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赵明,高个儿,瘦削的脸上还有许多的雀斑。他父亲是劳改农场开车的,听大点的朋友们讲,在解放战争曾经给一个军首长作警卫开车,文革后那个省委领导被打倒,受牵连,他父亲发配到那个夹皮沟劳改农场。母亲没工作,打点小工。
他真是个聪明的人。我真不清楚,他哪儿有那么多时间学习音乐。他几乎什么乐器都会,或者什么乐器到他手里,三下五除二,很快,会了!像模像样的。我看见过他自己用黑山竹管做的笛子,很漂亮的,上面还镌刻了一些弯弯曲曲的文字,据说是的《十六字令》。什么月琴,扬琴,笛子,二胡,唢呐,手风琴,全来。我觉得,他的音乐才情是天赋的。二胡,《军队和老百姓》《赛马》特棒。笛子,《扬鞭催马放羊娃》,手风琴《山楂树》等等。他毛茸茸的头发,穿着那个年代常见的蓝色上装,看不出颜色的裤子,解放鞋,那样深情,举手投足,至今历历在目。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农村却居然有经常的文艺宣传活动,比现在,说实话,活跃多了!他就是那个乡的文艺骨干。我很喜欢和他和那一群知青玩儿,他们好像什么都知道,什么趣闻轶事,什么岳飞的故事,杨家将的故事,于飞三下南京,二十三号废墟,第二次世界大战,间谍佐尔贡,国际国内实事传闻,好多的,我都是从他们哪儿知道的。赵明和那一群知青大朋友,真是我的启蒙老师呀。
据说,他爱上一个姑娘,好像是农村女孩子吧,偷偷约会,被逮着,受了批判,罪名就是他侮辱贫下中农。他干农活儿不行,人很懒,自留地也侍弄不了,狗啃似的,就喜欢吹拉弹唱什么的,好心的姑娘一家很帮助了他不少。后来,我也不知道情况如何。当时,我很小,只知道和他们一起玩儿,他为啥还要喜欢女孩子,我们都和男孩子玩儿呀,我不知道。后来大概是没有成的。后来我听说,落实政策,因为他很小就会开车,安排在进修校开车,这中间,我学习去了就不清楚了。有一次,我听说,他被打了,据说是偷情,我那时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几年后,我在小城的街上又见到他。今天想来,我没有看见该我叫嫂子的女人。他依然是家徒四壁,一把大提琴,寂寞地立在哪儿。
简单的饭后,在我的一再要求下,一本什么乐谱,在琴架上,没打开,随意拉着一段练习曲,快弓慢弓抖弓,高位低位,揉弦抹弦。渐渐的,他进入了角色。
阳光从他的背后的窗格上斜落在他和橘红色的大提琴身上,平稳的引弓送弓,急促的抖弓揉弦,低头仰首,身体微转,鞋轻轻拍打着,象在聚光灯打出的音乐厅的演奏台上一样,我完全沉浸在我朋友低沉曼妙的音乐声中。
我一直以为他就会点儿中国的乐曲,几年不见,没想到这家伙把西洋乐器的大提琴也玩儿得这样精熟。
音乐声中,我的思绪穿越时空,回到了那段过往岁月。青翠的直指蓝天的巍峨高山,回清倒影欢畅明亮的小河,青叶之间婉转啼鸣的山雀,公社若明若暗的黄晕晕电灯下的木柴火边宣传队会场的欢歌笑语,煤油灯下无数个夜晚的知青点的生活......
忽然,我看见一串晶亮的液体一样东西从大提琴身上慢慢滑下,我的朋友,仰面向天,双目微阖,眼睫晶莹,在几柱阳光里,雕像一般,琴鞭缓缓划过,如泣如诉,悠悠离离。
一曲《被爱情遗忘的角落》,低回忧郁。小屋里,琴韵悠缓起伏,乐音滑落,迷离之中,恍恍惚惚,悲凉哀怨,流淌,回旋,萦绕,游离在我的心间......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