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的小道,我们携手同行,看雨后的彩虹,观落日的晚霞,听柳岸的风声,一路走来,尝过悲伤时留下的苦涩的眼泪有过喜悦时如花般绽放的笑靥。我们一路走走停停,记录着沿途的景色,心中空白的扉页,写满了平淡而又温馨的点点滴滴。只是时间一直在拉扯,我们在无奈的向前,看着青春的尽头,在慢慢的靠近,靠近……
成熟需要经历千辛万苦才能达到,而成长,就是这千辛万苦。在成熟之前,所面临的问题与烦忧尚能容忍,毕竟这里存在着现实与理想状态之间的落差。然而不成长,不去经历辛苦,则是思想上的停滞,行动上的怠惰了。
成长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命题,甚至可以称之为是最清晰的一条脉络。人活着,就是要将命运活成人生,在所谓的命中注定里,注入人定胜天的成分,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不断地成长。每当看到一些教师和员工在微博上所发的状态,他们的忙碌与辛苦,往往会让我很心疼,但是看到他们将工作中的付出转化为人生中的成长时,又倍感欣慰。他们中有人会告诉我,工作很辛苦,但是很有收获,尤其是在忙碌过后回头望时,当时的付出都变成了成长,觉得很值得。
这些正处于大好年华里的年轻人,用成长来定义青春,自然很值得鼓励,不过我往往还会再说一句,慢慢来。
慢慢来,不要急。成长,不只是通过努力就能够获得,往往还需要经过时间的催生,才能产生一系列的正向结果。就像是在背英语单词,有的孩子会问我,这么厚的单词书该怎样才能啃下来啊?我说,不用啃,不要急,细嚼慢咽,按照老师上课所传授的背单词的规律,一天一天来,一步一步来,不知不觉中,该背下来的单词就都背下来了,远比狼吞虎咽而产生的因噎废食要好得多。
好似炖汤,要等待数个钟头,还要文火慢炖、三顾四盼,方能将一锅材料熬出好滋味好营养。成长也是如此,急不得,不只是步伐上的不疾不徐,心态上也要尽量保持从容不迫,一味地焦虑不堪、急功近利会抹煞掉你的才智与清醒。杨振宁在提到自己的成长经历时,认为他父亲的“慢慢来,不要急”这一教导哲学,给予了他一个从容的心态和足够的探索空间,让他得以快乐地学习、快乐地成长。有些年轻人面对自己的不成熟,难免心浮气躁,当然,这个世界上的确有种成长是在一夕之间而成的,可是这种成长往往来自于重大的变故或事端,很多的人都无法这么有幸或是不幸,如此被迫地成长起来。
这个世界上,更多的成长,都是经过不断地摸爬滚打,经由时间历练,方才到达成熟之境地。你也许还不够成熟,甚至是远远不够成熟,但是好在走在成长的道路上,小至每一次成长,大至你的人生,都是一个钟头一个钟头熬出来的。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每一个脚步都踏踏实实,等到你回首后望时,就会发现,时光将努力都雕琢成了成长,你所追寻的成熟,已经生长在了你的身上。
有人认为,为自己定一个大梦想是好高骛远。我添上一句:但如果他脚踏实地、坚定不移地朝着梦想出发,那么梦想终能实现。
有人说:,《老人与海》中的老人很愚蠢,一个人孤独地同鲨鱼搏斗,最终却拖回了鱼骨,一无所获。而我却认为老人是一个智者,他懂得去追逐梦想。他虽然失去了肉体所需的食粮,却收获了用之不尽的精神存粮。
爱迪生有一个梦想:发明更多实用的东西,为人类造福。于是,他的人生有了方向,他的功绩因此而伟大,他的人生因此而辉煌,他的名字因此而不朽。他为何会成功?因为他一生都在追逐梦想。
屈原也有一个梦想:要使自己的祖国更强大,不受秦国的欺压。于是他有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句名言。这不仅是他崇高气节的写照,更是他追逐梦想的勇气与实现梦想的决心。
世人大多都碌碌无为,度过了短暂的一生,成为伟人的屈指可数。为何生在同一个世界,吃着同样的粮食,处在同一个年代,人的成就却如此的不同?放眼望去,你会发现,其实每一位伟人都有一个伟大的梦想。是民族解放?
是使祖国强大?是为全人类造福?是为后人留下精神食粮?还是……不管是什么,每个伟人都为着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从未想过放弃。慢慢的,他们就成了一代伟人了。
老师告诉我们,有一种蝉叫十八年蝉,它要在潮湿、昏暗的土壤下生活十八年,然后破土而出,用一个夏天来歌唱,最后默默的死去。我思索:是什么能够让它孤独地生活十八年?最后得出答案:是梦想,是歌唱的梦想!是这个梦想支撑着它,度过了孤单伟大的一生!
不要感叹人生苦短。拾起梦想的种子,用一生的时间去播种,在最后一刻去收获。你会发现,你的一生,其实很精彩、很充实!
这就是命运:一眼即穿的过去,无可奈何的现在,可以预测到每一个细节的未来。这样的人生,何其没有乐趣!
我总是觉得,人生其实是一场战斗。无论多少文人墨客如何粉饰,始终改变不了人,人生需要战斗的本质。
既然是战斗,开弓就没有回头箭。这说明人生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战斗的属性就决定了其残酷性和成功之后的荣耀加身。
既然是战斗,就需要谋略、策略,有时需要迂回前进,有时停息罢手才是最好的前进,有时需要细细斟酌认真权衡,有时需要断然放弃,有时需要大张旗鼓地前进,有时需要围点打援,有时需要声东击西,有时需要苦苦鏖战,有时需要上兵伐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和老同学在路上探讨过一个问题:上大学真的有用吗?如果说有用的话,那么多没有上大学的人也成了大师级的学者,那么多小学文化的人们 成了亿万富豪;如果没有用的话,那么多考上大学的白领和美考上大学的农民工之间,还是有显而易见的差别的。
如果说战斗是人生的状态的话,那最终决定人生命运的是什么呢?我以为,是智慧和努力。二者缺一不可。
没有上大学的人,或许他并不缺少智慧,或者说是从现实中去观察、领悟到的智慧。上过大学的人,或许变成了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或书本主义 的呆子。
命运推动我走得更远。其间恰逢改革开放,把顽固愚昧乃至无趣地我改造成为具有一定现代意识的人。然后学会自主地往前走。
或许与很多杰出的当代人士相比,我的经历并不算什么,但依然会觉得很有意思。
人和人的区别,全在中间那部分,起头和结尾都完全相同。中间那部分,可能精彩可能无聊,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不同的是,你是否去战斗了,你是否以战斗的精神去把握了。而不是随随便便地敷衍了,或是放弃了。
需要说明的是,人生的这个战斗,并不是和人斗。而是与自己斗:做格局、做产业,甚至写书学手艺,都需要战斗,以战斗的精神。必须有所牺牲,有所追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