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决定状态 心开才能路宽

2019-01-07 08:40:03  阅读 160 次 评论 0 条

  问:2007年,你就提出要搞“心态建设”,当时这个话题并不像今天这样热门和受到广泛关注,当初是基于什么原因呢?

  答:是一串数字刺痛了我。我于2006年底调到宁乡县人民法院任院长。当时全院进行健康检查,92%的人或多或少患病,其中3人被确诊为癌症。而从2001年到2006年,宁乡法院在职患病死亡的就有4人。这些数字触目惊心!我们通过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到,基层法官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党和政府高期望、人民群众高要求、案件成倍增长、纠纷复杂难解、职业保障难尽人意,使法官常常处于压力与焦虑中,身心疲惫。这不仅直接影响法官身心健康,也影响司法形象和司法公信。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改革体制,健全机制,强化职业尊荣,优化环境;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全员加强心态建设,正确对待矛盾和困难,强化责任,适应社会,快乐工作,愉快生活。

  问:一般人看来,公、检、法、司等政法部门是令人羡慕的权力部门,也需要搞“心态建设”吗?

  答:不错,在常人眼中,公安维护治安,检察反贪反腐,法官着法袍、敲法槌,生杀予夺之机全在槌起槌落之间,的确风光无限。但风光背后的压力,谁又能知?2009年12月,衡阳市公安局某副支队长段某饮弹自杀,年仅40岁。据我们调查了解,段工作上进,口碑极佳,心理压力太大是自杀的主要原因。2010年3月,湘潭市岳塘区人民法院审判员刘某上吊自尽身亡,终年38岁。他在遗书中最后几行写道:“工作压力大,很累,不如死了算了,再见!”政法系统是矛盾集中的地方,从业人员的巨大压力一旦无法及时释放,就易发生恶性事件和悲剧。近年来,这样的悲剧时有耳闻。因此,政法职业心态建设不但要搞,而且还非常迫切。

  答:我们于2008年在全国法院系统首家设立“法官心态建设办公室”和“心理咨询疏导室”,到目前已和法院干警谈心300人次,走访干警家庭100余人次,为干警解决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50件次。这些工作,让很多法官卸下了思想包袱,释放了心理压力,提高了工作积极性,增添了生活信心。

  我院还逐年开展“法官心态建设与司法形象年”、“法官心态建设与司法责任年”、“心态建设与司法和谐年”主题活动,即通过组织发动引导、建立目标、培育载体、探索方法以及个体自我调适、自我修炼、自我提升、自我养成,使大家拥有积极向上、阳光坦诚、乐观健康的心理品质和心态模式。

  心态建设针对全体,重在预防,注重积极正面建设,因而比心理咨询、心理干预层次更高、效果更好;心态建设不仅借助心理学、医学手段,还注重社会科学指引,注重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和价值导向,因而比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内涵更丰富,更易于为当今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公民个体所接受和认同。所以我们把心态建设定位为“心灵治安综合治理”,正好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对应。

  答:今年4月,我院又组织了一次健康检查,155人中体检基本正常的达到50%以上,比3年前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且没有一个患癌症等重病的,3年来没有出现一个在职干警死亡的现象。这令人欣慰。另外,全院收结案数连续3年创历史新高,由2006年的3000件上升至2009年6000余件。近3年来,我院荣获“全国巾帼文明岗”、全省“司法绩效考核先进单位”等7项国家级、12项省级、100余项市县级荣誉。

  答:我们进行“心态建设”,不仅仅停留在法官自我调适和改变上,也不仅仅止步于法官公正高效断案上,我们还把心态建设延伸到诉讼领域,引导当事人正确对待纠纷和矛盾,最终实现“和谐诉讼”。在立案大厅和调解室,放置“和谐诉讼好心态”的小册子,上面印着有利于化解纠纷的民间格言、谚语;在法院走廊等公共场所也悬挂着相关格言谚语,让冷冰冰的法律变得更有人情味。

