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的这首《酒泉子·谢却荼》写出了寂寞孤独的伤怀之情

2018-11-28 14:13:08  阅读 121 次 评论 0 条

  这首词是《纳兰词·杂感篇》里的最后篇。没有确切的资料能够用来考证纳兰性德填写它时的具体年份,我们只能猜测,那是一个三百多年前的凉爽月夜。而在三百多年后的今天,你是否会望着天上那轮曾经被纳兰性德的笔邀约了无数次的月亮,生出连绵不绝的亲近和感念来呢?那是肯定的。

  这首词景象十分明丽清晰而意蕴含约,景中情,情中景,浑成一体,很有感发的魅力。啼鸦、飞雁衬托出了作者内心的纷乱与孤独的感觉,一夜无眠则表明作者有难解的心事。整首词集中表现了作者寂寞孤独的伤怀之情。

  天上挂着一汪明月。仿佛明眸的月光,盈盈流泻。清晃醇白的月光下,是慢慢凋零的花。房里的篆香已经燃尽了,他还是不能入眠,直至听到早起的鸦啼。

  秋天的凉意已经到来。荼花,颓然而败。花瓣一片片掉到地上,分外让人怜悯。它们曾经有过非常盛烈的生机。那件景美花事,更是情真意切地流连过他的光阴。他站起来,斜倚阑干的一角。应该是穿着白色的罗衣吧。或许,他还有一张白皙英俊的脸。轻薄的罗衣在月光下泛出绸质的柔美荧光,温软地迎上他瞳眸里的微弱光束。紧一紧手臂,这北国的初秋夜,已经有几分寒意了。任凭这寒凉裹上身来,他还是不想回房休息。

  就像是一场盛大酒宴之后,人去场空了。空,直到孤寂。善感的他肯定能够迅速感受到这种“寂”,也在最短的时间里被这种“寂”相中。这是相互作用的结果。然后,任凭一点、一滴的伤感、空旷、寒意,从心向身漫漫沁透起来。

  他望着天上的这一轮明月,又怜悯这满地的落花。彼时的他,既感觉孤单又感到惆怅。惆怅像酒一样,被自己一杯一杯灌进愁肠。放下酒杯的刹那只能做一声轻叹,多少事只能欲说还休。欲说还休的百转思绪,就着月光、篆香、残花、鸦啼、罗衣、阑干、灯光、飞雁……更是薰染上了层层叠叠忧伤而又阴靡的气息。

  词中所描述的荼花,属蔷薇科,在古代算得上是很有名的花木,通常开在暮春,怒放在盛夏。花的体态清瘦可人,芳馥幽远恬淡,亦被唤作“山蔷薇”、“百宜枝”、“白蔓君”等。这些称呼仿佛都比荼素雅。也或是因了“开到荼蘼花事了”,荼用在这里,更有一种绝艳凄然的意味。我们的汉字,古往今来都具备这种力量。纳兰性德自然是运用文字的高手。宋代王淇有诗云: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

  篆香是指把香料做成了篆文的形状,点燃它的一端,依香上的篆形印记,烧尽来计时。根据宣州石刻上的记载:“(宋代)熙宁癸丑岁,时待次梅溪始作百刻香印以准昏晓,又增置午夜香刻。”故又称为百刻香。它把一昼夜分成了一百个刻度,用作计时的工具,还有驱蚊等作用。李清照曾填《满庭芳》:

  她的这首《满庭芳》写的是深幽的小阁春意,不仅写了江梅,还写了良窗淡月。她也在说她的惆怅,横笛怎么吹也吹不散的浓浓凝愁。

  事实上,纳兰性德与李清照是有相通之处的。两人都是性灵、缜密、纤敏、多愁的人,这相通,只需各燃一盘篆香,便可以轻松拉拢时光。假如需要用“太阳”和“月亮”来比喻这世上的美好男子的话,那么纳兰性德定是属于“月亮”那一类型了。他是人们心目中的那个美丽而忧伤的清澈月亮。

  似乎纳兰性德身上与生俱来带有一种忧伤的气质,非常地高雅。从这种气质所衍生出来的气场让他与芸芸众生分别开来。这是一种固定的因缘,非他莫属。就算他不是贵族公子,他只是普通的百姓或是落魄书生,也可以生出足够的贵气来。因为高贵,所以更加珍贵。他也是身赋平和贵气的男子,肯定会被世人所珍爱。我们喜欢他的忧伤惆怅,也喜欢他的自然清婉。纵然岁月怎样飞逝,流光怎样汹涌,他的才情仍然注定是熠熠生辉的宝,是能够被世代沉吟的。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3366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