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来源于明代的大土豪沈万三,据说当年财产被充军后,他的钱也跟着飞走了,于是人们用扫帚把钱扫回箍桶巷,这条被扫帚划过的小巷就此名为扫帚巷。
扫帚巷位于南京中华门外,里面卖的都是日常用的扫帚等便宜货,它旁边相连的雨花路,过去是南京热闹非凡的“米行大街”,这才是达官贵族经常的光顾之地。相比之下,这些便宜货自然是看不上了,所以是自然是要靠边站的。
鼓楼堪称南京明朝时的标志建筑了,老南京对于“暮鼓晨钟”有着许多美妙的传说,在每个黄昏和黎明,随着鼓楼的击鼓声响起,浑厚悠扬的鼓声传遍南京的大街小巷,城中的百姓按钟鼓声起息劳作。
所以试想一下啊,如果你不小心登上了鼓楼的城楼,引颈高唱一曲,那回声一下就在城里四散开来,而且声音传播的很远,城里人都能听得见,于是这个典故就诞生了。
南京的“养虎巷”里真的曾经养过猛虎,连名字都是朱元璋起的,据传当年定都南京,一些身躯过于庞大,或是野性未驯的老虎猛兽,都被安置在皇城之外。一来是作为他的皇家动物园,二来养的老虎做成的虎骨酒,还可以治病。如果是在从前,你敢住在那儿试试看?
南京明代的城墙声势浩大,前后建成历时21年,所用的大砖也是相当讲究,都是按照一定的规格烧成。为了供应建造南京城所需浩大工程的城砖,现今雨花路西首的“窑湾街”,就是当年就地烧砖的地点之一。
为了保证工程的质量,砖侧都打印上有砖造工匠和监造官员的姓名。如不合格,立即退回重烧,再不合格的话就要治罪。一时间,没有人敢偷懒而怕牵连到自己,所以在窑湾街里出来的砖,每一块都质地精良定了型的现成品。
传说农历十一月十五,子夜12点,如果站在夫子庙文德桥上,可以看到桥两侧的河水中各有半个月亮。于是这天,南京人都来看半边月。桥上都是人人人,哪受得了这么大压力,突然桥东的栏杆发生坍塌,几十个人掉下河去;好不容易爬上了桥,突然西面的桥栏杆又飞了出去,人们又一次翻入河中,从此以后,南京人再也不相信了这座不靠谱的文德桥。
七家湾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东南,很早的时候是牛羊屠宰的一条街,狭长的巷子里尽是大量的家庭屠宰场,后来才有了现在的老字号美食。那时的七家湾曲径通幽,巷子窄得只能容的下几个人并肩进出,所以你若是带着长长的竹竿来到这里,自然是不能全身而退的。
陡门桥原址在仙鹤桥和红土桥之间的升洲路上,现在已经被填平了。说起这个典故,小楠开始也不太明白,为什么叫陡门桥的筷子两头忙呢?原来那是因为陡门桥原来有很多的蔑匠,蔑匠做出来的筷子两头都是圆的,拿起来不分上下。
颜料坊,位于秦淮区老门西内秦淮河东侧。据明《正德江宁县志》记载:“颜料坊,在草鞋街东,即古西市,东接铜作坊”。顾名思义,古时候,这里就是人们染云锦,染丝的地方,若是大过年的,烟花爆竹燃起来,听着隆隆的炮仗声,五颜六色的染料沾湿了你的衣襟,满满都是古装动作片的既视感啊。可惜这样的场景你们再也见不到了,留给人们的是拆除后的房地产。
土城头是南京明城墙外郭的遗址,环绕整个南京城。那时因财力有限,城墙是用土筑的,只在险要处才用砖砌一部分。光秃秃的建筑,站在上面,正宗四面来风。额,敢在这上面如厕的,那才是真好汉,请自行脑补一下该场景的画风。如今南京市郊还有土城头路、土城头街等地名散布在各处。
这个就不言而喻了,众所周知,鸡鸣寺是南京最古老的梵刹之一,自古有“南朝第一寺”,“南朝四百八十寺”之首寺的美誉,是南朝时期中国的佛教中心。既然都说了是佛教胜地,里面全是削发为僧的大和尚,要梳子有毛用啊。
五龙桥就在南京的明故宫南,它是明御河上的主要桥道,沟通着御道街南北。它是明代初年的原物,算起来,至今已有很多年历史了,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老古董了。
钞库街东北起文德桥,西南至武定桥。明代的时候,这里是国家金库——宝钞库的所在。因为和钱财相关,后来在坊间,也成了家庭小金库的象征,人们说起这句歇后语,讽刺那些天天在家里守着自己的小金库,就像是个守财奴一样,没有出息的人。
扇骨营位于南京市秦淮区通济门外九龙桥东南,是一条古街道,西起通济门外的龙蟠中路,东至扇骨营小区。从明朝时期,这里只制作扇子骨,它是中国的制扇中心,当地居民以制作扇子骨为业,做出来的扇子是没有扇面的。久而久之这里便被命名为扇骨营。
反映了南京唐宋时佛教寺院繁多的盛况。“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京南门外,现在江宁区、雨花台区一带,曾经寺庙林立。“出了南门”,“尽是寺”。“寺”谐“事”,这个歇后语形容人事情多,很烦人 。
南京有许多城门,挹江门是最靠近江边的城门之一,江风吹过来,城门上的旗子当然要“甩一甩”才能迎风招展了。同样地,“甩”也是道地的南京话,这种妙语也只有南京人才懂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