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美文》秉承“文字感动生活”的编辑理念,发扬“诚恳、自然、质朴、亲切”的编辑风格,荟萃中外美文经典,辑录现当代优秀时文,精选文章,精选内容,与读者共鸣经典、分享精品、同述感动。
不唯名家,但求名篇;不拘篇幅,唯求美文;不唯形式,文道并重;古今兼容,情理为重。
阅读留言——共鸣经典,感应心灵,针对本刊所发文章,表达你阅读后的真实感受。
首发原创、国外报刊的翻译作品60元-200元/1000字;普通推荐文稿20元/篇(荐宝类据稿件实际情况定);阅读感悟20元/100字。
这个不用填写,系统自动会显示。但是有个小窍门,如果你在“选项”的“个人资料”里填好了你的名字,那么别人收到的邮件的发件人就会自动显示成你的名字,而不是一堆字母。
个人觉得,经常投稿的人应该注意这个细节,这是打造你的品牌。最起码让编辑一眼看到你的名字就对你有印象,如果你再次投稿,在众多的稿子里,编辑肯定会优先看你的稿件。
要特别注意邮箱名称里下划线(_)、@(shift+2)的写法,最近就老碰到说《经典美文》原创邮箱不存在的一些新作者。
个人觉得,就算要一稿多投,也不需要一下在这一栏里一气写上几十家报刊杂志的邮箱地址。如果你是编辑,看到收件人里一堆的地址,后面跟着系统显示的“还有17个联系人”的这种投稿,会怎么想怎么处理?
1.在主题上只写上“查询”两字的,我知道这不是投稿邮件。可主题只写上“投稿”这两个字,我就无言了。因为我们公布的投稿邮箱主要就是用于投稿。
2.“xx省作家、诗人、记者,该省作协会员,跃居x年《xxx名人榜》的xx投稿”,如果想达到让人一眼就反感的效果,你想得没错,这个主题它完全做到了。主题不是个人简介。
3.以文章第一句话为主题的、个人地址为主题的、写“不看我的文章你就死吧”这样的话为主题的……
主题,其实就是让收件人以最快的速度知道这封邮件写了什么,很简单。这样的投稿主题“《那年的长街》(散文 1200字)”、“美:《那年的长街》(散文)”就做到了,一目了然。
段前空两格这是最起码的。发表了的千字以上的通篇文章,孤陋寡闻的我只在某年“新概念”出版的书上看过一次。
题目黑体小四,正文宋体五号,字体颜色黑色(其实默认设置就行,不用改)。文章五百字就五百字,相信我,它绝对不会因为字号用了二号就成了一千五。还有,字体颜色不用黑色,用其他深色也可以,但用白色、亮黄色的就太……
文章配上网络图片发过来的作者,个人十分感谢图片缓解了我的视觉压力,但我的网速和我的时间,完全不赞成。
对于用代码页投稿的大侠,我表示一百二十分的崇拜,但就是普通的文字投稿,犯得着让我再在记事本里倒腾一遍出来看吗?
常说“文章后面就是样刊和稿费”,地址至关重要,姓名和笔名绝对要标注清楚。
邮编不写,那我花点时间去搜索查询。但只写一个几年几班或某某街,省、市、县都不写,我就没辙了(有时看邮戳,按着能搜出来,可这是少数)。请记住,就算你所在的那个班级那个街道的名气大到火星人都知道,也还有某个地球人不知道,比如我。
看简历更了解作者,也有利于编辑与作者的交流,是不错的方式。你可以告诉我你已经发表了几百万字,也可以告诉我有哪些刊物曾刊发了你的文字,但精确到某年某月某日发表的文章列表就不用给我了。相信我,我平时真的会看很多书(实在没看到,有搜索引擎),只要你真的有这些成就,我就绝对会了解到这个名字的含金量。
当然,刚起步的作者完全不用为这个烦恼。因为就算某人“得过文学界里几十项大奖,上过无数名人排行榜”,只要前面那篇稿子不能用,一样是要被枪毙掉的。
在某作者的作品的后面写上该作者的名字,再写上自己的名字,叫推荐。在自己的作品的后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叫原创,有时是自荐。
但在别的作者的作品的后面写上自己的名字,还非得说这是原创。那就回去问问小学老师,抄课文十遍、仿写课文、自己写一篇作文,到底是怎么回事。
只一封邮件的话,自然不会吝啬发回执的那点时间,但面对众多的稿件时,我只能说,抱歉。因为在网速慢的情况下,发一封回执和打开一封新邮件的时间差不多。
你没有收到已读回执,不代表编辑没看你的邮件,而是编辑取消了发送已读回执。
把准杂志风格。对于投第三者血案这类的稿子给《经典美文》,还要追问为什么不用的作者,我表示沉默。
支持我们,就请轻轻点一下底部的广告吧,几分钱也是爱呢,所有广告费(其实极少,但也是我们唯一的收入)将全部发放给义务编辑。。。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