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师德师风建设成果展示: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坚守立德树人使命

2018-12-23 18:32:28  阅读 119 次 评论 0 条

  王振刚,中共党员,南开区中营小学高级教师,天津市第三期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学员。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天津市优秀员,天津市十佳班主任,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在全国作文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登上《班主任》《班主任之友》杂志封面。出版《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小学创新作文课30讲》等专著。

  在南开区中营小学有这样一位特殊的老师:他出生于1981年,今年37岁的他教龄已有19年。他的起始学历仅为中师,但如今的他却是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天津市优秀员、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天津市十佳班主任、南开区名班主任。过去的19年中,他充满激情地带过11个班级,而这其中7次被评为天津市三好班集体“80后”的他带班到底有什么秘诀?又为什么会在班主任专业化道路上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新学期开学后,我们走进中营小学,试图在他的班里、他的课堂上寻找答案。

  8月27日,开学第一天的下午,记者一行刚进校门,便听见了来自校园里的一片欢声笑语。令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这些欢笑声正来自今天要采访的对象──南开区中营小学语文教师王振刚和他的学生们。

  “首先,恭喜大家升入新的学期,正式迎来六年级。作为毕业班的同学,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对自己有所要求,对未来有所目标。所以刚才我们在教室中一起制作了心愿包,你们也把自己的心愿都放了进去,现在让我们想想应该把这个心愿包放在哪里?”

  “挂在栏杆上”“埋在土里”“挂在树枝上”孩子们一边争抢着回答问题,一边跟随老师的脚步行走在校园里,最后大家在一片绿地前停了下来。初秋时分,眼前的几株白玉兰伸展出了嫩绿的枝丫,一个个粉红色的花托上长满了娇嫩洁白的花朵,传来阵阵芬芳。“大家知道这棵树的名字吗?这是白玉兰,一种意志坚韧的植物。它的花骨朵在寒冬时节就已经冒出来了,只有在寒风中顽强地坚持下来,才能够在夏天得到绽放。”看到孩子们好奇地看着花骨朵,王振刚继续说道:“不仅树木,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若想在未来有所收获,就必须先付出,要在勤耕不辍中学会忍受,懂得割舍。无论学习还是生活,老师希望大家可以成为一个愿意默默攒聚力量,厚积薄发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昨日这桩枯丑的树桩,才能够绽放出今日这般美丽的花朵来,这是生命的绽放,也是生命的起源及孕育。”

  “老师,我们可以把心愿包挂在这棵树上吗?我们也想像白玉兰一样。”随后,在班长晓晓的带领下,全班同学自觉排成一列,纷纷将自己的心愿包小心翼翼地挂在了白玉兰的枝条上。从远处望去,五颜六色的信封与纯白的花朵彼此衬托,随着微风一起摇曳的样子,可谓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

  看上去,这是一堂普通的班会课,其实,这是王振刚为学生们创设的四大课程体系之一的“开学第一课班本课程”。

  19年前,中师毕业的王振刚进入中营小学成为一名语文教师,并开始担任班主任工作。那时的他,每天下班后最大的乐趣就是阅读自己订阅的教育教学杂志,之后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工工整整地写在摘抄本上。随着自己的摘抄本越写越厚,他对教育,对班主任工作的感悟也越来越多。“每一个孩子的头脑中都蕴藏着一个强烈的愿望,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作为教师,我们就是要给他们指明道路,鼓励他们,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长,享受成功的快乐。”王振刚说。

  那么如何让孩子们能够享受学习的快乐呢?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摸索,王振刚把对学生的爱化作了对教育教学的刻苦钻研,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开发了一套有效的、充满情趣的、激发学生无限向上力量的班本课程。

  在班长晓晓的记忆中,从上二年级到现在,自己已经写满了三个日记本。“王老师鼓励我们每个人都准备一个厚厚的日记本,每天都拿起笔,对着自己的日记本说话。”而这正是王振刚开发的班本课程系列中的日记课程。他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日记素材,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创作会成为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创作的力量也有可能改变学生的生活。所以我希望孩子们能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思、所感写进日记本。”王振刚说。

