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宗月大师,节目里李敬泽老师说,他的俗名叫刘寿绵,原本北京西直门大街一半都是他家的产业。因为年轻的时候乐善好施,所以导致四十多岁的时候家产被骗完出家做了和尚。
老舍笔下的宗月大师,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不惜自己及家人受苦,也要帮助穷人。老舍在自己的一生中常常是以“宗月大师”的向善、助人做为自己学习和效法榜样的,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学大师,也正是因为有这位由富至贫先生的资助。
濮存昕小时候是个有残疾的孩子,由于右脚受到神经损伤,他无法像正常小孩那样行走,被同学笑话为“濮瘸子”。是北京积水潭医院的荣国威大夫,治好了他的右脚,使他能够正常行走,濮存晰说,荣国威大夫就是他生命中的“宗月大师”,如果没有他,就没有现在的濮存昕。
老舍跌宕不凡的人生,充满了曲折与不凡。他的人生总会与你产生共鸣,他的笔下总有万般心绪涌动,或活在当下。这本散文集典型而精致、可读性强、细细品味、其乐无穷。
五十年代,美国为了在冷战中占得上风而参与了越战,却令自己陷入了长达二十年的泥潭,不仅消耗了大量的财力,无数年轻人也因此丧失了性命。这首歌写于1963年,当时美国在越战的形势并不乐观,政府为了争夺国际地位不顾本国人民的意愿将更多士兵送入越南,目睹自己同胞满怀爱国热情地参军入伍却为了不必要的战争断送了性命,迪伦用他不卑不亢的语言表达了他对和平的思考,为无数同样不满的美国人发声。
关于这首歌,Bob Dylan说过这样的话“我认为最有罪的是那些看到不对的东西,心里也知道那不对但就是不愿正视的人。
朗读者蒋励,她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妇产科医生,曾经作为一名志愿者去到那些饱受天灾战乱之苦的或者医疗设施极端缺乏的国家和地区去提供无偿的帮助,成为了一名无国界医生。三年前她去了武装冲突频发的阿富汗,在阿富汗的100天里,她和她的同事们每天要接生将近40例的新生婴儿,在她身上体现出了一名中国医生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她把这首歌词送给那些在战争中降生的孩子们,希望他们将来能远离战乱,在和平的环境中遇见自己美好的未来。
鲍勃·迪伦是半个世纪以来影响力无出其右的艺术家和音乐家。本书是他历时三年在打字机上亲手敲出来的回忆录,记录了自己生命中种种非凡的时刻——初到纽约,签约哥伦比亚,遭遇创作瓶颈等等。
柳传志将父亲赠予自己的一句话“只要你是一个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么行业,你都是我的好孩子。”送给自己的儿子。这句话在柳传志的一生中,不论经历坎坷、天上地下、水中火中,这句话都给予他勇气,直面任何环境,坦荡应对。
在这篇致辞中,没有提及一个“爱”字,但字里行间无不体现了对儿子的爱,道尽了一个父亲的心声。正如他所说,“做父母的,有什么比儿女生活幸福还幸福的事呢?”
1933年大四的朱生豪遇见并爱上了比自己还大半年的大二学妹宋清如,之后10年时间,他给宋清如写了大量情诗。原本生活中沉默寡言的朱生豪,将所有的幽默和孩子气都写在了情诗中。真率的语言,直白的表达,直到今天这些情书仍为人所津津乐道。
来自成都鲜花山谷的夫妻,周小林和殷洁,因为一个承诺,丈夫周小林用了10年时间,为妻子打造了一个1200亩的鲜花山谷。四季轮回,花开不败。
“我找到了你,便像是找到了我真的自己。如果没有你,即使我爱了一百个人,或有一百个人爱我,我的灵魂也将永远彷徨着。”他们朗读的这首诗,正像是这对60后夫妇的爱情。他们在茫茫人海中相遇,几十年如一日地相爱。
朱生豪、宋清如,一对才子佳人,柴米夫妻。他们因为诗而相知相许,在译莎苦旅中相濡以沫。十年苦恋,半个世纪的等待,一对诗侣短暂而又永恒的爱情绝唱。308封情书,封封感人肺腑,句句动人心魄,字字刻骨铭心!
