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励志故事严济慈:一生追寻“科学之光”

2018-12-14 23:14:42  阅读 142 次 评论 0 条

  在一封写于1924年9月2日巴黎的情书中,严济慈恋人张宗英“汇报”自己的经济状况。其中“何师”指何鲁,“熊师”乃熊庆来,“胡师”是胡刚复,“爱”指张宗英,“方”即法郎,“元”即当时中国的银元。

  1918年秋,严济慈告别了故乡的小山村,告别父耕母织的贫困农民家庭,走进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国立东南大学)大门。

  那时,严济慈的生活还是相当艰苦。平时他只有一件长袍,冬天是棉袍,夏天拆掉棉花,就是单的。有时候洗了未干,因要出门,又不得不穿上半湿的长袍匆匆而去。南京高等师范的学生饭费是由官方供给,每月三块大洋,一日三餐,上午10时还供应一碗牛奶。这对严济慈这个布衣布履的农村学生来说已经心满意足了。

  在南京高师学习期间,严济慈深得著名数学家何鲁教授的喜爱,得以遍览何鲁先生的法文藏书。还担任了该校《数理化》杂志主编,兼任暑期学校的数学教师。同时,经何鲁教授的介绍、结识商务印书馆总编辑王云五,并应他之约,编著了《初中算术》和《几何正题法》。这两本书出版后的影响之大,出乎严济慈的意料之外。我国早期的许多数学家,几乎都读过严济慈这两本书。

  大学生活不仅使严济慈得到良师益友的指导,而且使他认识了一位秀外慧中的女同学张宗英。张宗英是“五四运动”时期南京的领袖之一,也是东南大学招收的第一届学生中唯一的女性,后来成为了严济慈的终身伴侣。

  1923年秋天,从南京高师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的严济慈,利用两本书的稿费,暑期授课的酬金,以及他的老师何鲁、胡刚复、熊庆来三位教授的资助赴法国留学。

  在巴黎,严济慈一门心思求学。仅仅一年,严济慈就以他坚实的基础,惊人的记忆力和熟练的知识功底,顺利地通过了三门主课的考试,取得三张主科文凭,获得了数理教学硕士学位。这是巴黎大学的校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严济慈,这个来自中国的留学生,这个从不被人注意的、衣着朴素、不苟言笑的青年,他的名字,一夜之间,传遍了整个巴黎大学。

  不久后,63岁的著名法国物理学家夏里·法布里教授接受了严济慈作为他亲自指导的研究生,到他的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

  法布里给他的博士论文题目是《石英在电场下的形变》,这是长达40年无人解决的难题,严济慈欣然接受了。

  经过百折不挠的努力,他进行一次次实验,攻克一道道难关,博士论文终于写成。就在严济慈准备发表博士论文前夕,法布里突然找到严济慈,问道: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3568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