  每一次翻开学生们的日记本,孩子们带给他的有欢笑、有感动、有温情、有成长渐渐地,日记已经成为师生之间交流的一种特殊方式。

  在鼓励学生写作的同时,王振刚自己也一直笔耕不辍。他写成长感悟,写班级故事,写教育反思网上的成长论坛、教育在线、班级博客、国内不少教育刊物上都留下了他充满激情与温情的文字。2016年,王振刚成为南开区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当时工作室研讨的一个主题是:如何利用一个学期的时间,转变一个班级?作为班主任工作室的主持人,他率先垂范,以一个学期为时间跨度,学期初,即绘制“班级愿景”,从“班级管理”“班级活动”等7个方面,制定班级学期计划。那个学期,他撰写了15万字的带班日记,并带动工作室的成员们开始撰写教育随笔。“只有融入了思考的写作,才会提升班主任专业成长。”

  “班主任工作极其繁琐,您是如何完成这些文学创作的呢?”跟随王振刚和学生们回到班里后,记者问道。“比如写《带班日记》时,每天下班回到家中,打开电脑先将今天发生的故事记录下来,大约可以完成1000字。匆匆吃过饭后,放下碗筷又立刻回到电脑前,以总结升华的笔触,再完成1000字,每天总共2000字。像这样的日子我维持了两个半月。”王振刚回忆道。“白天带班晚上写作,这样的生活会不会觉得枯燥?”“我们很多人做不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却可以通过阅读的方式体现人生价值。借助捕捉的与家长的对话,从而给予家长一些建议,解决一些教育困惑,这些都是我享受工作的方式,也是一种自我记录,自我沉淀。”说这些时,王振刚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黑板上,是他刚刚给孩子们留的作文题目《我心中的白玉兰》。窗外,那一朵朵绽放着的洁白花朵,仿佛正在微风中向他和学生们摆手笑着。工作19年来,王振刚已用自己的笔写下了260余万字的教育随笔与感悟,并出版专业书籍近20本。当初那个中师毕业的大男孩,已成长为全国模范教师。

  除了日记课程,王振刚还为学生们打造了汉字文化课程、开学第一课班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这些课程中,他和学生一起探究汉字的由来,阅读古人的造字智慧与思想,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激起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同时,他梳理了近20年来组织班级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确定了五大主题:融入美丽校园、浸染传统文化、拥抱幸福家庭、亲历别样生活、徜徉多彩城市。在课余时间,他带着孩子们走进书的世界,走近雷锋、走近全国道德模范、走进大自然“我的教育理想就是希望学生们能在充满创意的班级生活中热爱学习,享受教育的快乐。”王振刚说。

  班主任是学生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应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教育路上需要不断地耕耘,也需要静待花开。我们要做的就是从不同角度给学生以引领,期待他们绽放的那一天。”王振刚说。

  程幼强,民盟盟员,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现为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英语写作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和语音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曾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两项,天津市教委项目一项,主持天津市精品课程开发,撰写专著一部;主编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两部,获选国家精品教材、天津市“十二五”规划教材、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两度获得天津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初秋,阳光略显温柔地从窗外洒落进来,淡淡地掠过办公桌上的手机,微信铃声的不断响起搅扰了这份静谧的美好。这是学生给程幼强教授发来信息,希望她为自己准备申请的国外大学写一封推荐信。这并不是程幼强必须做的工作,可她却极其负责,亲自去查学生在学院的专业排名,和学生谈话,了解情况。“这是学生对我的信任,很多教育在课堂之外,学生会通过这些小事看到你作为教师所展现出来的价值观。”对程幼强来说,接下来又将是一个繁忙的秋天。

  繁忙无时不在。在教学第一线的程幼强为本科生、硕士生讲授学术论文写作、定量研究方法、研究设计、外语教学研究方法介绍、东西文化比较等多门课程的同时,还连续两年为本科生开发新课程,将古代儒学经典与古希腊哲学经典进行比较,把谭嗣同、秋瑾、江竹筠等仁人志士的优秀事迹渗透于文化比较的教学之中,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她每年指导硕士生论文7~9篇、本科生论文5篇以上,并且连续10年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

  谈到教学,程幼强回忆起和初中班主任李老师在一起的时光。一个普通的语文老师,能把文学作品讲得出神入化,能把为民族呐喊、为国家效力的使命写进少年的头脑,能替学生在医院里守护他的家长李老师的言行如清泉般慢慢渗入程幼强的心里,当时的她暗下决心,要追随老师的脚步做一名良师。