《愿你慢慢长大》是刘瑜写给女儿的信。“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愿你一生一世每天都可以睡到自然醒。”女儿小布谷刚满一百天,她希望女儿能幸运地找到自己的梦想。她希望以后能和女儿成为好朋友,但愿意为她的独立而叫好。
当张梓琳遇见自己新的角色:一位母亲。从不寻常到寻常的角色转换,她说最大的改变就是内心更为柔软。通过朗读这篇《愿你慢慢长大》,张梓琳分享了作为一位母亲的惊喜和感动。
他们用世间最珍贵最绵软的爱写就的家书,是送给下一代的脉脉叮咛,更是一颗颗坦荡炽热的心走过遥遥岁月的回响。
许渊冲先生在节目中分享了很多关于他翻译事业的故事,他回忆起自己翻译的第一个作品《别丢掉》,是为了追求一个喜欢的女同学。老先生朗读起其中的诗句时,情到动情处,依然热泪盈眶。讲起自己热爱的翻译事业时依旧充满热情,给自己定的“小目标”,是100岁前翻译完莎士比亚所有作品。
《奥瑟罗》讲述了威尼斯公国勇将奥瑟罗与元老的女儿苔丝梦娜相爱,却在阴险的旗官伊阿戈的不断挑拨下,出于嫉妒掐死了自己的妻子,后来得知真相而拔剑自刎。
《父与子》是郑渊洁写给儿子郑亚旗的,郑渊洁属羊,郑亚旗属猪:“我是羊,我生了一头小猪,我感到幸福和惬意......我爱我的小猪儿子。如果他是鸡或是蛇或是兔或是老鼠,我一样爱他,一样让他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因为我是他爸爸。”
这篇文章满怀了一个父亲对孩子的爱,同样也适用于郑渊洁和父亲郑洪升,郑渊洁在《朗读者》的舞台上回忆,他把老师的作文题目改成《早起的虫子被鸟吃》,因为调皮被学校开除,而郑洪升只对他说了一句话,“孩子,没关系,我在家教你。”
郑渊洁,中国文坛传奇人物,有“童话大王”之美誉。本书首次揭露了著名作家童话大王郑渊洁成功的教子秘诀,对于现代父母在教育孩子方面将产生重要的启迪作用。
这就是母爱啊,如此刚绝,如此无回旋,她的爱可以摒弃一切,拂拭一切,不因着万物毁灭而更变!
第二位朗读者是聋哑人杨乃斌。小时失去部分听力的他,在妈妈的陪伴下走过了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母爱的力量多么伟大。他朗读冰心的《不为什么》,诉说了自己对母爱深深地感动和感谢:“献给我的母亲,如果不是她16年的陪伴,可能也就没有我的今天,当所有人都想要放弃的时候,只有她还一直坚持,一直鼓励我。”
冰心的散文体现着自己所强调的独特风格。她十分注重散文内涵的美。她的散文立意新颖,构思灵巧。在看似平凡的题材中,创意出奇,构局善变。这是由她的思想造诣和生活环境凝聚而成的美的情思。
在《百合花开》译文中,不事张扬的野百合,用自己的行动默默抗争,独行其道,终成“正果”:“它终于开花了,它那灵性的洁白和秀挺的风姿,成为断崖上最美丽的颜色。”当百合谷成为人们的“圣地”之时,每一朵野百合都能谨记第一朵百合的教导:“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
从2002年开始,蒋雯丽已经做了十五年的预防艾滋病宣传员了,她说当初只是有这样一个愿望,想做一些好事、善事,结果一做就是这么多年。她在节目中分享了与艾滋病患者“亲密”故事,将林清玄的《百合花开》献给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们,鼓励他们在逆境中抗争和奋斗,证明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本书是林清玄“安住身心”的清隽之作。时值台湾社会时代变迁,很多人沉沦于现实声色的征逐之中,传统精致文化被侵略、商人短视、伤残者诈骗行乞。林清玄说,“我的《心的丝路》依循这样的思考:如何在这样的现实世界中安顿身心,做世界的清流?”
