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夫不知怎么赶到学校的,急匆匆告诉我,让我回家。记得那天早晨,我在校园一处小树林旁读书,周围都是浓浓的雾,听到这一消息,好久没有缓过神来。
我责怪姐夫,为什么不早点喊我回家,与母亲见最后一面。姐夫委屈地说,他提出过,但母亲在弥留之际不同意,坚决不同意,为此还生气,不许让人去学校喊我。他还说,他背着母亲跟我两个哥哥和大姐商量过,说干脆不告诉母亲,悄悄叫我回来,姊妹五个中,母亲最喜欢我了,不叫我回来见一面不好,哥哥姐姐们没同意,说母亲说的自有道理,听母亲的,如果把我喊回来,母亲会更伤心。
其实,我的心里,我的哥哥姐姐心里,是知道母亲为什么不许让我回家的,我也没有太责怪姐夫,但还是不停地追问为什么,问母亲最后给我留下什么话没有。姐夫说,你妈妈说:“他读书要紧,不要耽误他读书了。他要读书,要考官。”说完,姐夫不停地叫我快走,我忍不住在大雾紧裹的校园里恸哭起来,泪水尽是撒在我心爱的书上,浸湿我心爱的课文。
母亲病逝的时候,我正上高二,在一个离家10多公里外的乡中学,因离家较远,在学校寄宿。
我一生中最爱的一个人就这样去了,母亲走时没有见上我一面,没有看到我考上大学,成了我一生的痛。后来回老家时,村里的伯叔婶娘们见到我,经常叹息着唠叨一句话:“你妈妈邵金珍一辈子苦啊,要是见到你考上大学会多高兴啊!”每每说到这里,就都不再说话,心里难过得不知说什么好。
从村里到学校,有二十多里路。母亲去世前,周末往返学校时,一路上,想着母亲的病,想着自己和家人困苦的生活,也因自己营养不良,清瘦恍惚,常常走不动路,常常一路擦着眼泪。一路上,痴痴呆呆地想搞清楚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这样,自己找一千个一万个理由支撑自己,自己跟自己辩论和演讲。那条来回走了几百次的村路,成了我最初锻炼口才和思辨能力的地方,只是全是自己和自己孤独地对话。那条远远的、长长的村路对我好像充满了思想和智慧,也充满了耐心和抚慰,直到今天我还十分的留恋、牵挂。
就在这时,我碰到了一生中最初对我影响最深的四本书,是帮助我渡过难关的精神食粮。一本是当时风靡全国的《李燕杰报告集》,一本是《名人名言录》,一本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一本是《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本书,充满了激情和雄辩,教我要在人生苦难中奋起前进。第二本帮助我与古今中外名人对话,从他们那儿汲取最精炼最有用的智慧、勇气和力量。第三本书对我影响最大,帮助我找到了苦难的根源,解除了我心中最大的困惑,就像是突然眼前一亮一样,明白了道理在哪儿,知道了事情都是对立统一的、普遍联系的、发展变化的,知道了内因外因,知道了人们是从解决吃、住、行等开始的,生产力、经济条件是根本,生产力不好会导致社会关系、社会制度不好,而社会制度不好又会反过来制约生产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认识使我对现实、对未来充满了变化的希望,这些认识后来导致我填高考志愿时,在从本科到专科都已填好医学专业后,在最后的一天又全部换了政法专业,建设一个好的社会制度更重要。第四本书教会了我做人做事的活生生的最基本的道理。上大学后同学们问我为什么那么喜欢读枯燥无味的中共党史,我说党史的经验教训像一面镜子能指导一个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能从中找到很多特别有用的做正确的事和成功的经验,避免犯错误和失败的教训,特别是能找到国家为什么不好和如何好起来的道理。第四本书还使我深深地懂得了,个人的苦难、家庭的苦难是与国家的苦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国好,家才能好,个人才能好。
记得刚开始读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那本书时,我兴奋不已,连着读了好多天,带在身上到处读,在教室里、在回家的路上、在集体劳动的麦田里。我还把大概知道的一点道理回家的时候讲给病床上的母亲听,告诉母亲一切都会变的,我们家会好起来的,社会会更好的,母亲的身体有一天也会好起来的。母亲似懂非懂地看着我,让我好好学。
1984年,我离开家乡去上大学时,随身带了这四本书。大学毕业后上硕士研究生,硕士毕业后上博士研究生,虽然不停地换学校、换地方,包括后来成家后搬了几次家,更新了不少书,但这四本书一直带着。这四本书已经成了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是我生命里汪洋中的一条小船。与这四本书一样,给了我很大影响的还有上大学时读到的震憾我心、美仑美奂、深刻通达的《宣言》和《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乡土中国》,以及研究生期间读到的《社会主义思想史》、《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资本主义文化矛盾》、《简明西方经济学》、《健全的社会》、《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当代西方哲学思潮》、《美的历程》、《百年孤独》、《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增长的极限》、《政治学说史》、《正义论》等书。
特别是接触到《宣言》后,在很多年的日子里,每当我困惑迷茫的时候,就反复默读这本书,有段时间,甚至就把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压在枕头底下。
读书是很隐私的私事,为了个人的感情、经历、伤痛而读,为了自己的理想、信念、抱负而读。读书是很公开的公事,为了社会的文明进步、国家的振兴昌盛、人民的幸福安康而读,为了建设美好的社会而读。
母亲的病逝,母亲过早地离去,成了我一生难以抹去的伤痕,心中每每涌起,阵阵隐隐、远远的刺痛,无以言说,难与人说。
母亲的病逝,让作为儿子的我,曾在很长的时间里思考,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活着为了什么,没有了归宿,没有了起点和终点,像只断了线的风筝。寒暑假,特别是欢乐热闹团圆的节日来临的很多时候,同学们、同事们问我为什么不回老家,为什么不回老家看看老母亲,回家让母亲疼疼,也疼疼母亲,跟母亲说说话,为母亲捶捶背、梳梳头,跟母亲撒娇、耍赖,可我回家到哪里见到母亲啊!
母亲的病逝,让我长期把脚步停留在教室、书店、图书馆,停留在学习和工作的远方,停留在繁华喧闹的城市里农民工工地上,停留在农村妈妈的身旁;让我认定了前行的方向,不顾一切地风雨兼程,苦苦思索和寻找疗伤的药;让我最终昂起头来向前看,期盼农村的孩子们寒冷的冬天不再坐在四面透风的教室里,期盼农村的妈妈们病了不再找“大仙”、躺在家中等死,期盼农村人民告别过去的生活,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在和谐的社会里共享同一片蓝天下的阳光。
母亲离开人世时,连张照片都没留下。26年了,想母亲时,多次冲动想写篇文章,每次都因这个话题对于我太沉重,提不起笔。这次在中央党校学习,大家在就读书进行交流,谈体会,又使我想起自己读书的过去,想起母亲。
为信仰读书,为理想读书,为志向读书,为探求真理读书,为济世治国读书,为穷苦百姓读书,为生命的体验和情感读书,自然就会动力无穷、乐趣无穷,自然就会有用之不尽的时间、用之不尽的精力,自然就会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读书,使我在博士毕业时有了人生三大社会理想:建设城乡一体的中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建设民主的中国。此三者实现时,死无憾矣!
大学毕业时,我为自己毕业相册上留下“做世界公民,做人民公仆”的座右铭。现在想想,这或许能回答我过去、现在以及将来走的路和各个年代的同学们问我为什么酷爱读书的原因了。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