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扬青春正能量

2017-12-30 21:05:44  阅读 116 次 评论 0 条

  原标题:激扬青春正能量 2017年9月23日,习主席给南开大学8名入伍大学生回信,勉励他们把热血挥洒

  2017年9月23日,习主席给南开大学8名入伍大学生回信,勉励他们把热血挥洒在实现强军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绚烂、无悔的青春篇章。如今,90天新训生活过去了,他们收获了怎样的成长?今天,让我们走近其中4位,看他们如何实现士兵突击,激扬新时代青春正能量。

  “这个哈萨克族的幸运小子,能否获胜?”武警安徽省总队新训二十一中队百余名新兵兴奋观战。

  在很多人眼里,阿斯哈尔确实足够幸运。他初中毕业,就从新疆伊犁升学到北京某重点高中班;在京求学3年,又考上南开大学。“其实,我最大的幸运,是选择投笔从戎,在刚进军营的日子,就收到习主席回信。”可他心里清楚,幸运不能替代汗水。

  说话间,呐喊声点燃赛场。每班推举两名“飞毛腿”,总共20名参赛者站在跑道上。

  “排长当了6年特战队员,阿斯哈尔真是自不量力!”“阿斯哈尔比排长小8岁,体能素质杠杠的……”围观的新兵窃窃私语。

  “预备,跑!”裁判员一声令下,20名参赛者像子弹出膛。阳明高一马当先,阿斯哈尔落后几米。刚进新兵团,阿斯哈尔就在调查问卷上郑重写下入伍目标:当一名响当当的特战队员。入伍后,他多次参加挑战赛,3000米最佳成绩是12分09秒。

  “快看!阿斯哈尔被超车了!”有人惊呼。第3圈弯道,阿斯哈尔脚下节奏被干扰打乱,棱角分明的脸上汗水不断流淌。

  “努尔太”是阿斯哈尔父亲的名字。阿斯哈尔刚到新兵连时,不少人按照汉语习惯,称呼他“努尔太”。父亲努尔太在他2岁时,在一次追捕暴恐分子中不幸牺牲。母亲告诉他,在哈萨克的美丽传说中,阿斯哈尔是一座雄伟高山。父亲给他起名阿斯哈尔,就是让他明白,“每个人心中都应有座神圣的高山。人生最大的意义,就是朝着心中目标奋勇前进。”

  所以,听到“努尔太加油”的呼喊声,阿斯哈尔犹如注入强心剂,奋力向前。4圈后,阿斯哈尔渐渐追上排长阳明高,只差三四米距离。

  “没有什么不可能。”在阿斯哈尔的字典里,人生可能遇到挫折,但不能退缩。求学时,为适应不同语言环境,阿斯哈尔先后学习哈萨克语、维吾尔语、汉语和英语4种语言。穿上军装后,“逆袭者”是同年兵给阿斯哈尔的赞誉。

  入伍两周后,新兵团举行篮球赛,阿斯哈尔是主力队员。赛程过半,阿斯哈尔所在的二十一中队比分落后。只见阿斯哈尔腾转挪移,冲锋投篮,接连得分;而对方严防死守,阿斯哈尔不慎摔倒,手掌被蹭掉一大块皮肉。“赶紧下场包扎!”阿斯哈尔不情愿地走下赛场,“宁流十滴血,不输半分球。”不一会儿,他就消毒好伤口,返场带领全队成功逆袭。

  比赛常有,逆袭者是否常有?还剩200米,阳明高回头朝阿斯哈尔竖起胜利手势,示意他一起冲刺。

  “11分30秒!”最终,阿斯哈尔超过阳明高半个身位冲过终点,以微弱优势挑战成功。大家合力将阿斯哈尔抛向空中。

  “我知道今天你没有用尽全力。我们哈萨克民歌《小白鹿》里有句歌词:‘从来没什么能把我难住,我也从来没停过脚步……’不远的明天,我一定全方位赶超你。”阳光下,阿斯哈尔和阳明高击掌相约。

  高山为名,父亲的身影引领青春的脚步;逆袭而上,领袖的嘱托化为前行的力量。阿斯哈尔,激扬新时代青春正能量。

  “‘焦点’哭了!”嘤嘤的哭泣声刚从卫生间里传出来,小道消息就长了翅膀,传遍女兵中队。

  “焦点女兵哭了,当然是新闻。”指导员燕慧说:“戴蕊入伍,自带新闻,故得昵称‘焦点’。其实,‘焦点’不哭是常态。全中队34位女兵,从入伍扛着没掉金豆子的,只有‘焦点’一人。”

  女兵难过爱美关。那天,燕慧把新兵们带到理发室。“所有人前额头发剪到眉上三指,侧面发长不能超过耳朵!”燕慧一声令下,新兵泪珠子飞溅。

  “报告,我先剪。”戴蕊脆生生地喊道,第一个站出来。剪刀咔嚓,长发飘洒。眼看“萌妹子”变身“假小子”,女兵们哭声愈加响亮。

  “哭啥?”戴蕊咧嘴一笑,说:“真比颜值,还得看短发素颜。新兵下连前,咱们评一评‘最美女兵’。不比长发及腰,也不比妆容精致,单比一身英武气,好不好?”

