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2018年度最励志短片我劝你再悲观一点

2019-01-02 00:03:55  阅读 106 次 评论 0 条

  把市场想象成千亿百亿,做一份美轮美奂的PPT,把复制竞品的过程想象得像小马过河一样容易。

  甚至曾经在资本最疯狂的2015年,我亲眼见过一个连影儿都没有的连锁网咖项目,创始人带着众筹失败的累累负债数百万,跑了几个创业大赛的场子,做了十来场激情澎湃的演讲,居然也拿到了上千万的天使轮。

  后来,把天使轮全部用掉在还自己的债务上,网咖装模作样开了几个,然后把资产悄咪咪地转移掉。

  而这样的破事,我见过的还不止一桩半桩。投资人做完一个绮梦,连半分钱都收不回来。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在一个人生重大选择时,怎样撇去浮躁的外衣,做一个理性的决定。

  一个决策的小组,最怕的是人多口杂。一旦七嘴八舌,就总有派系、站队、互相倒戈。更可怕的是,一票否决拿在好几个人的手里,啥事儿都通不过。

  然而,我认为更彻底的解释是,资本让本来能力尚欠的团队,去做了一件超越他实力的事情。

  跑进共享单车这个赛道的时候,我隔着屏幕都能看见资本嗜血的眼神。当时ofo每日3200万订单的流量,错过了就少了一把交椅。

  极致的增长到最后,就是内部腐败,派系斗争,成本疯长,人心离散。这是一件特别让人痛心的事。

  到最后,是谁杀死了ofo?不仅是一票否决,更深刻的是对“我本可以”的一场误会。

  真正的“我本可以”,是在芸芸众口的诋毁或者赞誉中,还是保持对自身能力客观中肯的评估。

  真正掉落在现实中,多少人,可能坚持了10年还是做不出新药,大学生村官筋疲力尽始终只是个摆设,运动员埋头苦练都出不了成绩……更多的故事都是泯然众人的结尾。

  大部分的情况下,我们发现自己走的是一条拧巴的不归路——当所做的事情和所想达到的目的已经不能适配了,再做的坚持,都约等于无脑的以卵击石。

  我以前也做失败过一个的公众号。从开工那一天,就没想清楚怎么变现。定位从职场号,到情感号,再到漫画号,最后竟变成了个时尚美妆号。名字变了3次,方向变了4次。

  到后来发展到,别人问我最近在干嘛,我都不好意思拿出那个公众号说那是我做的作品。

  你说我不努力吗?当时大概也是每天都几乎做15个小时的工作,夜以继日地想选题、改方向、做尝试,团队也是跟着我咬紧牙关撸起袖子干。

  天赋、思考和努力三件事,如果都是成功的必然要素,那么我相信努力占比的权重一定最少。

  一个人付出的每分每秒都是有成本可算的。放多少时间在一件事的尝试上,我认为应该有个止损点。

  研究生身份,你也许能一毕业就去到梦寐以求的岗位,年薪30万起步,而成本也不过是泡半年图书馆。

  在你目前一个学生的时间成本下,可能这种付出算不上什么,潜在收益远高于付出的时间成本,那就是一个值得搏一搏的机会。

  但如果一次考不上,再考一次呢?那成本就翻倍,你值得考虑是不是该一边工作一边考研。

  不久前有一个朋友问我:很不解你怎么放弃年薪百万的工作跑出来写个破公众号……

  我非常理解她的不理解。很多人对离职创业都犹疑不决,那种拿着几十上百万年薪的人更加是左右为难。

  老实说,创业本质上是一件虐待自己的事情,根本不是一个一夜暴富的按钮。畏畏缩缩之根本就是机会成本过高。

  在小规模经营的过程中跟用户交流,反馈,磨合,从用户的世界里挖掘出“真需求”。

  直到你认为,时机成熟,产品成型,这个事业的价值能让你奋不顾身,机会成本自然不再是个事儿。

  我家楼下有两家水果店,天天对着干,扯着嗓子对喊“来我家看看”。如果哪一家的提子降价1块钱,另一家立马除了跟着降价之外,还顺手把樱桃也降了几块钱。

  然而,最近他们突然发现没啥好斗了,因为小区的大爷大妈不知道为什么都不买了。

  他们可能没想到,马爸爸在我家小区附近开了个盒马生鲜,大家直接在手机上一键下单了。

  作为一个不做梦的人,以悲观主义的思维去做最乐观前景的事情,那是对寒冬之下的市场,最谨慎的敬畏。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3808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