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什么样的美学主张首先体现在题材上,表现什么生活,彰显什么人物,是文化立场的印证,我们选什么,怎样选择,是我们的文化背景和中国国情确定的。科学发展观和构筑和谐社会的战略布局,都在一点上重复,那就是以人为本,关注百姓命运,关注百姓生活,已被提到了执政第一要务的高度。基于这一点,在影视题材层面上,我们应该做到在各种题材中,尽可能以现实题材为主;在现实题材中,以平民题材为主。我们可以用快乐的作品,给观众带来欢愉;用人文关怀给观众带来心灵慰藉;但更该反映平民大众的愿望和理想,关注他们的生存境遇和精神状态。为民创作,为民立言,才是上佳境界。
中国电影自有声音以来,剧本就成为首要因素,剧本是电影生产的第一环节。影视精品首先出自剧作精品。好剧本造就明星,也造就市场。只有剧本创造出好的文学人物形象,才有了好的银幕人物形象。判断一个电影的标准,或者我们追求的创作主旨,能否在影视作品中创造感人的形象。电影文学的根本就在于塑造人物形象。英国女作家罗琳创作的《哈利波特》不仅自己获得了巨大财富,还为影视界提供了具有产业价值的文学形象哈利波特,打造了全球影视产业的奇迹。
电影形象来自哪里?首先源于文学形态。文学形态源于哪里?源于现实生活,源于影视剧作家或电影编导对社会生活的积累和发现。银幕是洁白的,电影是有目共睹的。在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中,编导付出了多少劳动,做出了多少创造和发明,大家看得清楚。西部影视编导和剧作家,坚持现实主义传统,深入实际,感触生活,以真诚的劳动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思考;鉴于此,电影《无手老师》应给人的感觉是真诚质朴的,同时又是沉重压抑的。它可能没有敲锣打鼓的欢送场面,没有虚假的口号和豪情,有的只是真真切切的百姓生活,这部电影剧作起初是对马复兴这个人物的纪实,以回忆阐述的艺术手法加工创作出来的电影作品。经过编导认真研读和分析,觉得还是给人以较为震撼和回肠荡气的感觉。剧中情节虽没有所为凶险和跌宕的趣味,但却展现了人生平凡而超越的一种向上的精神气质。这和戏剧冲突激烈,强调两个“S”悬念和惊奇叙事结构有着不同的意义区别及价值取向。
马复兴是一位爱岗敬业,一心一意抓教学的园丁,用自己无声的行动在下麻尔村民的心目中树起了一座丰碑,他是中国教师中的优秀代表,也是民族团结的桥梁纽带,他独特的人生体验和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但影响和激励着他的学生,也激励着我们这个时代的每一位建设者。若要拍摄好这样一个人物,我们编导者不深入这个行业之中,不懂得这个行业规律性的东西那是天方夜谭。我们曾观摩了许多不同小学教师的课堂,但最能感动我们编导的还是马复兴老师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用朴素的语言告诉人们一个不凡的人生经历在我们寻找最适合的外景地、本片主场景的选择就成了一大难题。前期筹备之初,我就带领剧组主创人员踏遍了青海境内的浅山和脑山地区,最后在湟中县西堡乡的鲍家沟村找到了本片较为合适的小学场景。同时,采访过马复兴的家人、同事、学生,拜读了马复兴老师精心设计的教案,只有这样才能够和马复兴老师对话,你才能够在对话中找到你所需要的东西。经过一年多的深入体验,剧作家和导演对剧中所有人物的刻画找到了一种生命的元素,较为准确的设计了剧中人物的性格,没有受到纪实新闻材料的羁绊和束缚,在原有的事迹基础上能捭阖随意地发挥和取悦人心的想像,使创作出来的作品让人有如鲠在喉的同情和令人惭愧的震颤。若说所谓的身残志坚,马复兴的志向却不是那么有远大的抱负,他的思想抱负只是让贫困的山区孩子不能辍学,希望通过自己的知识传授让家乡不再如此贫瘠下去而已,另也只是想让村民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没有文化就没有出路,全片没有华而不实的走秀。