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昌:一个全国文明家庭背后的感人故事

2018-12-16 12:05:17  阅读 120 次 评论 0 条

  11月15日下午,甘肃省委网信办组织策划的“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暨我为新甘肃打call——甘肃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网络媒体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河西线采访团走进永昌县。图为“全国文明家庭”获得者李余霞搀扶侄女做康复训练时的场景。

  初冬时节的永昌县红山窑乡毛卜喇村,静美地坐落在祁连山下。平坦的水泥路上,偶尔会遇到三五成群往返在家园与田野间的农民。

  11月15日下午,52岁的马浩瑞站在家门口远望着东南20公里外的祁连山和山下的永昌县城。他的内心却不像村庄那样宁静,而是充满一个新期待:再有一天,我国著名矫形外科专家秦泗河教授就要来了,来给今年春天在北京做完手术的小侄女做检查。

  马浩瑞还等待着一场媒体记者的采访。妻子李余霞和他撑起一个坎坷家庭的事迹,不仅让他们成为了全国文明家庭,还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

  当天,甘肃省委网信办组织策划的“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暨我为新甘肃打call——甘肃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网络媒体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河西线采访团走进永昌县。在乡间公路上,采访团正向着这个20公里外祁连山下的小村庄驶去。

  到屋内,站在毛主席画像前,马浩瑞捧起2016年12月12日他在北京接受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的合影照片,向记者们介绍着他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每个细节。

  “我和妻子是普通农民,能受到习总书记的接见,我感动一辈子!难忘一辈子!”马浩瑞说,“我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党和国家给予我们的照顾、荣誉,没有党的关心就没有我们这个坎坷家庭今日的幸福,这些年帮过我的人我都记不清有多少了!我感觉不论走到哪里,都充满了幸福感、安全感!”

  成家后,李余霞勤劳能干,公婆慈爱,还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儿子,这是个幸福之家。

  马浩瑞有两个弟弟。婚后不久,马浩瑞的三弟马浩高得了精神疾病,经过一年多的治疗病情有所稳定后,马浩瑞的二弟马浩俭又得了肾上腺肿瘤,李余霞两口子又带着二弟到处看病。2012年,马浩瑞年近90岁的父亲去世了。丧事第二天晚上,马浩俭的妻子在厕所突发晕厥,再也没有醒来。出殡那天,马家一前一后抬出了两副灵柩,而李余霞的婆婆遭此打击后一病不起。

  弟媳撒手而去,可怜一双儿女还未成人,而婆婆也病倒在炕,生活的重担压在了李余霞这个女主人身上。2013年4月,李余霞近80岁的婆婆也撒手人寰。

  坎坷至此,李余霞又把主要精力放在弟媳去世后留下12岁的侄女和8岁的侄子身上。尤其侄女在小时候从炕上摔下导致左小腿骨折。李余霞夫妇带侄女四处奔波救治。

  好嫂子挑起多舛家庭重担,对侄子侄女视同亲生的事迹感动了金昌大地,感动了中国。马浩瑞与李余霞于2016年底被授予全国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2017年4月,在金昌市委书记吴明明的关心下,在金昌市市县乡各级领导的支持下,为马浩瑞、李余霞联系到了我国著名矫形外科专家秦泗河教授,马浩瑞夫妇领着侄女前往民政部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并为侄女成功手术。

  “在金昌火车站上车时,当警察看到我侄女是个残疾人时,开通绿色通道让我们上车!”马浩瑞说到此,眼眶湿润,声音哽咽,“在那一刻我感觉到非常幸福!这么多年来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对我们的帮助,给予我们的荣誉,妻子为这个家庭做出的巨大奉献,一幕幕像电影一样瞬间在脑海中聚集过来!那一刻我感觉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幸福和自豪!”

  “为了节省我们往返北京治病的支出,秦泗河教授将亲自从北京来到我家里为我侄女做康复复查!”马浩瑞再次说,“回顾这些年来,我已经记不清多少人帮助过我们啦!现在我走在路上,处处充满了安全感。”

  永昌县红山窑乡一名干部说,马浩瑞、李余霞的事迹,是金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案例,让我们看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一样的强大力量。我们将在习总书记视察甘肃时作出“八个着力”重要指示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离开马浩瑞、李余霞的家,远处的祁连山已经进入傍晚的暮色。此时,马浩瑞牧养的羊群正在归来,洁白、灵动的白羊成为夜幕中一道别样的景色。

  马浩瑞说:“我们这里是个好地方,有蓝天、白云,清新的空气、甘甜的泉水,还有旱涝保收的田野和美丽的羊群,这就是我们新的生活新的希望。我们一定会把家园建设得更美好更幸福!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一定把生活过好,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感恩党和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和支持!”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3586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