  有这么一个案子,原告曾某某和被告闵某系祖孙关系,因一起财产损害赔偿纠纷诉至法院,她们在法庭上情绪激动、互相责骂,难以让人相信这还是一家人。承办法官没有急着去下判决,而是给她们讲述一个历史故事。清代宰相张英的家人和邻居因宅基地发生纠纷,写信给张英请求帮忙。不料这位大宰相挥笔写下“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谁见当年秦始皇”。他的家人于是退地三尺,邻居深受感动也退地三尺,这就是今天安徽桐城有名的“六尺巷”的由来。当事人听到这个故事陷入沉默,法官紧接着从亲情入手做工作,终于让双方打开了心结,心平气和地达成调解协议,并携手而去。

  问:“心态建设”产生的社会反响如何?新华网报道说“心态建设受到中国司法高层关注”是指什么?

  答: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江必新也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认为“宁乡法院加强法官的心态建设,这在全国来说是具有开创性的一项工作。”“有利于法官人格的自我完善,也有利于提升法官的精神境界,从而能使其以正常的心态,甚至是非常高的境界来为人民司法,为大局服务。”

  湖南省高院院长康为民非常重视,邀请我5月7日到省院机关作了汇报讲座,并指出:“要把心态建设纳入到队伍建设体系中去;宁乡法院提出的心态建设课题,值得在全省法院总结和推广。”

  问:我们注意到,您5月份在省内几所大学讲座时提到“富士康事件”,为什么会想到讲“富士康事件”呢?

  答:心态建设不仅仅是某个行业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的问题,是全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当前,我们国家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摆到了十分突出的位置,如果把“心态建设”与这些有形世界的建设摆在同样的位置,那就十分全面了。事实上,心态是个无形世界。无形者,更广大、更深邃、更复杂也。因而,“心态”就更需要下大气力进行建设了。国家和社会、行业和集体、家庭和个体都需要对“心态”这个无形世界进行建设。不仅仅是法官这个群体、政法队伍这个群体面临困惑和压力,其实各行各业都面临各自不同的困惑和压力,都需要进行“心态建设”。制度规范、规则指引是基础,但心灵引导、文化指引更不可缺。

  “富士康事件”给我们敲响警钟,如果我们忽略人的精神需求,在管理中只单纯追求效率和效益最大化,见物不见“人”,见利不见“人”,企业难持续发展,经济不可能科学发展。

  当然,针对个体来说,我们倡导积极的生存态度,强调要适应社会,只能以积极的方式促进某些不合理的东西改变,而决不能采取轻生的方式,“以死抗争”万不可取。我在湖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等高校讲座时说了几句顺口溜,深得广大师生认同:“跳楼不如跳个槽,留得青山有柴烧;适者生存智者胜,心有阳光人生好!”我觉得活着才是硬道理。活着才有希望,才有可能去改变和创造未来。自杀也是违法,违反自然法。人没有伤害他人生命的权利,也没有伤害和处置自己生命的权利。

  答: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从心开始。人的和谐最重要的就是内心和谐与精神的和谐。著名学者季羡林在总理看望他时说:“有个问题我考虑很久,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我们倡导的心态建设,就是要做到人内心的和谐,人内心和谐了,人个体是阳光的、健康的,我们的社会和国家也是阳光的,蓬勃向上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心态建设可以帮我们通向和谐之路。

  答:现代社会价值多元化,人往往要扮演多重角色。我个人爱好很简单,除了做好本职工作,8小时之外就是锻炼身体和学习思考。我不打牌,少应酬,也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学习、思考、写作和讲学、交流了。

  马贤兴,1962年生,浏阳市人,硕士研究生,中南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特聘教师。2006年12月任宁乡县人民法院院长。

  近年来,他针对部分司法工作者浮躁、困惑、失衡现象,开始对“心态建设”问题进行思考,出版了《法官心态建设漫谈》、《政法职业心态漫谈》等专著。2007年,宁乡县法院率先在全国政法系统推行心态建设。

  马贤兴先后在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湘潭大学、清华大学、国防科大、国家法官学院等全国知名高校和湖南、辽宁、青海、广东等省市政法单位作过有关“政法职业心态建设”讲座30余场,受到广泛关注,获得共鸣、认同和好评。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3871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