马复兴这个人物是平凡的,所做的事情也是平凡的,但是在这么多平凡的事件中所折射的意义却不是平凡普通的,那就是弱小的一方向根深强大的世俗和偏见的另一方的较量,是一种对意志的歌颂,对真情的礼赞。马复兴的敦厚、老支书的质朴、赵玉花的贤惠、周局长的务实、麻二蛋的懒散、陶娟子的善良,等等人物无不在观众面前得以淋漓尽致地呈现。想像导演及剧作家可能对该剧人物做了充分的了解和剖析,换句话说,你要拍摄这种行业性较强的影视作品,你就必须是半个专家,我想这就是规律、创作就是需要这样的过程,这样的体验,这样的经历;就如同施耐庵在创作《水浒传》时,把每个人物都进行了前期定性,心里有了坚实的概念。
《无手老师》这部电影应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方式是这部电影成败的重要成分之一,几经思考觉得采用套层结构的方式非常适合这部影片的表现内容。因为这是一个有近三十年跨度的影视作品,由一个演员来扮演我觉得太假,所以在这部影片中,我将起用三个不同年龄的马复兴扮演者,这样就可以让故事在过去和现实中来回穿梭,非常自如地接近观众和人物之间的距离。因此,我觉得剧作家不管是对场景、人物和心态的描写,就其语言的叙事和驾驭能力都是比较准确的,本片情节急缓有序,张弛有度,虽单一而零化,虽纷杂而博兼,但该剧故事的统一组合性还是较为合理,画外再运以感人的自叙和镜头画面的结合,确实令人有血在腾、泪在流、气在发的感慨。凡是较为成功的电影剧作无不都是各具匠心,妙用刀笔,形形色色,各有千秋。然而,毫无瑕疵的样板式的电影剧作模式是没有的,一成不变的导演创作与拍摄方法也是不存在的。
从电影《无手老师》剧作的分析中我们也看到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情节闪回,而闪回的篇幅都很重要,应该说采用套层结构对表现这部电影而言是合适的。最大的益处就是可以把时空打乱,然后根据不同的节奏需要有选择地编织该片情绪高潮。并可以把过去和现在,梦想和现实,平凡和高尚归于诗意的浪漫。而有条不紊的情节把剧中的所有人物都围绕在马复兴这个主体上“打转”,丝毫没有分离松落的迹象。从马复兴的幼年到他入学、从青年时代彷徨失落到有所精神依靠、从家庭的组建到对事业的执著,再从思想上的觉悟到实现人生光辉的几大转折上,可谓不缓不急地一路走来。主体清晰有节奏,特别是片尾的几场戏,带着伤痛追赶陶娟子,用断臂夹奥运火炬传递的场景,更给人以极大的心灵震撼和视觉冲击感。这类行业电影题材是否就应如此安排,如此设定呢?但书写百姓、书写大众、书写草根,应该是成功的叙事结构和好看的情节设置。
从《无手老师》剧作看未来影片故事应该说讲得很平实,也许这可能是未来影片成功的一个因素。当我静静地看完这部节奏缓慢的剧作时,我的心底却在蔓延着一种无名的力量。是什么能让我的心灵在平静中如此震撼?我想,大概就是影片中马复兴以及下麻尔村的孩子们处处透露的那种朴素的人文情怀吧!该影片镜头语言朴实,几乎很少用技巧。章法也较为规范,且风格别异,有创新的思维灵感;我想只要把电影的基本元素用活、用巧、用得适当,你就能在未来影片中讲出一个美丽感人的故事。
电影《无手老师》是一部有意义价值的人文影片,毕竟马复兴是个活生生的时代典型人物。这部剧作以及未来影片的出现,不光是教育人们如何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向困难挑战,也不是纯粹反映了一个人性的高尚美德,而是道出了社会发展对文化知识的重要依赖,也反映了国家提倡建设和谐社会以及加强民族团结的正确性和必须性,更进一步表现了国家逐渐走向繁荣昌盛的时代。所以,我认为该影片应该是非常有时代主旋律的代表性作品。