  当实现夙愿、成为教师的那一刻,程幼强就告诫自己,要教会学生用英语清晰地表达思想、熟练使用规范的研究方法,要尽力使学生熟悉对象国国民的思路和逻辑、有能力对国际事务走向作出预判,最终使他们具备使用国际语言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在她看来,“这仅是外语专业教师的教学目标”。她努力教学,希望学生不仅具备讲述的能力,更要讲好中国故事。

  这种能力的培养从新生一入学便开始。为此,程幼强精心设计了大学生本科四年规划,指出本科生毕业后的5种出路,针对每种出路列出了细化到本科四年里每个月的学习任务和要完成的项目。这样,学生可以有的放矢,抛开迷茫,放下浮躁,塌下心来学习。

  总有同样的问题萦绕在程幼强的脑海中:我的言传身教能给学生正面的影响吗?我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待我垂垂老去时,我会留给学生怎样的精神财富?因为时常在思考这些问题,程幼强会心怀虔诚对待学术、对待教学、对待科研。正如她目前研发的双语《我注论语》手机App,初衷是为避免学生由于不仔细阅读经典而盲目吹捧或者贬低传统文化,同时服务于国际学生深入阅读中国古代经典,通过大数据技术汇集中外青年的感悟和评价。这不仅为深入研究提供了原始数据,还使中国学生更多地了解、熟悉国际视角,增强讲述中国故事的能力。

  程幼强清楚地知道,只是教会学生知识、学习的技能是远远不够的,为人厚道善良才是做人的根本。多年后的一天,程幼强用调皮的口吻对已近耄耋的李老师说:“我觉得自己身上有您的影子。”说音刚落,心中不免忐忑,自己有没有李老师那样优秀呢?的确是有的。在学生遭遇重大疾病时,她四处寻医问药,数度陪同学生就诊;在并非本专业的研究生罹患癌症时,她捐款3000元帮助学生接受治疗;在学生生活陷入极度窘迫无法顺利完成学业时,她亲自到医院探访、慰问其家长,捐款2000元缓解其经济压力;在研究生经济遇到困难不能完成数据分析时,她资助1000元帮助其渡过难关近两年,程幼强向困难学生捐资超过万元。她曾经多次在深夜接到饱受心理疾病困扰的学生的电话、微信求助,每次她都耐心对待,经常从深夜12点与学生谈心到凌晨2点,运用丰富的经验为学生规避风险;也曾经在寒冷的冬夜赶到学校,把心理濒临崩溃的学生接回家中照料。真正的爱是有温度的。程幼强用真正的爱温暖着暗夜里需要抚慰的心灵。

  不正己无以正人。2016年,程幼强利用自身在海外的生活、工作经验优势成功吸引海外校友为学院投入100万元人民币,创设奖教金。良好的口碑和默默的付出赢得了同事和学生的普遍赞誉,程幼强连续两届入围该奖项,但她都拒绝获奖,放弃每年1万元的奖金,而是把获奖的机会留给同事。她和工作环境中的每一位门卫、保洁员都是朋友,每到酷暑,她会大包大包地买冰激凌给他们送去,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16年。

  在学生眼里,干练的程幼强严格得近乎“过分”,“轮椅哥”小峥(化名)感触很深。小峥自幼肢体受限,程幼强带领的英语教育研究生导师组在2016年毫不犹豫地录取了他。在同事们因同情而流露出对小峥放松要求的倾向时,程幼强坚决反对,她一丝不苟地对其进行严格的学术训练,培养他严谨的思维和准确的语言表达。她还要求小峥,电动轮椅不能开得过快,避免让照料他的人一路小跑跟在后面;要求他每次下课检查实验室的电脑是否妥善关机;要求他给后进的同学补习;要求他亲历颁奖现场为帮助过他的同学宣讲事迹在程幼强的积极推荐下,小峥顺利赴美留学。在美国学习期间,小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可当他高兴地向老师汇报时,得到的却是更高的要求,“在身体状况稳定的情况下,你必须要寻找机会帮助别人”。程幼强希望以此让小峥获得回馈社会的幸福感。小峥做到了,“学校需要中国的学生翻译宿舍宣传资料,我得知消息第一时间就报名参加了这个公益活动,能够为就读的学校做一些贡献,我还是很自豪的”;小峥还做到了,“到海外学习,我代表的是中国青年的整体形象,我得到了学校的认可、海外友人的褒扬和赞赏,这就是讲好中国故事”。