  新兵们左右相顾,只见戴蕊清秀的小脸上眉清目朗,笑意盈盈,额前几丝碎发,平添些许英姿。哭声渐渐止住,挨个儿坐到剪刀前。

  这边方才剪完头发,那边一个重大消息像树梢的雀儿,扑棱棱飞进女兵中队:“习主席给戴蕊回信啦!”原来,戴蕊等8名南开学子,在等待入伍期间,联名给习主席写了一封信,以铿锵文字言明报国之志。

  “入伍就‘自带光环’,是不是幸福得想哭?”一时间,女兵们叽叽喳喳地议论。

  戴蕊兴奋地小脸发红,吐着舌头卖萌说:“信不仅仅是写给我们南开入伍的学子,也是写给每一个从军报国的新兵。”

  回信不长,波澜却大。连续多日,中队陆续接到来自不同媒体的采访电话,有的要给戴蕊做专访。

  “‘焦点’,你怎么看?”燕慧充分尊重新兵的个人选择,征询戴蕊意见。没想到,成为焦点的戴蕊,摆手说:“我可不是什么人物。不过,我会付诸更多努力。”

  没几日,光环散尽,苦恼纷至,戴蕊陷入“新训危机”:被子叠成“坦克”被点名批评、队列走不好被纠正动作、体能训练跟不上被分到补差队……

  “人说,怕苦不当兵。不能吃苦,来当啥兵?”戴蕊说:“可我万万没想到,苦也具体有形。”一天,戴蕊盯着饭桌上的馒头,脑洞大开:“一个个馒头吃下去,变成身体需要的营养,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吃苦就像吃馒头。今天吃下去的苦,会变成明天的精神财富。来吃苦吧,一顿4个不嫌少,5个不嫌多。”

  戴蕊个子小,主意大。为了把被子叠成方方正正的“豆腐块”,她凌晨4点摸黑起床,蹑手蹑脚地把被子搬到走廊,反复铺叠练习;为了练出挺拔军姿,她膝盖夹纸、头顶砖头,主动给训练加码……

  这天,新兵团第一次集体会操。戴蕊上场前,暗下决心:“这是为集体争得荣誉的好机会,我要好好把握!”稍息、立正、跨立,女兵们个个绷着劲儿;齐步、跑步、正步,戴蕊胳膊摆得格外有力。

  “稍息,立正。”指挥员下达最后一组命令。孰料,精神高度紧张的戴蕊听错口令,愣是没收住脚,多出一个稍息。一瞬间,众人目光如同探照灯,齐刷刷聚焦到戴蕊脚上。戴蕊心想:“这回真的成了名副其实的焦点。”

  “女兵中队第3名。”听到裁判宣布成绩,戴蕊泪珠子在眼中直打转,暗自责怪:“大家苦练多日,要不是我出错,肯定能拿第一。”

  这不,戴蕊回到中队,就躲进卫生间。起初,眼泪无声顺着脸颊流。最后,忍不住抽泣起来。

  “戴蕊,扛上列兵军衔,你就是名士兵。”燕慧闻讯而来,拉着戴蕊的手说:“为了争得集体荣誉,士兵可以流血流汗,但绝不能流泪。”戴蕊咬着嘴唇,歪头想想,立下军令状:“下次会操,我们把冠军夺回来。”

  乌黑的睫毛上,一颗水晶般的泪珠儿倏然滑落。戴蕊嘴角轻扬,熟悉的微笑又回到脸上。

  人因信仰而内心充满阳光。戴蕊从校园“萌妹子”到军营“女汉子”,滴滴汗水浇灌心田,催绽青春的花蕾。

  如果只看外表,董旭东不像诗人。面孔黑黢黢,笑容略腼腆;既不苍白忧郁,也不多愁善感。其实不然,翻读他抽屉里的小本子,你能感到这个新兵滚烫的诗心。

  今年7月,这位来自甘肃定西的高考文科状元,填完入伍志愿书,用浪漫词句写下对军旅的向往:“在高山,在海岛/驻守在青春的黎明/以梦为马,逐浪天涯……”

  然而,一行行诗歌并未自动转化为一步步脚印。入伍后,第一次体能测试,董旭东站在起跑线前,小声问班长:“跑不及格怎么办?”班长答:“还没起步,怎么就知道跑不及格?”