通过对电影《无手老师》的拍摄,并向外界宣传青海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同时更有理由坚信,这部影片的推出,不是要想去获什么奖项,而是对我省影视人才的实践培养和对青海文化建设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之,在未来影片中,重要的是西部电影元素的组合方式,只有剧作家和导演艺术家及摄影构想达到一致,摄影、照明、美术设计以及录音、作曲等所有主创作思想达到一致,才能找到适合这部影片最佳的组合方式。 《无手老师》这部电影讲的是我们这个年代人眼中的故事,它可以不飞扬,但必须朴实;它可以不浪漫,但必须扎实,它可以被认为离今天太遥远,但必须真实美好。
朴实、扎实、真实、感动是我们构筑《无手老师》这部故事片,最原始的动力;影片从孩子少年马复兴的视角展开故事,在孩子眼中,生活永远光亮、干净、澄明
我们选择中国电影或是以西部情节为故事原型的电影创作,是因为它反映了普通的人性,这一点对电影以及对整个世界都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西部边远地区的剧作家和导演们靠着他们常年对电影艺术创作的挚爱和执著追求,对民族电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没有专项创作经费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艺术创作,坚持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不向传统和现实妥协,给中国影坛带来一种义无反顾的拼搏精神,尤其在西部地区,令人感动。但置身于尚不成熟的西部电影市场中,他们面临着经济和精神的双重压力。拍电影找投资就很困难,尤其在青海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影视投资制片人或者愿意为《无手老师》这样一部公益性残疾人电影投资的赞助商;即便是“五个一工程”这样的重点项目(影片)在青海一次性找到投资或赞助也是很难完成的,在很大程度要靠剧组自筹资金,而在得到第一笔投资或赞助之前,他们已经历了许多的曲折和苦难。在如今非常功利的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乐意为一部残疾人公益性电影或者说还没有找到投资的“主旋律”影片而清贫地“泡”上那么漫长的时光呢?
我赞赏梵高所说的话:“没有经历苦难的人是没有东西可画的”。
马复兴老师以残缺之躯在西部山区艰辛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淡定而坚韧地坚持着他的选择,我们为什么不能坚持西部电影人的艺术个性是靠“好事多磨”的锻炼和痛苦的滋润,靠无怨无悔的奋争,哪怕坚持到精疲力竭,坚持到冷嘲热讽,坚持到四面楚歌,坚持到柳暗花明不抛弃、不放弃为实现梦想的每一步,我们决心“一根筋”地挺到底。如果说,生活之树常青的话,那么反映与时俱进的人文故事片当然是不枯不朽的。
我坚信未来影片《无手老师》没有功利性地去增加什么“亮色”,也没有迎合时尚的“花边”;一切应该是如此朴实和率真,靠有血有肉的具象叩问着人们的灵魂,把思想倾向隐藏在平缓的流动态势的影像叙事的艺术之中。
马尔克斯说,人的一生就似乎你如何回忆,你的回忆就是你的人生。希望这部西部本土电影《无手老师》不仅是我们编导者的个人回忆,也是一代西部人共同的记忆。草根阶层的拼搏精神和浓厚的西部本土电影的人情味,没有过度的光影诉求,形式简朴之中却蕴含着无限意蕴电影是一种情怀,只有怀着一心一意的虔诚,拿出百分之百诚意踏踏实实对影像进行创新开掘,我认为,才能真正从新推动西部电影的发展繁荣与纯粹性追寻。坚持自己的电影语言,在影片中,不仅看到导演的人文主义的关怀,更能看到一个还算年轻的西部电影人熠熠跳动的心脏,穿越电影的时空,雕塑现实的理想。相信,有一天用真挚的彩虹会为中国西部电影的天空注入一抹璀璨的亮色!