  遵循内心,坚守一份传承,立德修身,坚守一份责任。这就是程幼强,一位有温度地讲好中国故事的老师。

  史萌,中共预备党员,河西区双水道中学一级教师。天津市德业双馨十佳教师,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河西区教育系统首届敬业标兵,当选2017年5月“天津好人”。两次被授予河西区五一劳动奖章,河西区学科领航人,河西区英语学科双优课一等奖,全国初中英语优秀课展评优秀指导教师奖。

  本学期开学第二周,河西区双水道中学初二一班的37名学生,每个人都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新班主任史萌老师写来的一封信。虽然信封大同小异,但当大家拆开信封后却惊喜地发现,史老师给每个人的信的内容都不一样。

  苔藓终日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地方,就算没有阳光,也要拥有自己的绿色。苔花如米粒小,却要像花中之王牡丹那样盛开。即使我在别人眼中不值一提,我也要凭自己力量,活出生命的骄傲!加油吧,少年!老师会为你喝彩,加油鼓劲!”

  “孩子,人生不能没有目标,目标是引领你前行的,那是你人生路上永不熄灭的明灯。如果你没有明确的目的地,你很可能走不到你想去的地方,而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为他让路。你若想优秀,老师必助你一臂之力!开学了,我们一起努力!”

  读着这一段段饱含深情的开学寄语,学生们既兴奋又感动。这时,史萌有些不好意思地对大家说:“对不起孩子们,老师也是刚刚接手你们这个班级,对许多同学可能还不太了解。今后,只要大家需要,随时可以找我,也可以通过写信的方式,告诉我你的烦恼与秘密。我相信在给你们写第二封信时,咱们可能已经变成了无线年,史萌进入双水道中学担任英语老师,参加工作的这18年,她始终与班主任结缘,并时刻在思考,到底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才可以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成为他们的知心人。“只有他们愿意向你敞开心扉,你才可能会更多地了解他们,帮助他们。”史萌说。经过不断地摸索,6年前,史萌开始尝试用书信这种最原始的沟通方式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与QQ、微信相比,书信虽不够便捷,但却多了真诚与厚重,教师饱蘸浓浓师爱的文字更容易触动学生的内心,学生也更愿意向老师敞开心扉。每一封书信都像是师生间心灵的约会,每一封学生的回信,对我而言也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回想起这6年的时光,史萌感慨地说。

  “史老师,有你的信!”下班走出学校大门时,传达室里传来了这样的声音。拿到信后,只看了一眼信封上的字迹,史萌便已知道,这是刚刚考入重点中学的小宾的来信。坐回车里后,史萌并没有启动车子,而是迫不及待地把信拆开,读了起来。

  “史老师,您好吗?我们已经开学了,在新校园里,我遇到了许多新朋友,也十分想念您和以前的同学”在信中,小宾向史萌汇报了自己在新学校学习与生活的情况,同时也向史老师诉说着新的烦恼──“与众多优秀学生生活在一起,自己倍感压力”。读着小宾的来信,思绪已回到三年前。

  2015年9月,史萌成为学校新一届初一一班的班主任。虽然这是她第15年做班主任,但这一次的情况有些特殊。那一年,我市首次实行小升初摇号入学政策,作为一所普通校的双水道中学,第一次迎来了情况“复杂”的生源。当时史萌的班里有40名学生,有的孩子小学时成绩不错,因为没摇进心仪的学校来了双中,心理有落差;有的孩子连基础课程都听不懂,看到班里有不少非常优秀的学生后,变得孤僻与自卑;还有的学生身体本身有残疾,连生活自理都做不到面对这样一个复杂的班级群体,“如何调动40个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让他们快速地成长成熟?”面对这个棘手问题,史萌选择了给每个学生“写信”。

