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鸡年春节还有好几天,万宁市三更罗镇上溪村村民王有良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他带着笑意告诉记者:“今年,老大、老二都回来过年,我得多准备一些好吃好喝的,让他们感受到——知识真的改变了家庭命运!”
刚刚入选“全省文明家庭”的王有良一家住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因为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当地经济发展较为滞后,很多人家把孩子养到十来岁就让其帮忙务农或外出打工。
但是,王有良夫妇没有让孩子走这条老路,因为他们坚信,接受教育是改变孩子个人和家庭命运的“治本之策”。他们在20多年间,尽心尽力把3个孩子分别培养成为美发师、高校讲师和中学教师的励志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我比谁都懂得,没有文化就很难走出大山。”回望来路,王有良有些唏嘘,1973年,刚刚高中毕业的他对未来充满憧憬,却被贫困阻断了求学路,只能回家过着和父母一样起早贪黑做农活却收入微薄的日子。
正因为经历过这样的阵痛,他在第一个孩子诞生时就痛下决心,不能再让自己的子女重蹈覆辙。妻子林玉华也明确表示支持:“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村子里很多村民都有印象,上世纪90年代初,村子里还没有通电,每到夜晚就是漆黑一片,只有王有良的屋子特别明亮。原来,为了供孩子复习功课,平日里十分节俭的夫妻俩,总是半宿半宿地点着煤油灯。
他们哪里知道,夫妻俩在儿女教育上的投入,远远不只这几桶煤油。无论是奥数还是美术,只要孩子想去学,他们就肯掏学费,有时还往返20公里到其他镇上“陪读”。
女儿王文娜无法忘却,2003年自己去广州上大学时,家庭月收入还不到1000元,学杂费都是向亲友借齐的。可那一趟旅程,她在感动中度过——拮据至此,父母还是咬牙给她买了一张飞机票:“大山里走出去的大学生不多,你一定要安安全全去,收获满满回。”
更难得的是,王有良夫妇一直秉承“天赋占三分,努力占七分”的教育理念。王文娜告诉记者,虽然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但他们却常常利用有限的条件,尽可能地丰富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包括组织我们三兄妹进行听写比赛,省吃俭用购买报刊和书籍供我们学习等。”
令王家小女儿王文彬印象深刻的是,父亲虽然忙碌,但总在劳作之余读书、听广播,把学习到的名人名言、励志故事转述给三兄妹听,以此勉励和鞭策他们奋进,“父亲那时常说,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不放弃,要发奋读书、走出大山。”
看着父母长年累月地割橡胶、种槟榔,为供自己求学白了头发、躬了身子,兄妹三人在学习上更加专注、刻苦。
特别是,王文娜自中学起便因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学费减免、公费升学等机会,一路顺利读完硕士、博士,毕业后进入广东医学院任职;王文彬也在大学毕业后进入广州一中学担任美术教师并很快还清了助学贷款。
王有良说,村里人从他们家看到了读书的好处,也一改过去不太重视教育的态度,开始鼓励孩子学知识、长本领,“娃娃们都说,他们也要走出大山看世界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