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编入了“高考状元高分低能案例大全”

2018-11-30 23:08:53  阅读 113 次 评论 0 条

  在 26 岁的李泰伯身上,很难找到那个 失败者 的标签了。前不久,他在国际著名期刊《自然 - 方法学》上发表了第二篇文章, 解决了功能基因组网络研究的一个棘手问题 ,这还仅是他硕士期间完成的工作。如今,他正在攻读美国约翰 · 霍普金斯大学的医学 - 理学双博士学位。该项目去年在全美录取了 10 个学生。

  8 年前,那个标签还是他甩不掉的噩梦。那时他 18 岁,是 2010 年北京市高考理科第一名,但是,申请 11 所美国大学均被拒绝的经历,让他变成了媒体上一个典型的失败者。

  有人把他归为 应试教育的失败产物 书呆子 ,还有人把他列进 高考状元高分低能案例大全 。他当学生会主席、参加 模拟联合国 的选修课,都被解读成 混简历 。

  李泰伯的多位同学都为他当时的遭遇感到不平:李泰伯在高二下学期之后才决定准备出国,而多数准备出国的同学此时已进行了近一年的筹备;他所申请的 11 所学校是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全美国排名前 20 的名校,又都只申请全额奖学金,这种情况下谁被拒绝都有可能。

  无论他人怎么包装,我都认为最主要的是眼前和未来的工作,而不是过去。 李泰伯坚信。他不想 用别人说话的自由惩罚自己 。

  那次申请失败后,他选择去香港读书。其间还向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询问是否有交流项目,对方邀请他直接申请转学。

  他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匆忙完成所有的申请材料。麻省理工学院给了他全额奖学金,让他进入全美最好的 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 专业。

  离开香港前,他将自己的感悟记录在社交网站上: 我发现,原来这些遗憾和失败,也是我最大的收获 纵使执着的目标和计划相当重要,人生又何尝不能短暂摆脱犹豫和拘泥,用即兴的心态,‘做年轻人才会做的事’。

  更多的尝试也可能带来更多的失败。对钢琴有自信的他想加入键盘队,但是第一轮面试都没通过。他遭遇了各种比赛的失利,简历改了 10 次还是没有申请到心仪的实习机会。后来在 MIT,他想参加阿卡贝拉合唱团,结果因为没人起调就不会照着谱子直接唱,当面被人拒绝,称 我们需要更专业的人 。 研究过程里的失败更多,我可能几天都说不完。

  然而短暂的挫折没有延宕他的脚步。到波士顿的第二年,他申请去英国剑桥大学交流 1 年。在那里,他第一次穿上了白大褂,进入医院,目睹当地的儿科医生如何安抚患者家属情绪,把复杂的危重症解释得清清楚楚。他还跟着完全陌生的项目组,前往非洲加纳的医院。人满为患的病房里,他见过孩子在他面前停止了呼吸。他以为自己会在那里见到的更多是疟疾患者,但实际上绝大多数内科病房里的病人患有糖尿病。

  全球健康 问题自此激发了他的兴趣。他意识到计算机作为工具,能让他更好地 治病救人 。医生这个职业可能带来的成就感驱使着他。医学 - 理学双博士的项目恰好能满足他研究、教学、临床兼顾的需求,能给他无限开放的可能性。于是,他没有再眷恋计算机行业不错的前景和薪酬,而是立即准备投入一场长达 8 年的医学训练中。

  17 所学校中 半数发放了录取通知 ,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 7 年前拒绝他的大学向他敞开大门。他最想要的霍普金斯大学的通行证,也被等到了。

  没想到的是,在他最高兴的时刻,被他淡忘许久的 失败者 标签再次出现了。他微博里放出的录取通知被媒体发现,拟就出新故事:8 年前被 11 所学校拒绝的高考状元如今怎样了?

  远隔重洋的李泰伯没看到这条新闻。第一名的头衔保质期通常只有一年,这则 新瓶装旧酒 的故事没有激起多大的水花。而今年开始,宣传 状元 已经成为被官方明令禁止的行为。

  他仍旧像高中时期的自己那样,在密集的课程、研究、医院实习之外,主动参加其他学生活动。他担任霍普金斯 学生健康计划 的主席,帮助医学院的学生减压。他有时会邀请按摩师来校,还会请学长来介绍如何经营异地恋。他还作为全美最大的医生组织 美国医学会 ( AMA ) 的成员,草拟了一份关于 鼓励医学生参与增强现实 / 虚拟现实方面研究 的提案,6 月刚刚在芝加哥举行的 AMA 大会上通过。

  李泰伯投入了一个对失败不那么敏感的新环境中。比李泰伯入学清华早了 10 年、如今在霍普金斯做博士后的宋欣东描述: 这里没有教育你要满足一个什么样的范式。你先找个好玩的事儿,能不能做再说,然后不断地失败、受挫。 在宋欣东的实验室,有一半的人直到毕业还没 发文章 。但是学术委员会会综合考虑, 即便你的研究只是证明目前在人类极限内,某条路最终走不通,这种‘失败’的价值也很大 。

  宋欣东觉得,李泰伯当年的 失败 未必是坏事, 那是一种历练 。而今天,他如果尽全力后 失败 ,也会被这里的师生肯定其探索的价值。

  李泰伯将满 27 岁。国内很多走上工作岗位的同龄人面对着新的 成功 标准的考验:成家立业。但是这份压力李泰伯从没当回事儿。他发给记者一份他所在实验室的介绍链接, 或许几年后我们实验室就能延缓人类衰老了 。

  今年 5 月,8 年前被 11 所学校拒绝的高考状元如今怎样了 的那条新闻,再次被转载到各大门户网站上。评论区还是充斥着对他的质疑: 读这么多年书,是不是这人只会读书? 当年被拒绝,肯定还是这个人有硬伤。

  但是对于李泰伯来说,这些评价并不重要。他现在考虑的是能救多少病人。在他的班级里,有人曾经与康德哲学、王尔德的诗为伴,也有人做过木匠,或是在投资银行工作。他们谈过各种话题,但已经很久没人在意 成功 这个词了。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3402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