  了解到小宾生长于一个单亲家庭,母亲整天忙于生计,无暇照顾小宾,导致母子关系紧张,小宾上课时也总是无精打采。于是,史萌在给小宾的信中写道:“家长会上,你的母亲给了老师极为深刻的印象,进到教室向老师恭敬地鞠躬,令我为之一振。散会离开时,又向老师深鞠一躬,这一次,我被彻底感动了。对老师如此尊敬,想必对孩子的教育也非常重视。当听到你的情况后,一脸的不知所措,表情中流露出的无奈与无助,让我不忍心再说下去。你可以不听老师的劝告,你可以惹老师生气。但请记住,天下只有一个人你不能让她伤心,不能让她为你难过,那就是你的母亲。”

  这封来自老师的来信,深深触动到了小宾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转天在给老师的回信中,小宾写道:“谢谢史老师的用心良苦,您的意思我明白,我知道我该怎么样做。”同时,又在信中与老师分享了许多他与母亲的故事。从此,这个男孩在学习上改变了很多,也积极了很多。就这样,初中三年,史萌坚持与小宾书信沟通,彼此互相鼓励打气。今年中考后,小宾顺利考入一所重点中学。“史老师,您给我的信就像是一盏盏明灯,指引着我前进的方向。我会永远珍藏,谢谢您!”在信的结尾,小宾这样说道。

  史萌还记得,小宾的第一个同桌小顺,原本是班上一个不太起眼的男生。一次考试,成绩进步明显,史萌马上写了封信向他表示祝贺:“于无声处听惊雷!平时默默无闻,但踏实是你的作风,正所谓小河才露尖尖角,班有顺子新崛起”收到信后,小顺为老师对他的关注而感动,在回信中写道:“史老师,您是我见过的最好的老师。是您让我看到自己的优秀,让我有了信心,您放心,我一定好好学,我一定更出色。”

  手机铃声的突然响起,把史萌的思绪从三年前拉了回来。接起电线岁女儿的声音:“妈妈,我都想你了,快回来吃饭吧。”回到家中吃过晚饭,收拾了碗筷,哄睡了女儿,史萌坐在桌前提笔给小宾写回信。窗外,明月当空,书房内坐在台灯下的史萌,在信纸上静静地写着。有时,她会回过头来,看看熟睡的孩子,帮她盖上踢掉的被子这样的画面,出现在过去6年中的每一个夜晚。在她的坚持下,6年,她已为学生写下了近50万字。这些文字让她走进了班上所有孩子们的心,却也让她对自己的孩子一直有一种愧疚之情,“孩子从3岁上幼儿园到现在,我没有接送过一次。班主任的工作繁琐而复杂,给学生写信更是占据了我八成的课余时间,对孩子对家庭我都特别愧疚。”说起孩子,史萌红了眼圈。

  面对记者的问题,史萌坚定地回答说:“学习!”为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这些年,无论多忙,史萌都强迫自己每天至少主动学习半个小时。“现在知识的更新速度太快,作为一名老师,更要保持一颗学习的心。”多年的学习与积淀,也让她收获了河西区双优课一等奖、河西区学科带头人等多个荣誉。

  而在双水道中学校长张洁的眼中,史萌的优秀还在于她的“引领”和“辐射”。作为学科领航人,在出色完成学校各项工作的同时,史萌带领同组教师一同学习,共同进步,促使学校英语教学迈向新的台阶。“作为青年教师的师父,她关心每一个徒弟,并悉心指导,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与青年教师共同分享。在她的帮助指导下,不少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快速提高,已成为学校的青年教师骨干。”张洁说。

  “18年为其他孩子倾情付出,但对自己的孩子却充满了愧疚,后悔过吗?”采访临近结束时,记者问道。

  “不后悔,我是一名老师,我喜欢并且享受这一职业带来的别样幸福!”史萌说。

  南开区教育局党委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弘扬敬业爱生、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范,挖掘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一是强化理论学习,在广大干部教师中开展个人自学和集中培训;开展《习谈治国理政》知识竞赛答题活动;组织收听收看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为党员干部教师配发《习谈治国理政》《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南开区党员学习十九大精神和党章应知应会知识读本》《宪法读本》《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建设新征程党员学习读本》等学习资料;开展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南开扎实实践、深入人心”为主题的理论征文和文艺作品征集等活动,不断拓展学习方式,丰富学习实践,引领广大干部教师不断提高思想觉悟,推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二是充分发挥先进党员的模范作用。召开“立德树人、创新竞进──南开区教育系统纪念中国成立97周年暨先进典型表彰大会”,对荣获市级、区级优秀员,区级优秀党务工作者,区级先进党组织等先进典型予以表彰。与会人员纷纷表示,要向获奖的单位和个人学习,学习他们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中奋勇竞进、严谨笃学、追求卓越的治学态度,学习他们埋头苦干、甘为人梯、淡泊名利的优秀品质。

