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曾说四个字当时没人当回事50年后却救了中国!

2018-12-26 21:59:17  阅读 131 次 评论 0 条

  说到晚清名臣张之洞,大家首先就会想到他积极开办洋务运动,创办汉阳铁厂的事,除此之外,好像还真想不起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来,可咱们实事求是的说,张之洞作为晚清时期四大名臣之一,绝不可能就这点儿事拉到了,他身上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说说。

  张之洞生于贵州兴义府,他早年非常聪慧,还有夜读静思的习惯,再加上丁诵先、韩超两位儒学大家的倾心指导,张之洞长进飞快,13岁的时候就中了第一名秀才,后又参加乡试,成为第一名解元,本来张之洞可以一气呵成,直接登上金銮殿的,可没想到他事务缠身,要么是帮助父亲办理军务,要么是为父亲治丧守制,要么就是考场安排不合适,他不得不回避,就这么蹉跎了十年,好在张之洞有真本式,真金不怕火炼,即便是十年之后再应考,也依然能够游刃有余,尽情发挥,最后被慈禧太后钦点为第三名探花,随后被安排到了士子们梦寐以求的翰林院,而此时的他,也只有27岁。

  初入仕途的张之洞是很难让人认识他的,虽然在教育部门干的也算是风生水起,可当时朝廷里面牛人太多,根本就轮不上他,直到1879年的伊犁事件,才真正让他崭露头角。俄国占领伊犁之后,清政府一开始并没有想到什么武力收回,因为咱们当时毕竟是国贫民弱,能不开战就不开战,于是派左都御史完颜崇厚到俄国交涉,希望能通过谈判的方式来收回伊犁。

  可没想到崇厚这个笨蛋,非但没有达成目的,反而让俄国给敲诈了一顿,双方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表面上看是收回了伊犁,可西境、南境全都被沙俄老毛子给占了去,说白了,这条约签了还不如不签,这样一来等于名正言顺地使伊犁处于被俄国包围的危险境地,前脚刚一走,后边老毛子立马就能顺势把伊犁侵占了。消息传到国内,舆论一片哗然,大臣们纷纷上书反对,张之洞更是如此,他分析了俄约有十不可许,并坚持修武备,缓立约,严惩崇厚。慈禧看到奏折非常震惊,马上召见,听他之言有理,马上让他到总理衙门任职。从此之后,慈禧太后但凡有什么不好解决的事,都要问问张之洞的意思,他的知名度渐渐提高。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山西巡抚张之洞极力主张开战,跟法国打的你死我活,清廷见他态度坚决,便把他调任两广总督,便于开展抗击法国的工作,张之洞到达广州后,便加强防务,命令手下严防死守。六月,法国侵略军占领基隆,张之洞奏请让唐景崧和刘永福合击法军,清廷准奏,刘永福遂率领黑旗军跟法国军队死磕,本来是有希望获胜的,可由于广西布政使徐延旭、云南布政使唐烱所率军队在抗法战争中配合不力,结果清军大败亏输,唐烱军逃走,刘永福寡不敌众也不得不撤退,张之洞也因此受到连累被交部察议。

  到了1885年正月,法军侵占中越边境重镇镇南关,形势危急。张之洞再次奏请调前任广西提督冯子材、总兵王孝祺等援桂,驻镇南关。70岁的老将冯子材率军奋力抵抗,大败法军,扭转了整个战局。法国茹费理内阁因此倒台。这本来是非常有利的局势,可没想到清廷放着大好局面不管,执意要乘胜求和,张之洞非常生气,马上请求延缓撤兵,被李鸿章一顿斥责。于是,晚清时期最辉煌的一场战役就这么屈辱地收场了。

  之后的张之洞开始创办实业,振兴教育,什么芦汉铁路,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教育方面比如武备自强学堂、商务学堂,水师学堂等等等等,成为了洋务运动的积极推动者。我们非常熟悉他的名字,正是由于他这一时间段的努力。1894年,甲午海战爆发,大清惨败,李鸿章引以为傲的北洋舰队也全军覆没。在此之间,虽然张之洞曾经竭尽所能地在背后出谋划策,可终究是没有影响到战场大局,战败之后,全国上下都陷入一片恐慌,一个是马上把李鸿章派去日本弹劾,再一个也是商议一下北京这地方还能不能呆了。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意味着中国从此再无海上防御,而日本这次跟北洋舰队开战的地方距离北京已经是相当近了,再一个日本虽然答应停战,可他们狮子大开口,不仅要军费两亿两白银,还要台湾和澎湖列岛,消息传回国内,一石激起千层浪,大臣们纷纷议论纷纷,很多人甚至要求不要签约,继续跟日本死磕到底,为了保证在此期间京都的安全,他们建议迁都。

  虽然说迁到哪儿的结论不一致,(比如迁到千年古都西安,或者是效仿唐玄宗“幸蜀”,到四川那一代,既离着海上远,又易守难攻),可迁都是一定的,总而言之一句话,北京这地方不能呆了。就在大家就迁都的事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张之洞站了出来:“万万不可,京师关系重大,绝不可轻动。大清建国本来就是以东三省为基业,如果太偏离自己的基地会很难控制住东南和东北,怎么能够轻易地迁都呢?”

  再一个,大清本来就海防力量薄弱,如果再把都城钱到了内陆或者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四川,那就是彻底向日本打开了国门,任由他们长驱直入。综合以上两点,张之洞提出了一个非常合理的建议:“建立陪都!这样即使首都被占领,也不影响整个国家的运转。”

  坦白说,张之洞这解决方案是非常恰当的,换句话说就是“利用空间换取时间,和敌方进行消耗战持久战拖垮敌人。”可惜,当时的清政府并没有听从这个建议,而是选择了屈辱地接受《马关条约》。可大清没用不代表这方案就没价值,抗战爆发之后,中国军队在战场上节节败退,连首都都沦陷了,可是并没有影响到整个国家的运转,因为国民政府已经把首都转移到了武汉,后又迁移到重庆,把“空间来换取时间”发挥到了极致!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3732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