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素材 “应该学会说不”是一道伪命题心灵鸡汤

2019-01-05 07:58:59  阅读 117 次 评论 0 条

  当你遇到需要拒绝的情况时,你敢说“不”吗?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遇到需要拒绝的情况时,54.3%的受访者敢于说“不”,14.2%的受访者不敢。60.4%的受访者担心说“不”影响与对方的关系,73.1%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学会说“不”。

  “成长,从敢于说不开始”、“敢于说不,善于拒绝”,类似的“箴言”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不少心灵鸡汤文,也热衷于表达这样的主题。而这次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敢不敢说不”的问题确实在困扰着不少受访者,七成以上受访者称应该学会说“不”,就是一种直接体现。

  这里的“应该学会说不”,不是说要对所有人的求助都说“不”,而是单指“需要拒绝的情况”。这看似限定了说“不”的范畴,但仍然显得标准模糊。

  到底什么是“需要拒绝的情况”?那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当然一眼就能看明,但生活是复杂的,很多来自他人的请求难以简单定性。一种被大多数人同意的回答是:不在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内,且帮忙后对自己没好处的事,就可以拒绝。可即便这样,也无法构成“应该学会说不”的绝对理由。要知道,不少时候,帮助他人、答应别人请求,并不能用对自己有无好处来作“必要性”认定。人生存于社会之中,意味着协作、互助必不可少,如果仅凭对自己是否有利来形成价值观,很难说不会影响到社会的协作程度与道德发育。

  为什么不敢说“不”?调查显示,之所以不敢说“不”,58.0%的受访者是碍于情面,不愿丢失面子;54.9%的受访者感觉活在别人的印象中,不愿丧失他人的好评和好感;41.5%的受访者在对别人有求必应的“讨好”中,充分感到自己的存在价值……这些理由,看似都指向个人人格的不够“独立”,但却是绝大多数人不得不接受的社交常态。毕竟,通过对他人认同来获得某种价值肯定,既是人性使然,也是现实的社会规律。

  另外值得警惕的是,将一些原则性问题,比如官员的堕落、个人陷入违法犯罪的歧途等,也简单地归咎于个人没有学会说“不”,既显得轻佻,也有偷换概念之嫌。

  说到底,到底应不应该拒绝某件事,只要不违背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凭自己的好恶与利益考量来作出选择,对个人而言,可归为个体选择,与所谓人格独立与否关系不大,所以敢和不敢说不都应该获得尊重。至于原则性大问题,本就不是什么该不该“拒绝”、敢不敢拒绝的问题,因为法律、道德律已经对之有清晰界定。因此,屡屡出现的“应该学会说不”式说教,不过是一道伪命题的心灵鸡汤,并没有太多的实际价值。

  近日,广东肇庆初中一男生在街道中打母的视频在网上引发众怒。据报道,男生今年14岁,孩子的父亲在2008年因意外已经过世,其母患有精神疾病,因担心总跟着孩子,男孩这次对母亲动手是因为要零钱未果。目前男孩被“人肉”,不敢离校。

  对自己的母亲拳打脚踢,还拿自行车往其身上推压,男孩下手之狠引起公愤。好好教训一下“这臭小子”,似乎成了不少人快意恩仇的首选。但是,这样做真的能够拔其不孝、戾气的罪根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对于这名男孩、对于这个家庭来说,生活是不易且不幸的。父亲早逝,生活的压力和经济上的贫困,在男孩心里投下难以抹去的阴影。后来母亲又因精神疾病加重了家庭的困顿,加剧了男孩心里的不平衡。因为缺乏有效沟通,缺乏正确引导,男孩对家庭的不满全都宣泄到了残疾母亲的身上,哪怕是因为要钱被拒这样的小事。

  孩子不能选择父母,但孝亲敬老,不管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还是西方文化中,都有着相似的文化认同。这些年来,有关孝亲敬老的感人故事有很多,比如带着残病母亲求学的,比如骑着摩托或开车载着父母环游全国的。在我们的观念之中,家庭虽然贫困,但人们仍然要孝敬他们的父母,这是家庭教育传承下来的家风。

  沿街殴打母亲的男孩,在家庭教育上显然出现了众多问题。因为特殊原因,他无法通过父母的教导知道应如何看待贫困家庭的出身,没办法进行父母子女之间正常的沟通。对待这个殴打母亲的男孩,一些人以惯常思维出发,通过人肉搜索到男孩信息,声称要“教训”这名男孩,这种人肉搜索和言语责骂的教训,显然超出了矫治男孩畸形心理的应有界线。这既侵害了男孩的相关个人隐私,也可能直接侵害到男孩的人身安全,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男孩殴打母亲的问题。拳头举向母亲,男孩的行为应当受到谴责,但以暴制暴,只能激化矛盾。

  此时应该做的,是学校为男孩提供心理疏导,帮助男孩认识到殴打母亲的严重错误性,树立孝亲爱老的理念,这才是急迫和必要的,有助于防止男孩进行更加过激的行为。同时,据报道,这个男孩殴打母亲的行为已有两年之久,当地社区、儿童福利、妇联等机构,存在一定的缺位现象。

  洁净灵魂永远比打碎骨头更有效果,对殴打母亲的男孩进行心理矫治,才是标本兼治的正当举措。加强心理疏导和必要沟通,在生活上给予这个家庭更多细化的关怀,减轻、化解男孩的心理阴影,真正唤醒他的良知,虽然这些远比举起拳头暴力相向要难得多,但只有这样,才能对他的成长影响深远。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3853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