  三是开展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理论学习研讨,以“理论超市”为载体,邀请专家学者开展讲座近20场,受益干部教师达到4000余人,极大地提升了党员干部、教师队伍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

  组织教师学习《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相关文件,组织全体教师签订《师德承诺书》。同时,学校和个人分别针对是否存在有偿家教和收受家长礼品礼金等问题进行了自查。在招生期间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廉政教育,并签订了《教育招生工作廉政承诺书》。

  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主题为“学习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南开区第三届“德业双馨十佳教师”、第七届“师德风范校”评选工作,在全系统掀起了寻找身边榜样、向优秀教师学习的热潮。此次评选共推选出区级德业双馨十佳教师、区级师德风范校,区级德业双馨先进教师和德业双馨优秀教师、师德先进校若干。向教育工委推荐“天津市师德先进个人”“天津市教育系统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候选人及“天津市师德建设先进单位”“天津市教育系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候选单位。

  二是加强宣传报道,弘扬正能量。通过市区级媒体、南开教育局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不断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用榜样的力量,楷模的风范带动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见贤思齐、积极向上、奋发进取,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自觉维护教师形象,弘扬师德正能量。

  在南开教育系统中还有很多优秀的教师,他们虽然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没有催人泪下的动人故事,但他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敬业爱生、无私奉献,将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在三尺讲台,努力争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今后的工作中,南开教育人将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己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充分发挥名优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进一步树立典型,弘扬新风,引导广大教师全心全意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在南开这片沃土上争做“四有”好老师。

  一直以来,天津外国语大学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挖“中外求索德业竞进”校训精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德”在“业”前,通过选树师德典型、发布《天津外国语大学教师誓词》、开展师德宣传教育,创新师德建设工作,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2017年4月,学校率先在天津市高校召开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出台1个主文件和18个配套文件,其中对师德长效机制、师德考核等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了责任分工,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学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自2012年起,学校加大对师德典型的选树表彰力度,深入开展“德业双馨教师”“三育人工作标兵”“良师益友标兵”每年一个称号、三年一个轮次的师德典型评选表彰宣讲活动。2018年,学校开启第三个轮次的评选,目前累计评选出“德业双馨教师”35人次,“三育人工作标兵”28人次,“良师益友标兵”32人次。

  在三个称号中,“德业双馨教师”评选侧重凸显天外名师风采,“三育人先进工作者”评选为默默奉献的教学、管理、服务一线教职员工提供了展示舞台,“我的良师益友”评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自主推荐。三个评选、三个角度,师德典型选树实现了两个“全覆盖”:一是实现教学管理服务岗位全覆盖,让每一个岗位都有可学习的身边楷模;二是实现参评教师的全覆盖,让每一位教师都有出彩的机会。2017年起,学校在奖励性绩效中加大了对师德先进个人和集体的表彰力度,学校的鼓励、榜样的激励,进一步激发了教师们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学校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师德师风建设,持续宣传《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15年,学校启动《天津外国语大学教师誓词》征集活动,来自学校各单位、各部门的教职员工,以及关心学校事业发展的离退休老同志都积极加入到征集活动中来。经过梳理、教代会审议、校党委常委会通过,确定了《天津外国语大学教师誓词(试用)》,成为学校历史上第一份教师誓词。

  校党委下发正式文件,要求各单位各部门将宣传和践行教师誓词作为坚定教师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教师誓词是新教工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深刻领会教师誓词的内涵,通过宣传和践行,努力把宣誓承诺内化为教师遵守师德规范的自觉行动,新教师宣誓制度已经成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载体。

  2015年起,学校每年在9月份集中开展师德宣传教育月活动,通过走访慰问、师德事迹宣讲会、新教工培训、感念师恩学子行动、教职工文体活动等,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