  董旭东解释说:“5年前,中学运动会,我被同学逼上3000米赛场。其他参赛者全部抵达终点时,我还剩整整2圈。虽然我没有放弃,但是裁判实在看不下去,在广播中‘感动’地说:‘同学,别跑了,不少比赛等着用跑道!’”董旭东话音才落,战友们哄堂大笑。

  “军旅生活是长征,3000米是第一步。”班长鼓励董旭东:“今天不计时,只要能跑完全程,你就是胜利者。”

  那一次,董旭东踉跄跑完7圈半,心中沸腾的诗意被冰冷的现实击成一地碎玻璃碴子,撒满操场跑道。

  “我的选择是对还是错?”董旭东在笔记本上画下大大的问号。他甚至有点后悔:“我用3年时间,修完4年学分。如果不参军,我此刻正坐在图书馆里,捧着香甜的咖啡读书;如果不入伍,我早已进入企业实习。如今,高学历不是优势,特长毫无用武之地。向后转?还是继续向前冲?”

  “正确的选择比盲目地前进更重要。”大队长孙鹏与董旭东的交谈充满诗意:“不论是你选择军营,还是军营选择你,脚踏实地朝前走,才是有理想、有梦想的年轻人正确的青春姿态。”

  他的新兵班长孙鹏送给董旭东一本《习的知青岁月》,和他推心置腹地说,“读一读,你会明白如何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这天,董旭东惊喜地等来习主席给他和同学们的回信。满腔火热激情,化作纸上华丽诗行:“字里行间充盈着光亮,引领脚步迈向远方……”

  “静下心,沉下去。唯有迈好军营第一步,才能真正实现从军报国的梦想。” 董旭东心中方向既明,脚下充满力量。

  “只因对未来充满希望,才会在低谷时痛苦挣扎。”董旭东在新兵团演讲时,与众人分享:“人不能沉醉于自身的软弱,不能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只要敢于向命运挑战,就能找到另外一种飞翔的方式。”

  喘息中,广播响起:“请听新训七大队二十一中队五班新兵董旭东写给十九大的长诗《我看到,我知道》:庄严接过历史的重担/将国家与人民/挑在肩头,放在心头/我看到/这艘驶过五千年长河的巨轮在号角中拔锚……”

  嘈杂的营区瞬间安静下来,大家侧耳倾听新时代礼赞。董旭东笑着的眸子里,闪过一丝不易觉察的腼腆。

  每一个低谷都是下一次高飞的起点。从大学“学霸”到新训“雏鹰”,董旭东用坚实的脚步踏出军旅人生的铿锵诗行。

  “一帆学理论,我讲你来辩。”听说新兵胡一帆主动登台讲理论,起初还半信半疑的教导员刘会东,站在台下一连听了7讲。

  第一讲,初露锋芒。结合自身经历,胡一帆畅谈学习十九大报告的体会:“就说美丽中国,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入伍前,我就读南开大学。那时一入冬,天空是灰蒙蒙的,地标性建筑天津电视塔经常‘被发射’。我和同学们每天关注PM2.5指数,决定是否戴口罩出门。但近两年,蓝天越来越多,戴口罩的日子越来越少……”

  “十九大报告提出,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大家思考过没有,对于刚刚穿上军装的我们,究竟有什么资格,成为值得社会尊崇的人?”胡一帆问。

  有人辩:“只要穿上军装,就意味着牺牲奉献。当然有资格成为社会尊崇的人。”

  “不尽然!”胡一帆说:“我想给大家讲讲姥爷毛伟超的故事。2015年,我陪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姥爷观看‘9·3’阅兵,当老兵方队乘车驶过时,姥爷流着眼泪举起右手,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那一幕,深深震撼我的心灵。我问姥爷,战争真的那么残酷吗?”

  胡一帆说到此处,掏出姥爷的亲笔信,深情念到:“我1951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当时,我所在部队是64军192师574团3营7连,负责防守马良山216.8高地和无名高地。眼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个不幸中弹倒下,大家将悲痛埋在心里,继续顽强战斗。今天给敌人送点喀秋莎(火箭炮),明天送去几个蛋(手榴弹)。战争结束时,很多战友长眠国外,我的腹部和大腿内侧也多处受伤……”

  情深处,语哽咽。台下寂寂,侧耳倾听。胡一帆读罢长信,扬声疾言:“套用一句时下流行的鸡汤文,我们没有生活在和平的年代,只是成长在和平的国家。今天,我们在机场走军人优先通道时,请不要忘记,这份荣光来自无数军人的鲜血和汗水。明天,倘若我们不能保家卫国,又有何资格面对社会尊崇?”

  军营处处有学问,胡一帆时时理论联系实践。在他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摘录着军事体能训练课目内容和技巧,就连叠个军被,他也要总结出几句口诀。

  这不,射击训练开展没几天,胡一帆又跟班长讨论射击理论。“如何排除100米距离上的视线误差?”胡一帆问得刁钻古怪,班长想了又想,给他讲起实战案例。

  初冬的靶场,寒风凛冽。胡一帆枪响靶落,5弹48环。迎着阳光,举起靶纸,胡一帆咧嘴直乐:“瞧,这就是理论的穿透力!”

  胡一帆学理论、讲理论、用理论,不仅照亮了别人,他自己也在学思感悟中焕发出别样光彩。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384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