《瓦尔登湖》一书,详细地记录了作家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的日常生活状态以及所思所想,他在小木屋旁开荒种地,春种秋收,自给自足。他崇尚自然,与自然交朋友,与湖水、森林和飞鸟对话,他追求精神生活,关注灵魂的成长,在自然的安谧中寻找本真的生存状态。
林兆铭18岁开始就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在广州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一个人负责接收、救治、饲养和放生野生动物。他对这些野生动物有着“瓦尔登湖式”的坚守,他说,我会一直陪伴在动物身边,这是我的职责。”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的记录,描绘了他两年多时间里的所见、所闻和所思。该书崇尚简朴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风光,内容丰厚,意义深远,语言生动,意境深邃。
《我愿意是急流》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山陀尔于1847年创作并题献给恋人的一首抒情诗,诗中用一连串的“我愿”引出构思巧妙的意象,反复咏唱对爱情的坚贞与渴望,向恋人表白着自己的爱情。
乔榛老师是配音界的泰斗。罹患癌症三十二年,三次复发,甚至已骨转移...乔榛老师说:是爱情和事业,给了他战胜病魔的最大动力!他讲述的是正是他在妻子的陪伴下抗击病魔,三次击退癌症的感人故事。
裴多菲的名诗《自由与爱情》在我国家喻户晓。由于鲁迅先生早年介绍,他是中国读者最熟悉的外国诗人之一。裴多菲的诗与民族传统、人民生活密切结合,与人民的斗争和命运融为一体。深厚的民族性与强烈的时代精神是他诗歌的两大特点。
一位风烛残年的老渔夫独自在海上捕鱼,接连八十四天都没有收获,终于,在第八十五天钓到一条大马林鱼,老人跟它搏斗了两天两夜,用鱼枪把它刺死;但在返回的途中,一拨又一拨的鲨鱼来抢夺食物,缺乏帮手和工具的老人虽然杀了几条鲨鱼,但大鱼也仍然难逃被吃光的命运。
最终,老人精疲力竭地拖回一副鱼骨头。残酷的现实下,老人只能躺在床上去梦里寻找往日的美好。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推掉了电视剧《借枪》,选择了连工资都无法支付的《钢的琴》剧组,王千源选择自己热爱的电影角色,他说:哪怕把碟拍下来,不放映,放一辈子,也要拍完。他作为演员的这种坚持,正如老人与海中的那个老渔夫。
海明威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他将自己顽强的意志融入作品,其笔下的老人象征着生活中一切无名的奋斗者,他卑微而弱小,却在困难面前,爆发出强大的力量。
“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泥泞诞生了跋涉者,它给忍辱负重者以光明和力量,给苦难者以和平和勇气。”迟子建的文字里,讲述的都是平常日子里的酸甜苦辣。生活在清爽、洁净的环境里,是人生的享受和追求,而这种理想的实现往往需要经历在泥泞中的艰难跋涉。
毕业于耶鲁大学的秦玥飞和其他几位名校毕业的同学,毕业后选择了回到祖国农村服务,成为一名村官,至今已是第六个年头。
“当我们的笔面对白纸不再有激情而苍白无力时,我们是否渴望着在泥泞中跋涉一回呢?”他们更愿意在泥泞中奋斗一回,在泥泞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迟子建散文》收录了迟子建的《水袖烟波》、《从山峦到海洋》、《一个人和三个时代》等作品。书中所选的散文,有迟子建对童年生活的追忆,有现实生活的写照。透过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她敏锐的才思和灵动的气息,让人感到回忆的醇香温暖。
这是麦家写给远在美国留学的儿子的一封信,“这是一次蓄谋已久的远行,为了这一天,我们都用了十八年的时间作准备;这也是你命中注定的一次远行,有了这一天,你的人生才可能走得更远……”在儿子青春期阶段,麦家感受到风暴般的青春躁动,好在他选择了理解和宽容,陪伴儿子一起度过青春期,他说:“当初我的选择,就是用我的力量来保护他,陪着他承受青春期的痛。”儿子最终不负他的期待,顺利地进入了大学,继续着人生的旅途。在这封家书中,不难感受到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对儿子未来人生的期待。
麦家把所有的叛逆,所有的青春,所有的执拗,都献给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这部耗费他11年创作的小说,也最终为他赢得了最大的收获。正如麦家在《朗读者》节目中所说:我对儿子的付出,他今后都会加倍补偿我。
“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上添一丝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蜡烛……”这篇小说用散文化的写法和第一人称的方式,叙述了孩提时代的“我”与奶奶一起生活的片段,充满着人情人性的色彩,是一个人对亲人的深情怀念,蕴涵了真实的情感力量。文中,温情的句子反复出现,祖孙之间的爱和温暖,溢于言表。
徐静蕾说,自从奶奶去世后,一下了改变了许多,忽然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可见她对奶奶的感情之深。在节目中,徐静蕾为奶奶深情的朗读,仿佛让我们穿梭回孩提时代,夏日的夜晚,靠在奶奶的腿上,数着满天的繁星,听着那些古老的故事。
《奶奶的星星》收入了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代表作数篇。史铁生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承受着死亡的压迫,也许是因为这样,使他对生命的思考十分深刻。他的文章,向来是真击内心的,真诚的文字唤醒了每一颗有过相同体验的心灵。