电影是一门神圣的需要崇拜的艺术,是其他艺术门类难以替代的;中国西部人文故事片的探索正未有穷期。
一部不张扬不说教的主旋律电影电影故事片《无手老师》观后
由青海省委宣传部、青海省广电局、青海省文联、青海省残疾人联合会、青海省教育厅、青海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西宁市委宣传部、青海省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联合摄制的电影故事片《无手老师》与广大观众见面了。作为我省第一部上院线播出的影片,《无手老师》的公映,标志着青海院线电影零的突破。
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青海的影视剧创作一直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而今,一部由本土艺术家担纲主创的影片一举登上银幕,走入院线,令人甚感欣悦。对于正在抖擞精神、积蓄力量的青海影视剧创作来说,这无疑会起到振奋和鼓舞的作用。
《无手老师》是一部具有温暖情怀和励志功能的电影。它以我省湟中县汉东乡下麻尔村学校教师马复兴为生活原型,真实地反映了马复兴在双手残缺的情况下,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坚持在贫困山区教书育人的高尚情操和动人事迹。它讲述了一个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以马复兴的实践告诉观众:在命运之神没有特别眷顾你的时候,在你遭受了这样那样的挫折和打击之后,依靠执著的信念、顽强的毅力,你的人生依然可以充满生机、充满希望。同时,《无手老师》又讲述了一个山区教师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故事。在展示他们艰难生存境遇的同时,更着力表现了他们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和让学生“一个也不能少”的坚定信念,为观众提供了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这部影片所传达出的精神内涵,既是对千百年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统的自觉继承,也是对“五个特别”青藏高原精神的生动诠释。在娱乐节目风行的今天,在我们的孩子争相观看《哈里波特》、《钢铁侠》的时候,回过头来再看看《无手老师》这样的电影,观众一定会有不同的收获。
将马复兴的事迹搬上银幕,是影视工作者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但是,用一种情节剧的方式演绎真人真事,毕竟还是有些难度的。既然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那就不能不忠于事实,还原真实,可这样做,无形中又会限制编导的想象空间和创作自由,使作品落入好人好事的层面。电影终究是电影,观众走进电影院,并不仅仅是想看到人物的先进事迹,不仅仅是想看到好人好事,更不是要复读教科书或新闻报道,而是渴望被某种气韵、情怀、精神境界所打动。这是真人真事电影改编的难点之一。难点之二,一般说来,具有强烈矛盾冲突,具有电影所必需的戏剧化元素和叙事动力的真人真事终归很少,如果要给真人真事的影片增加一些故事性和娱乐性,又往往会把真实的东西弄得虚假或者造作。从这个意义上说,马复兴并不是拍摄英模人物的最佳人选。
可喜的是,影片《无手老师》的编导在深入生活的过程中,捕捉到了马复兴内在的精神气质和对家乡、对学生的大爱情怀。如果说,朴实及其朴实之中所蕴涵的坚韧、执著、自强不息是马复兴最主要的性格特征,那么,与马复兴的性格相适应,影片《无手老师》所采用的讲述方式,同样也是朴实、沉稳。或许,在编导看来,任何影像技巧都是多余的,只能用最朴实无华的镜头语言,才能表现马复兴平凡中的不凡、普通中的崇高。为此,影片采用了纪实化的叙事方式,不去刻意讲述一个跌宕起伏、充满悬念的故事,而是注重于把励志一类的主流价值观念,转化为富有质感的情节和细节,转化为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视听画面;它不主张演员一味地表演,而是让他们和真实的环境、真实的人物完全融为一体。它采用了非职业演员出镜、实地拍摄、自然照明等多种手段,最大限度地追求影片真实感人的艺术效果。通过这些努力,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便是一部不生硬、不张扬、不说教的主旋律电影,其中的人物可信可亲可敬,故事如在你的身边发生。
就人物故事片而言,演员特别是主要演员的选择,对于影片的成功与否关系极大。《无手老师》中马复兴和母亲的扮演者虽然并非明星大腕,但我觉得他们都还演得不错。听说,为了演好这部影片,演员认真阅读剧本,主动到马复兴的家乡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多次走访马复兴所在的学校,与下麻尔村的村民、马复兴的同事、学生密切交流,认真观察马复兴的生活习惯、性格特点,从而把人物内在的情怀、境界及其人性内涵都较好地表达了出来。对于英模人物片来说,观众对人物的兴趣和热情,绝不仅仅是人物外在的行为动作,而是从人物经历中所体现出的人性内涵和人文内涵。在这一点上,《无手老师》的追求和努力是值得称道的。
这部影片,以张海涛等本土艺术家作为创作团队的核心。本土艺术家拥有了解青海、熟悉青海的优势,他们在青海的文艺创作、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承中,理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此,我衷心地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像《无手老师》的拍摄一样,继续以具体的作品、项目为依托,下大气力培养本土作家艺术家,为他们提供展现才华的舞台,使他们在艺术创作的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哪怕他们一时还经验不足,但假以时日,他们一定可以成熟起来,一定可以担当重任。
电影、电视是遗憾的艺术,《无手老师》同样也有一些不足。譬如说,剧中穿插的那一段“花儿”演唱,就显得长了一些;个别地方,也还不是十分贴近生活,而多少显露出一些表演的痕迹。但是,瑕不掩瑜,就总体而言,《无手老师》应该说是一部既有思想内涵又有艺术创新的成功之作,是我省近年来影视剧创作取得的又一丰硕成果。(王贵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