思考。
清晨5点,家住龙潭的85岁老人杨开华就起床了。吃完早饭是6点10分,他拎着二胡琴盒出门,先坐水泥厂的厂车,再转D5路公交,最后转地铁2号线公里的路,出现在建邺区老年大学的教室里……90分钟的课结束,杨开华又一路转车回到龙潭家中,这时已将近下午1点。
“老杨在我们班岁数最大,家又住得最远,可每周一次来上课,风雨无阻。”一起上二胡课的老伙计们夸道。头上只剩一圈白发的老杨笑笑:“我体力能行,二胡学了快10年了,坚持学就当是锻炼头脑、预防老年痴呆。”问他为啥不在自家附近找地方学,他说:“附近没有,而且建邺这边的老师教得好啊!”
校方招生简章上写着“对75岁以上高龄和行动不便者,谢绝报名”,早已超龄的杨开华为了能继续上学,专门带大儿媳到老年大学来写了承诺书,保证“万一发生意外,不用学校承担责任”。校方干脆免收学费,也没把他的名字录入花名册,让杨开华当一名“编外学生”。
在各处老年大学里,类似老杨这样长途求学的“老大学生”还有不少。江苏开放大学老师马睿告诉记者,他们办的老年书画、篆刻班,现有80多名老人在读,最远的老人家住江宁,离学校有20多公里,单程就要花一个多小时,但老人坚持每周两次来上课。
上午10点,建邺区老年大学的书画班下课了,老人们陆续走出教室,有的阿姨拉着小拖车直奔菜场。授课老师戴青指着他们的背影笑道:“都很忙的,有的要给全家做饭,有的还要接送小孩上学。所以我们课程都安排在工作日,早上8点半或9点开始,10点多就放学。”
在三楼一间教室里,满头白发的刘宁义正站在宣纸前画着,每落一笔都要停下来端详片刻,然后再画下一笔。不到半小时,一幅漂亮的牡丹图完成了。刘宁义告诉记者:“我今年70岁,55岁一退休就到老年大学来了。除了跳舞类的,我报了好多班,学完一门就接着学下一门。画画也学了有五六年啦。”老人这学期一共报了5个班,除了学画牡丹,还有花鸟班、素描班、摄影班和手风琴班,几乎每个工作日都要到老年大学来上课。
有的是退休后无法忍受那份失落感,到老年大学学点新知识,重新获得价值感;有的是因为老伴去世后倍感孤寂,在消沉迷茫之际选择了老年大学;有的是从小有某种爱好,退休后终于有了闲情逸致实现当年的梦想;有的是因为现实需求,比如不会用电脑感到不方便,就去报了班;有的是不甘心闷在家里做家务,去老年大学交朋友、拓展交际圈……
像刘宁义老人,年轻时曾到内蒙古插队20多年,退休前是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她这么多年坚持读老年大学,就是觉得退休了要“没事找事做”,免得荒废时间,而学点新东西也是很好的娱乐。
很多老人的想法是“一直读下去”,一门一门地学,爱什么学什么,急用的就先学。“我们这把年纪,不图文凭,图的就是活跃思想、愉悦身心、结交朋友、晚年生活丰富多彩。”一位老先生总结道。
目前各级公办老年大学学校环境好、专业多、教学规范且收费低廉,一门课一学期费用仅一两百元,经济实惠,对老年人很有吸引力。比如曾获评“全国示范老年大学”的南通市老年大学,设有书画、电脑、摄影、文史、医学保健等7个系39个专业,有学员3000多名。而社会力量所办老年教育机构,收费相对较高,如果一门课费用超过500元,不少老年人就会放弃了。
据省老年大学协会的数据,我省现有老年大学和学校共1.2万多家, 登记在册参加老年大学和学校学习的老年人有138万。而我省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756万,除去面广量大的农村老人、高龄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生活困难的老人等,真正能到老年大学就读的,在整个老年群体中占比很小。记者在江苏开放大学门前那条马路上随机采访了十几位老人,他们都没有读过、有的甚至没听说过老年大学。这些老年群体中,蕴藏着对老年大学的巨大潜在需求。
“每到招生报名时,托关系找来的老人很多,但老生不肯出去,新生也很难进来。我们只好提高门槛,今年把学费上调了一点。”某企业主办的老年大学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建邺区老年大学校长吴有勇也说,经常有学员找他,希望开设电脑班、钢琴班、萨克斯班等,但学校一是地方不够,总共才五六间教室,连会议室都拿来当教室了;二是学校就在居民小区里,院子里还有老干部局等几个单位办公,怕吵了影响他们。
在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去年举办的一场全国性研讨会上,与会代表曾热议“老学员不肯毕业”这个话题。有人认为,既然是学校,学员就要能进能出,不能把老年大学看成是养老的地方,让学习资源长期被少数老年人占用。但真要“赶人”,谁也下不了手。
江苏的老年教育虽然在全国位居前列,但与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相比还远远不够。除了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各种协会、学会类的组织也吸纳了大量老年人,满足其退休后的精神文化需求。比如,省老年摄影学会拥有注册会员5000多名,已成立31年的省级机关老干部摄影协会现有会员240多名,每周举办一次摄影讲座,每年举办会员摄影作品展等。
老年大学和各类老年团体之所以红火,深层原因在于,随着传统家庭赡养功能的弱化,老年人群体对社交、娱乐、陪伴和精神慰藉的需求强烈。江苏是全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份,仅空巢和独居老人就有将近1000万。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需求巨大。
夕阳无限美,晚霞更绮丽。扩大老年教育供给,满足更多老人的学习需求,需要各方继续努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