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经是这位“90后”大学生第三次参观毛主席纪念堂了。赵梦婷8岁时,就曾跟随外公外婆参观过毛主席纪念堂。在第一次参观完后,意犹未尽的她拉着外公外婆重新排队,又瞻仰了一遍毛主席。
北京大学红楼至今仍陈列着相关设施。红楼一层的最西头是当年的第二阅览室。在这间约40平方米的阅览室里,8张木质方桌被拼摆在一起,上面摆放着4个报架。而助理员的座位位于房间东北角的门后,办公设备仅有一张长方型的书桌和一把高背椅子,以及书桌上的笔墨纸砚。当年就在这里负责管理15种中外文报纸,有时也参加李大钊组织的勤工俭学活动,担任新到书刊的登录工作。
李晋文找到了青年第一次来北京时曾经租住的住所之一——北京市东城区景山东街吉安所左巷8号。当时,这里被叫做三眼井吉安所左巷7号。这所居民小院院门坐东向西,院内有北房3间,东西耳房各1间,东厢房2间。据当年的房东后人李阿姨介绍,当初等人就住在北房靠外面的一间。合租的房子里只有一个土炕和一张桌子,每个人睡觉所占的宽度差不多就是一块砖的地方。如果有人晚上睡觉时需要翻身,还得提前告知身边的人。曾对斯诺回忆说:“我自己在北京的生活是十分困苦的。我住在一个叫三眼井的地方,和另外7个人合住一个小房间,我们全体挤在炕上,连呼吸的地方都没有。每逢我翻身都得预先警告身旁的人。”
她上网检索了熊向晖和两位校友的相关资料;从学校图书馆借阅了两位校友的著作——《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和《百夕谈》;来到校档案部查阅两人的入学年份和学籍;去两位校友所在的院系(中文系和化学系——记者注)走访……因为熊向晖的女儿熊蕾曾应邀多次来清华讲课,郑婕还专门找到当时负责联络熊蕾的老师,向他打听当时的讲课情况。
这已经是这位“90后”大学生第三次参观毛主席纪念堂了。赵梦婷8岁时,就曾跟随外公外婆参观过毛主席纪念堂。在第一次参观完后,意犹未尽的她拉着外公外婆重新排队,又瞻仰了一遍毛主席。
北京大学红楼至今仍陈列着相关设施。红楼一层的最西头是当年的第二阅览室。在这间约40平方米的阅览室里,8张木质方桌被拼摆在一起,上面摆放着4个报架。而助理员的座位位于房间东北角的门后,办公设备仅有一张长方型的书桌和一把高背椅子,以及书桌上的笔墨纸砚。当年就在这里负责管理15种中外文报纸,有时也参加李大钊组织的勤工俭学活动,担任新到书刊的登录工作。
李晋文找到了青年第一次来北京时曾经租住的住所之一——北京市东城区景山东街吉安所左巷8号。当时,这里被叫做三眼井吉安所左巷7号。这所居民小院院门坐东向西,院内有北房3间,东西耳房各1间,东厢房2间。据当年的房东后人李阿姨介绍,当初等人就住在北房靠外面的一间。合租的房子里只有一个土炕和一张桌子,每个人睡觉所占的宽度差不多就是一块砖的地方。如果有人晚上睡觉时需要翻身,还得提前告知身边的人。曾对斯诺回忆说:“我自己在北京的生活是十分困苦的。我住在一个叫三眼井的地方,和另外7个人合住一个小房间,我们全体挤在炕上,连呼吸的地方都没有。每逢我翻身都得预先警告身旁的人。”
她上网检索了熊向晖和两位校友的相关资料;从学校图书馆借阅了两位校友的著作——《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和《百夕谈》;来到校档案部查阅两人的入学年份和学籍;去两位校友所在的院系(中文系和化学系——记者注)走访……因为熊向晖的女儿熊蕾曾应邀多次来清华讲课,郑婕还专门找到当时负责联络熊蕾的老师,向他打听当时的讲课情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