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些“沃·兹基硕德”

2019-01-03 20:01:02  阅读 119 次 评论 0 条

  网上有朋友晒出一篇疑似中学生的材料作文:《聪明》。作文的开头,是一段名人名言的引用:

  这位“沃·兹基硕德”,是哪个国家人士?什么学术背景?阅卷的老师一定有所不知,可能就到网上搜索了一下,查无此人!而后只好不耻下问,而后那学生可能就不得不如实相告了:“沃·兹基硕德”,也就是“我自己说的”。

  中国学生写作文,一个套路就是大量引用“名人名言”,大概是想让自己的文章显得有些分量吧。自我们读书的年代起,就流行这种范式,当年亲手摘抄并背诵过不少名人名言,以备不时之需。回到“沃·兹基硕德”的话题,那篇作文的开头大约是被当成一个笑话,最后拍照分享到朋友圈了。孩子虚构名人名言的做法,当然不值得鼓励,但也没必要予以讽刺打击,他(她)不过是试图迎合老师的意图,想整出个厚重的“凤头”,而情急之下,大脑“库存”不足,想不出与主题相关的名人名言,幸好自己有一点点理解,只有现编一个“沃·兹基硕德”。创新的源起往往都是“无中生有”,不得不承认,这孩子编得还蛮切合主题,最有意思的就是作者的名字,幽默有趣。

  顺着这个学生的思路,我倒是很认真地建议,语文老师们要善于创造语境,引导孩子在作文时尽可能多地写“我自己说的”,而不必冠以“沃·兹基硕德”之名。学生们对学习、对生活、对家庭乃至对社会,其实都有自己的看法,那些真实的声音,常常出乎成人意料,而且很有戏剧效果、喜剧色彩,可惜的是这些真实的声音,只存在于学生们的网络灌水区或日记本里。一到了作文里,孩子们便开始像模像样地揣测大人、阅卷者的意图去说话,“我自己想的”不多了,“我自己说的”不多了,“沃·兹基硕德”更是难得一见。

  在网民亮出那张“沃·兹基硕德”的作文试卷下面,有人紧接着就晒出广州天河区三年级语文考试的一道四分的语文实践题,这题目也有点意思:如果你的爸爸妈妈想再给你添一个弟弟或妹妹,来跟你商量,你会说些什么?请把你想要说的话写在横线上,尽量把你的意见说明白,把理由说具体。其实这也是一道小作文,而出卷者设置了一个虚拟的家庭沟通语境,所以,孩子们都有话说了,而且都是“我自己说的”——

  危机型:我能不能不要再添弟弟或妹妹啊?如果添了的话,我就不再是独生子女了,那样你们肯定会更爱她(他)了,我出事了也不会全力去救我。因为你们心里一定会想,没关系,死了一个,还有一个呢。

  支持型:我倒觉得应该添一个弟弟:①应(因)为男的可以养家;②男的还能为国家xiao(效)劳;③男的比女的能吃苦;④男人不会花钱,还能zheng(挣)钱;⑤男人的身体比女人的强壮,不容易生病。

  贴心型:那你们一定要好好注意身体,不要太过劳累,尤其是你,妈妈,你一定要注意好身体,要不然就生不了小弟弟小妹妹了。最后祝你们身体健康,早日生一个小弟弟小妹妹哦!

  孩子们五花八门的答案,一时刷爆朋友圈,帖子阅读量当晚就达10万+。有人可能说,这样的“语文实践”,有些娱乐化,儿童不宜,而我认为,题目既引导学生关心生活中的热点话题,又考查孩子逻辑思维能力,更巧妙地引出孩子多元、自由、真实的表达。当下的学校,这样一举多得的“语文实践”,多乎哉?不多也!

  童言无忌,童言有趣,尤其是今天的孩子,多半是互联网的原住民,视野开阔,知识丰富,语言能力发达。我在电视台研发过一档《成长童话》,孩子在电视上说的话,很多都令人脑洞大开,思路大开。不过,这档节目的参与者,只设定为学龄前儿童,因为我们前期调查发现,好多孩子越大越不会说话,一进了小学,表达就渐渐失却灵动的个性,到了初中就基本不太愿意公共表达了,说出来也多半是无趣的成人语言,成熟得与其年龄极不相称。

  我要点赞那个中学生的“沃·兹基硕德”;点赞广州小学“语文实践”的创意,如果说是完成一篇小作文,估计又会束缚住孩子的手脚了,孩子们笔下也很难有“我自己说的”。同时,点赞网民朋友热情洋溢的转发、点评,咱们学生作文的思路,已经被禁锢得很久很久,几成套路、死路,需要点火花激发、掌声鼓励,也需要民间这种自发的大语文教育环境了。(周云龙)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3829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