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永玉经典散文《太阳下的风景》推出新版

2019-01-03 19:57:38  阅读 119 次 评论 0 条

  南报网讯(记者解悦)画家黄永玉一直是一位多面手。他自学美术、文学,刻木刻、画国画,写小说,写散文。央视《朗读者》第二季中,董卿朗读的《乡梦不曾休》就出自散文集《太阳下的风景》,是黄永玉的代表作之一。近日,世纪文景出版了这部书的最新版本。新版增加了部分黄永玉私家照片,图文并茂地展现了跨越大半个世纪的大师风采。

  这部散文集收入二十七篇文章,写作时间跨度达到三十余年,记录了黄永玉有关艺术和人生的思考。从这些文字里,我们能看到作者青年时代真实的生活经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勾勒出生机勃勃的青春记忆。黄永玉回忆自己十五六岁时,在福建德化山区里流浪,成为瓷器作坊里的小工,一边做工一边自学木刻。即使材料短缺,他和同伴们对于学艺的热情也没有削弱。也许正是因为当时简朴的物质生活和单纯天真的心性,年轻的黄永玉才一直保持着对艺术的强烈痴迷和执着,最终成为技艺超群的大家。

  关于这部文集,作者自述道:“文章是为纪念一些山水和人物写的。山水长在,尊敬的人物已经消逝。”历史留下的雪泥鸿爪,也反映在个体生活的片段中。他总结起过去的经验说,自己“碰到许许多多的好人”。伴随着对于朋友和师长的温情与感激,黄永玉在文中追忆了与各位作家和画家的往来。

  透过他的笔,我们得以了解上世纪文学艺术领域的诸多名家在人生片段中展现的生动细节。比如吴冠中,早上天一亮就外出画画,一直到天黑时回来,休息时,不得不用镊子把粘到油画上的小飞虫一个个取下来,可见他画画时的专注;比如聂绀弩,在东北森林里抬木头,忽然倒在地上,正在大家感到焦急时,他却慢慢醒过来,躺在地上就从口袋里掏出烟抽了起来

  在公众印象中,近十几年间,黄永玉保持着洒脱无畏、不拘一格的形象。不过,在《太阳下的风景》这部文集里,我们看到更多的是他对前辈的赞赏和敬佩,以及他在艺术和学问面前的谦卑态度。《见字如面》这档节目曾邀请嘉宾朗读黄永玉和曹禺的通信,信中黄永玉对曹禺的直率批评以及曹禺对后辈意见的坦然接纳,令许多观众倍加感动。这不仅是因为我们羡慕他们披肝沥胆的友谊,更是因为怀念那个艺术家们勇敢追寻真理、不为名利所迷惑的时代。

  《太阳下的风景》里的最后一篇是黄永玉回忆表叔沈从文的文章,回顾了叔侄二人从几乎不相识到开始互相通信,再到成为知音的往事。虽然两人的志业、趣味、性情有所不同,但他们有着共同的故乡,湘西的血液同时流淌在他们身上。沈从文对待客人的亲切、包容的态度,俭朴的生活,以及异常勤奋的钻研精神,都在黄永玉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象,也影响了他自己的生活态度。

  如同黄永玉描写的故乡小城凤凰那样,“那么精致而严密,那么结实”,这几个词也可以用来概括这部文集里的文字。它带我们再一次亲近了黄永玉所经历的“如此漫长、如此浓郁”的生活。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3828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