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单元活动结束后,以孔子或孟子的某一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内容不限,题目自拟,600字左右。注意立论要有依据。
儒家的至圣孔子和亚圣孟子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至理名言,他们伟大的人格和智慧至今熠熠生辉,光照后人,写作时首先选取你最有体会的名言,要有感而发,然后结合议论文的写作要求,写成议论文。要注入一定的时代气息,写写伟人精神与品格在新时代的意义。
议论文是由论题、论点、论据和论证四个要素组成的。这四个要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完成议论的任务,达到说服读者的目的。学写议论文,主要应该掌握四方面的问题:第一,要选择有意义的论题;第二,要有明确的论点;第三,要有充分的论据;第四,要进行强有力的论证。
有这样一个有趣而另人深思的实验,把一只青蛙冷不防扔进滚烫的油锅里,青蛙能出人意料地一跃而出,逃离险境。然后又把同一只青蛙放在逐渐加热的水锅里,这次它感到舒服惬意,以致意识到危险来临时却欲跃乏力,最终葬身锅底。由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青蛙对眼前的危险反映敏感,对还没有到来的危险反映迟钝。由此我想到了人,其实人在这方面也是如此,正如孟子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人生旅途中,逆境催人警醒,激人奋进,而安逸优越的环境却消磨人的意志,使人耽于安乐,尽享舒适,常常一事无成。有的人甚至在安逸之时沉溺酒色,自我毁灭。这与青蛙临难时的奋起一跃和温水中的卧以待毙是何其相似。
生于忧患是千古不变的名言,春秋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是它最好的注册。那时,勾践屈服求和,卑身事吴,卧薪尝胆,又经十年生聚,十年数训,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勾践为何能得以复国?这是亡国之辱的忧患使他发愤、催他奋起的结果。这说明,当困难重重、欲退无路时,人们常常能显出非凡的毅力,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拼死杀出重围,开拓出一条生路。
但是,有了生路,有了安逸,人们却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而死于安乐。这方面的例子莫过于闯王了。1644年春,闯王攻入北京,以为天下以定,大功告成。那些农民出身的新官僚把起义时打天下的叱咤风云的气魄丧失殆尽,只图在北京城中享受安乐,日日过年,李自成想早日称帝、牛金星想当太平宰相,诸将想营造府第。当清兵入关,明朝武装卷土重来时,起义军却一败不可收拾。
这令我想起欧阳修说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险情环生时人们能睁大眼睛去拼搏,因此化险为夷;安逸享乐中却意志消退,锐气全无,结果一败涂地。
【点评】本文是一篇比较规范的议论文。论题的引入比较生动有趣,虽不是旁征博引,却也是事例充分,正反对举,侃侃而谈,较有力地证明了论点,不足之处是文章略显单薄。
在中华五千年历史的长河中,始终有一颗闪耀的明星,那就是孟子。在过去很长历史时期里,孟子都具有崇高的地位。他直接继承和发扬孔子的思想,是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离我们的时代虽已十分久远,然而他杰出的智慧和伟大的人格,仍然会给我们以有益的启迪,如他所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就使人受益匪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是:人只有在忧患时,他才会有所发展,安乐则使人灭亡。因此为了更好的生存,需要勇往直前。人们只有不断努力,拼搏,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否则,就会遭到社会的淘汰。那么,在努力的过程中,受到挫折是必然的。人只有经受磨炼,才能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如居里夫人为了提炼出镭,不知受到多少挫折,但她始终站在锅炉旁辛苦工作,几十年如一日,最后取得了巨大成就。只有挫折,才能鼓起斗志,才能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才能获得前进动力。
我又想到了另一个有关的例子。在一片大森林里,鹿群中有一些弱小的常成为狼的捕猎对象。于是人们见此情景就花了大量精力去猎杀狼,以此来保护鹿。由于从前的威胁消失了,鹿群都过上了安逸的生活。鹿群迅速繁衍,森林开始大片消失。人们这才意识到狼的作用,于是又引狼入山。鹿群又恢复了生机。这不正说明了忧患是生活的动力吗?人的生活之路坎坷不平。对弱者来说,困难是无底深渊,阻碍了前往成功的道路;对强者来说,它又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们应把困难当作锻炼的好机会。如果我们能坦然面对困难,那么成功的一天就不远了。
我们现在还是学生,应该勇于面对困难,激流勇进。要明白安逸的生活对人有害无益。因此我们应勇敢顽强奋斗,以新的姿态,引领新世纪的风骚。
【点评】本文引论、本论、结论结构清晰,中间论述从解释论题说起,摆事实讲道理,议例充分,是一篇比较好的议论文。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中考网,2019中考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