  每年举办的教师节表彰暨师德先进事迹宣讲会将师德宣传教育月活动推向高潮。活动中,既对一年来荣获师德先进的个人和集体进行表彰,更以“学生讲老师,个人讲团队”的形式开展师德事迹宣讲,全体校领导还要为当年荣休的教师颁发证书和纪念牌,荣休教师代表带领新入职教师面向国旗宣读《天津外国语大学教师誓词》无论是感人至深的事迹宣讲,还是老教师们发自肺腑的荣休感言,抑或是新教工面向国旗时的铮铮誓言,都让现场的每一位师生为之动容,爱校荣校、爱岗敬业的浓浓情怀从心底激荡开来,成为未来事业中立德树人动力的源泉。

  学校先后涌现出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日语学院、全国巾帼文明岗──求索荣誉学院、天津市德业双馨十佳教师赵华、程幼强以及天津好人朵宸颉等先进集体和个人。他们是爱岗敬业、师德高尚的典型代表,带领广大教师努力成为良好社会风尚的倡导者、精神文明的传播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努力培育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外国语大学建设目标迈进。

  习总书记指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多年来,河西区教育局将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全方位、多角度搭建平台,夯实理论武装,强化师德教育,力行师德规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努力打造“四有”教师队伍。

  坚持将教职工理论武装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抓实、抓牢。制定出台系列文件,加强顶层设计,将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师队伍建设全过程;持续强化理论武装,以学习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重点,通过组织不同层级的专题学习培训、评选理论学习示范校10所、编发理论学习简报200余篇等,进一步夯实广大教师的思想根基,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注重先进师德典型的挖掘、培育和宣传。制定师德先进评选办法,及时挖掘典型事迹的闪光点,选树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年龄的师德典型,涌现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首届教书育人楷模、全国优秀教师、天津市德业双馨十佳教师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市、区级师德先进个人235人、师德建设先进单位131个、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350人、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159个,区级敬业标兵60人,使广大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比有劲头。

  注重品牌示范,着力打造师德建设年、“敬业行动”、师德宣讲团、师德楷模志愿者联盟等精品项目,不断丰富师德师风新内涵。

  “师德建设年”增强责任感。结合教师队伍实际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连续13年开展师德建设年活动,通过举办师德论坛、师德征文、师德演讲,提炼“河西教育精神”、创编“河西教师之歌”、出版《河西区师德楷模事迹汇编》等,不断强化教师职业责任感。

  “敬业行动”凝聚匠人匠心。在全系统启动教师敬业行动,通过五年持续推进,积极培育敬业理念,严格制定敬业标准,科学开展敬业评价,广泛实施敬业培训,把敬业作为广大干部教师的基本要求和自觉行动,把敬业行动打造成覆盖全员、影响广泛的特色品牌和持久工程。

  “师德宣讲团”传递正能量。成立河西区师德宣讲团,创新开展菜单式宣讲,并深入一线余场,举办大型事迹报告会7场。同时逐年扩大规模、提升层次,辐射全区每一所学校,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

  “师德楷模志愿者联盟”服务社会。荟萃名师资源,建立“师德楷模志愿者联盟”,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积极参与义务值守、免费辅导、义务宣讲等志愿活动,把新时期好老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传递到整个河西和社会各方。

  注重优秀师德典型的宣传弘扬。通过各种媒体,采用多种形式,唱响河西教育师德好声音。每年隆重召开事迹报告会,通过事迹汇报、情景再现等,展现优秀教师先进事迹;编辑出版事迹汇编,用鲜活、有温度、接地气的故事,展现河西教师精神风貌;以师德先进为原型,拍摄微电影40余部,真实生动、感召力强;充分利用新媒介,建立“河西师德微信平台”、大力推送先进事迹、公益广告,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网站持续转载播出;用好传统媒体,在《天津教育报》《天津日报》等媒介上开设专版,向社会讲述河西教师故事,努力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社会氛围。《中国教育报》、《今晚报》等多家报刊对河西教育师德建设进行了报道。

  不断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度保障体系。明确师德评估标准和考核办法,出台教师职业道德“五条规定”,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公平竞争、奖优罚劣,引导教师认真践行师德规范。建立教育行政监督、学生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全方位师德监督体系。(津云新闻编辑刘颖)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3688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