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不能经常看的,读小说又太费时间了,毕竟有高考这把“大刀”架在头上呢。幸运的是,我迷上了散文。
在我看来,散文能以最短小精悍的文字,将人生哲理、世间百态一点一点释放出来,跃然于纸上,使人仿佛品尝山珍海味,分量虽少,能大快朵颐又不落得个脘胀腹满的下场,舒适又安逸。
散文大都很优美。初中时期背的朱自清的《春》到现在还大抵记得,“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还有描写桃树、杏树和梨树的文字,让我在初中就接触了美的奥义,从此以后无比热爱春天了。
当然,散文可得读经典的。我最喜欢的作家是王小波,他的主业虽然是写小说的,但我还是喜欢看他的杂文,他仅有的四本杂文集我都买了下来,背后的省吃俭用自不必说。李银河说王小波就像《皇帝的新装》里面那个天真烂漫、口无遮拦的孩子,他的文章里充满着自由浪漫的气息。略知一二的人可能以为他们夫妻不过是在商业性地互相吹捧,那心胸未免也太狭隘了一点。王小波在《一只特立独行的猪》里写了一只会学汽笛叫的猪兄,到最后猪兄被赶走的凄凉下场都被他写得让人忍俊不禁。但转念想一想,能学汽笛叫未免也太玄乎了一点,宁愿去相信这位猪哥是在文革那样沧海横流、群魔乱舞的时期,王小波独立反抗精神的一种影射。我虽未经历过文革,却已随王小波体验了一把“上山下乡”的艰苦日子。这全归功于他的散文。王小波把自己安放在一只猪身上,未免也太屈尊了。但这同时又是他天真烂漫、口无遮拦的体现,反倒越发增添他的人格魅力了。从此以后,我每每盯住他那张“丑脸”,脸上总会不自觉泛起微笑。
此外,写“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的林清玄的散文都是经典,甚至于我是知道了他的散文才知道苏大学士的那句诗“人间有味是清欢”;汪曾祺的散文是不能在晚上看的,他靠着一副铁打的胃吃遍天下,用文字细致入微地描写出酸甜苦辣,几篇散文就足以令读者垂涎三尺;梁实秋的雅舍我至今是向往的,读点他的散文,总要更加地热爱生活;还有龙应台和迟子建,她们的散文总是被语文阅读题相中,惭愧的是我总是“先读其文,后知其人”,以至于后来才知道写出这样朴实文字的都是女作家,这些都是笑谈了。
那些装帧精美的散文集,就算只摆在书架上,也美好到不行。每每饭后,我总要以老中医的眼光,以“饭后要站着”为由读几篇散文。既能养生又满足了一时的读书之瘾,说不定之后会“刷”物理卷子都更有劲了。在你眸子里挤进了太多公式和数字而急需放松之时,不妨坐下来,读一点散文,旁边放杯清茶。不过我至今不会品茶,倒不如佐以白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