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浪漫而忧伤的季节!伴随着暑期的到来,又一批大学毕业生辞别老师、同学和相守了四年的校园,迈步走向了社会。
在今年的毕业时节,有一个名字被人们反复地提起,他就是“根叔”——李培根,他用一篇深情的《记忆》感动了无数毕业生,也在中国高校引起了一股“根叔”式演讲的旋风。细数古今中外,又有多少毕业致辞感动了我们呢?
23日上午,华中科大光谷体育馆,该校7780名应届本科毕业生的毕业典礼在这里举行。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一篇名为《记忆》的毕业致辞赢得了30余次热烈掌声,不少学子泪雨纷飞。当致辞结束,全场学子自发起立,“根叔、根叔”的掌声和喊声久久响起。
1、你们一定记住了“俯卧撑”、“躲猫猫”、“喝开水”,从热闹和愚蠢中,你们记忆了正义;你们记住了“打酱油”和“妈妈喊你回家吃饭”,从麻木和好笑中,你们记忆了责任和良知;你们一定记住了姐的狂放,哥的犀利。未来有一天,或许当年的记忆会让你们问自己,曾经是姐的娱乐,还是哥的寂寞?
2、也许你会选择“胶囊公寓”,或者不得不蜗居,成为蚁族之一员。没关系,成功更容易光顾磨难和艰辛,正如只有经过泥泞的道路才会留下脚印。
4、亲爱的同学们,也许你们难以有那么多的记忆,也许你们很快就会忘记根叔的唠叨与琐细。尽管你们不喜欢“被”,根叔还是想强加给你们一个“被”:你们的未来“被”华中大记忆!
“哪一支球队能战胜自己,超越自我,在遇到低谷的时候不气馁,在漫长的平淡中不焦躁,相互扶持,彼此激励,哪一支才能走得更远,达到自己漫漫征途的巅峰。”
此刻,我有很多感言想要送给你们,最先想到的,是张伯苓老校长说到的:“我希望我们南开的校友一齐燃烧起来,做事‘不自私’、‘肯为公’、‘持之以诚’、‘继之以勇’,努力于有益国家的事业!”
我希望今天的毕业生能够记住开学典礼时就讲过的“公”、“能”二字,为了这个民族的复兴,去“燃烧”你自己。
“第一个是关于不同大学文化培养出不同风格学生的故事。我是想提醒同学们,埋头苦干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因为埋头而默默无闻,淹灭了你们的创新意识和敢为人先的精神。”
“第二个故事是关于我自己的故事。我想告诉同学们在任何岗位,首先要苦干做出一番成绩,有了资本后,要主动地寻找一种合适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诉求,体现自己的价值。”
“大智谋事:大智是历史经纬线理性与激情完满结合的一种状态,体现了人生的灵动和睿智。”
“大爱行天下:大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石,体现了共通的人生追求与境界。”
翻开泛黄的相片,久远的年代,模糊的青春,但毕业骊歌的感情依旧,在这个栀子花开伤别离的季节,让我们重温昔日名校长们的毕业赠言——那是母校的馈赠,一生的精神宝藏,那些犀利的言辞穿越时空隧道,依然有着鲜活的生命力和当下意义。
“你们毕业之后,可走的路不出这几条:绝少数的人还可以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院继续做学术研究;少数的人可以寻着相当的职业;此外还有做官,办党,革命三条路;再有就是在家享福或者失业了。”详细
“我们的事业是集体主义的事业,任何工作都要靠同志间的团结与密切合作”。因此,每次留毕业赠言,“谦虚谨慎,注意合作”是他必写的内容。详细
马相伯在毕业演讲中这样开导学生: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继任校长李登辉曾在一次毕业典礼中阐述复旦精神即“团结、服务、牺牲”。详细
离开学校以前诸位是受教育,国家每年要费一二十万金一个人培植你们,离开学校以后,你们就得要为社会服务了。在现代世界你们得认清三点:(一)知先后。(二)明公私。(三)辨是非。浙大过去的校训是“求是”。我们应该只知是非,不管利害。此话说来容易,要实行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这种只顾是非、不顾利害的精神是每个浙大毕业生应具有的。详细
一年一度的毕业典礼在国外大学也备受重视,校方往往请一些最牛校友到毕业典礼上演讲,他们充满智慧和幽默的演说成为刹那的经典,励志型的西方激励对内敛的东方智慧也是一种触动。
当我十七岁的时候,我读到了一句话:“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最后一天去生活的话,那么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是正确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那时起的33年内,我在每天早晨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你会不会完成你今天想做的事情呢”当答案连 续多次都是“不”的时候,我知道自己需要改变某些事情了。
你们可能从未像我这样经历过如此多的失败,但生命中必然存在失败。没有人可以永远成功,除非你像根本没有活着一样地小心生活——而这根本就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失败。
为了保持我的敏锐,我必须像移民一样思考和行动,他们的乐观和动力让我受益匪浅。移民是天生的梦想家和斗士。
什么才能称得上你们这一代的伟大之处?我认为是使用你们在这里所学的知识,不仅仅是找到与计算机连接的方式,而且找到与人的连接方式;不仅仅是架设桥梁填补技术间的鸿沟,更是架设文化间的桥梁;不仅仅是使用数字和公式创造,更是使用语言去引领。在这个过程中,填补愚昧与智慧间的差距。
今年夏天,我们也告别了母校,更深刻体会到了对大学的依恋。我们走遍学校各个角落,收集大学校园中的各种声音,送给20年后的自己。
中青在线及中国青年报地址 Add:中国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 邮编 P.C. 100702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