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读了13本书重点推荐这7本 月度总结

2018-12-21 08:03:56  阅读 125 次 评论 0 条

  一来是可以找个机会回顾一下这个月自己都做了啥,日子一天接着一天,我们对生活和工作的掌握其实是很模糊的。

  二来,每个月记这么一下,等到年底,就不会四顾茫然不知道自己怎么又虚度了一年啦。

  首先是这两篇文章:《最近又看了几本书,来聊聊》、《上周末,一口气看完了这两本书》。分别介绍了《重读八十年代》《故事课》《徒然草》《偏见》《假如真有时光机》以及《敌人的樱花》。点击上面蓝色标题可以查看具体内容。

  《十七岁的轻骑兵》收录了十三篇小说,和“追随三部曲”一样,这本书也以少年口吻书写,充满了荷尔蒙和感伤味道,但路内的青春故事并非只是荷尔蒙,他的故事深深扎根在那间化工技校,那些橡胶厂、糖精厂、五金厂……

  那是九十年代初,那是计划经济的最后时光,故事不必再往下讲,再往下讲就是下岗,是更多的无所适从和失败。

  这些失败早已藏在路内这些青春故事的底层,那是时代的脉动和力量,个人无法抗衡,也无力改变。正是这一并不彰显的底层建筑,使得路内的小说摆脱了陈词滥调和过分抒情。

  1985年,26岁的珍妮特·温特森出版了第一本小说《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这是一本自传体小说,珍妮特·温特森的很多真实经历都可以在小说中找到印证。比如,她确实是被领养的,她的养父母确实都是虔诚的教徒,她确实在教会中长大,16岁时她确实爱上了一位女孩,并被父母赶出家门,此后她确实在精神病院和殡仪馆工作过。

  在一个偏执狂母亲的手掌下生活,无疑是困难的。更加困难的是,主人公开始挣脱捆在她身上的绳索,作为女孩,她爱上了另一个女孩,这当然是不符合教义的,母亲为此大发雷霆,并最终将她赶出家门。

  故事并未在此停止,她慢慢找到了自己的生活,就像书名“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所揭示的一样,生活还有别的模样,她朝着自己的想象去塑造生活。

  通过书写,珍妮特尝试治愈身上的伤口,《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是她的第一次尝试。

  很多年后,她在整理父亲遗物时,找到了当年自己被领养的文件。这似乎是一切开始的源头,于是她开始寻找生母,并重新梳理自己的一生。

  她将这一切写成了自传《我要快乐,不必正常》。这句话是对她养母的回答,也是对自己人生的回答,在她养母看来,快乐是不必要的,唯有正常才是值得的,但珍妮特不干,她的成长路径就是不断寻找快乐,探索人生的意义。

  《橘子》中的和解实际上是作者的一种愿望,但到这里,才成为事实。了解生活的限度,不再怨恨地去看待它,接受伤疤,继续前行。

  “无论生活多么贫乏,仍要爱生活,无论怎样寻找爱,也要爱自己。不是以自我中心的方式,那将会与生活和爱背道而驰,而是以鲑鱼一般的决心逆流而上,无论水流多么汹涌,因为这是你的河流……”

  如书名所示,这是一本关于哲学、科学与常识的书,它没有那么切身,可以帮你解决具体的问题,也不是文学、艺术,可以给你审美的乐趣。

  但是,这本书如果看进去,则会很有一种思维的快感。读它就像潜泳,与浅滩嬉戏相比,别有一种视野和乐趣。

  受过教育的人都会回答:科学。我们靠科学解释这个世界,改变这个世界,理解这个世界。

  没有人会回答“神话”,虽然那也是人类解释这个世界的方式,但是早已被抛弃。

  这种曾经统摄一切的学问,是如何被科学篡夺了地位?哲学果真已经无力解释这个世界了吗?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哲学还能做什么?

  事到如今,哲学还有什么用呢?我想,这可能是陈嘉映,以及任何一个当代学哲学的人,都会面对的问题吧。

  双雪涛的好,第一,是历史感。处理时代创伤是一个难题,但文学需要进入这些领域。八十年代,所谓伤痕文学,是一个契机,但大多流于自怜,热热闹闹一番,很快翻过去。

  前段时间,看见白先勇说,他的《台北人》是通过文学为那段历史作注。我们当然知道,历史是历史,文学是文学,但文学的深厚,确实需要去回应时代,不论是卡夫卡式的,还是契诃夫式的。

  很感谢,双雪涛在写当下。他带着温柔和诚心,写下自己的故事,回应这个世界。

  第二,是语言。一个作家找到了自己的语言,就成功了一半。看汪曾祺的文章,多次提到语言的重要。双雪涛在各种访谈中也提到这一点,可见他对自己的语言是有意识,且下过功夫的。

  互联网上的新词层出不穷,大部分方生方死,也有一些沉淀下来,进入我们的日常语汇,比如“丧”、“污”、“宅”等等。

  当我们产生了新的生活内容、思想内容,就需要发明新的词语来表达它们。词语一直是个流动系统,如果词语系统封闭、堵塞,往往也反映该文化的呆板和停滞。

  《破壁书:网络文化关键词》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邵燕君主编。简单的说,它像一本词典,收录了许多网络词汇,但同时它又比词典更丰富,每一个词语的解释,并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而是一篇文章,从词源等各方面对该词语进行解读。

  全书有六个单元,分别关于二次元,宅文化,粉丝文化,网文圈,游戏圈以及社会流行词。

  我曾经论证过,心灵鸡汤实际上是试图回答“如何更好的去生活”这个问题的读物,如果更严肃一些,可以上升到伦理学。心灵鸡汤的问题不在于出发点,而在于过于破碎、不成体系、流于表面。

  至于成功学,则试图回答“如何成功”这一问题。这个问题过于复杂,不仅关乎每个人的性格、才能、所处环境、家庭背景,还关乎许许多多的变量,以致于它永远只能描述一些成功的故事,而不能成为操作手册,真的教会一个人走向成功。

  心灵鸡汤和成功学都是这一百年才出现的东西。以前还有一种读物,混合了这两者,试图给人以智慧,教人如何生活,它们一般以沉思录、格言、传记的形式出现。

  如果说《穷查理宝典》是心灵鸡汤+成功学的混合体,我更愿意说,它承接的是更古老的传统—— 一种人生智慧的传递。

  一篇观后感。作为真人秀节目爱好者,我一度想多写写各种节目,但是好像大部分类似的文章都是在截图复述,我有点不知道怎么下手。

  在豆瓣看到邓安庆关于辞职一年的文章,突然想到自己也辞职三年多了,有感而发。

  我很少写新闻,因为常常觉得并没有特别的话要说,其实这次也是一样,但是心里闷得慌,所以就不吐不快了。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3655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