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留感恩在心间

2018-12-03 22:26:35  阅读 122 次 评论 0 条

  今年是娄底日报社成立30周年,与《娄底日报》结缘16年的我,觉得应该写点东西作为生日“贺礼”。我找出保存所发表文章的4个本子,统计了一下,我从2002年3月27日在《娄底晚报》“金色校园”发表第一篇简讯、2003年5月8日在《娄底日报》发表第一篇人物消息起,至今已在《娄底日报》发表消息、言论、通讯、文学作品共140余篇,在《娄底晚报》发稿40余篇。

  这些文章,记录了我的工作履历。2002年我在冷水江七中任教,发表的都是与教育相关的稿子。2004年我改行后,撰写的多是与党委办工作相关的文章。2006年我考到了市人大工作,发表的大都是与人大工作有关的文章。2015年我学习传统文化后,发表了较多以传统文化推动“创文”和社会治理的文章。

  这些文章,还侧证了我的成长历程。从发稿看,总体趋势是篇幅越来越长,关注的面越来越广,思想性也越来越强。比如体裁,从“豆腐干”进步到了较长的通讯、言论;刊发位置,从忝列末尾慢慢跃升到了头版、二版、三版的显眼位置;内容,从教育拓展到了政治、文化、资源节约等领域;写作形式,网文与纸文实现了良性互动,比如《全民英语,是耶非耶》《大洪水的启示》等文章,是先发到网上,再被编辑看中转发,《家庭教育,爸爸不能缺位》《让优秀传统文化引导“乡村振兴”》等稿,是先发在报纸上,再发到网上;从作者看,开始是我一个人写文章,后来是我学生、妻子、两个孩子也一起写;从写作对象看,开始是我写别人,后来我也不时成为了记者笔下的主角……

  自我感觉,我是用生命在写作。《众志成城建设“新娄底”》《建设“新娄底”,不用扬鞭自奋蹄》《为青春的名片增添一抹厚重底色》《湘中娄底不能只有青春》《节约也是科学发展》《做一品老百姓》《不同的人生道路,一样的运行规则》《创文应注重在人心灵里搞建设》《珍惜每一寸资源》《人必须成为自己的主人》等文章,虽不能说字字珠玑,但都是我从心底流露出的声音,体现着自强不息的主旋律、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一位诤友曾批评我“40万字网文,至少有一半是妄语”,这让我时刻警醒,所以,虽不能说“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但也是字字句句反复推敲。

  写作还让我结识了娄底日报社的诸多记者朋友。他们给我很多关心、帮助和有益的指导,现在,他们有的继续耕耘于报社,有的已另谋高就,但我对他们都感恩在心,难以忘怀。一想起胡琼露等老师特别敬业、特别认真、特别诚恳的样子,就很受鼓舞,觉得自己有了学习的榜样。

  网络时代,像我一样的很多人仍然留恋着钢笔字变成铅字的兴奋。纸媒,永远有其独特的价值。感谢《娄底日报》,拓展着我生命的长度、宽度和深度;摩挲着厚厚的4个本子,惟留感恩在心间。祝福《娄底日报》文以载道,越办越好!(曾敏)

  娄底日报、娄底晚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娄底新新网发布,凡注明为娄底新新网的稿件转载务必注明来源和原文链接地址,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娄底新新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中共湖南省娄底市委宣传部主管 湖南省娄底日报社主办 地址:湖南省娄底市新星南路与东贸街交汇处娄底日报社新媒体中心 邮箱:[emailprotected]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3430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