一篇不足百字的陋室铭,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它告诉人们:尽管居室简陋、物质匮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实,那就会满屋生香,处处可见雅趣逸志。
热爱汉字的理查德,用20多年时间、30万美元的个人积蓄,整理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将5000个左右的汉字字源放到网上。因为在中国研究汉字,理查德没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朗读一首《陋室铭》,感谢母亲一直的支持,也希望告诉母亲,他为汉字贡献所有,但因为是他一生的追求,他乐在其中。
刘禹锡,字梦得,是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通过他的一首首诗,我们可以感受他人生中的得意与失意。
《如果》是一首相当励志的短诗,诗人拉迪亚德·吉卜林在写给儿子的诗中,写出了成功背后所包含的心酸、磨难和痛楚,如果我们能正视人生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勇于接受挑战,即使失败也不用害怕,大不了从头再来,总有一天成功会到来。困难之下、磨砺之后,你终会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郭小平,是国内唯一一所艾滋病患儿学校临汾红丝带学校的创办人,十几年来他把全部的爱和精力都投入到了这些一出生就遭遇不幸的孩子身上。在创办这样一所学校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会承受种种压力和困难,但正如诗中那样,成功的路上难免有困难,而我们要选择正视它,克服它。
吉卜林二十四岁的那年,他从印度出发,开始了漫游世界的人生之旅。在东南亚的缅甸、新加坡盘桓,在香港、广州留下匆匆足迹后到达日本,接着横渡太平洋登上旧金山海岸,游历了夕日大不列颠殖民地美国。这就是他在游记《从大海到大海》中给我们描述的旅行。
《背影》是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朱自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他的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对李亚鹏来说,女儿李嫣是上天给他的最好的礼物。他说,最好的教育就是言传身教,“教育真的是有方法的,但如果缺少了爱,一切方法都是教条。”十几年时间,女儿嫣儿撕掉了唇颚裂儿童的标签,成长为了一个阳光自信的女孩儿。在这一过程中,作为父亲的李亚鹏都以爱和言传身教的教育陪伴着她的成长。而这种教育方式和李亚鹏的父亲对自己的教育息息相关,父亲曾送给他一句话:“人不可以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在节目中,李亚鹏将《背影》献给自己的父亲,表达了对父亲的怀念和感恩。
朱自清的散文,清秀隽永、质朴腴厚、激进深邃,有着鲜明的时代印记,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旨趣。他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在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
“一条宽阔的缺乏风景的街道,除了偶尔经过的公共汽车、东风牌或解放牌卡车,小汽车非常罕见,繁忙的交通主要体现在自行车的两个轮子上。所有人都知道,看到自行车的海洋就看到了中国。”苏童在文章中描写了自己童年的美好回忆,和对过去岁月的怀念:时代在变化,以飞一般的速度前进,不光是自行车,好多东西都会变,但都会成为经典,过去旧显得尤其珍贵。
胡玮炜是摩拜单车的创始人,从创意产生到第一辆摩拜单车出现在城市当中,她用了十个月的时间。现在,单车已经成为北京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她说,“如果一个城市是适合自行车骑行的话,那这个城市的幸福指数,一定非常高。”通过朗读苏曼的《自行车之歌》,胡玮炜深情阐述了自己对自行车的喜爱,也唤醒了我们心中的单车情节。
该书讲述了作者在苏州街头晃晃悠悠成长的南方童年。行船、流水、城北的桥及夏日街头三三两两的人群等弥漫着南方水气氤氲的生活让人悠闲中又感觉说不出的怅然。全文细腻写实,线.倪萍——《姥姥语录》
倪萍曾是一代人的春晚回忆,她的声音陪伴大家度过了13个辞旧迎新的日子。然而在2004年,倪萍4个月大的儿子被诊断出一种罕见的疾病,如果不治疗,他的眼睛就会慢慢看不见,甚至会死亡。倪萍为了儿子赴美求医,退出央视的舞台。2014年,倪萍又重回央视舞台,对倪萍来说,守候她的观众是失散多年的“礼物”。在《朗读者》的舞台上,倪萍朗读了自己写的《姥姥语录》,以此感怀那些和99岁姥姥一起的日子,也将这些话献给陪伴她慢慢长大的电视观众。
前女排运动员赵蕊蕊在职业生涯中多次受伤,受伤期间,她也曾抱怨过命运的不公,“我不停地问为什么,可是我没有答案......还好,我比较喜欢看书,我觉得书籍给了我很多力量。”在毕淑敏的《握紧你的右手》中,她似乎找到了答案:“命运是我怯懦的盾牌,当我叫嚷命运不公最响的时候,正是我预备逃遁的前奏。”她不再以抱怨去生活,她学会了用感恩的去面对生活。退役后,她转型成为了一名职业作家,四年前,更凭一本科幻作品斩获了第四届全球科幻星云奖最佳长篇科幻小说银奖。
赵家和教授倾毕生积蓄捐助西部贫困孩子,却不愿讲出自己的名字,仅以“一位清华退休老教授”的名义和同事陈章武教授共同成立了兴华青少年助学基金,资助贫困学生。生前,赵家和教授是个极其节俭的人,在被查出绝症晚期后,他不肯用进口药,不肯住大医院,只愿住在清华校医院里。在生命的尽头,赵家和教授捐献了遗体。赵家和教授将自己的一生作为礼物送给孩子、送给社会。在朗读者的舞台,赵家和教授的学生、朋友深情朗诵了《让我怎样感谢你》,道出了对赵教授深切的敬爱和感谢之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