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表达一种观点时,为了增加自己观点的说服力人们常常喜欢引用名人的语录,尤其是一些成为格言警句的语录。
在表达一种观点时,为了增加自己观点的说服力人们常常喜欢引用名人的语录,尤其是一些成为格言警句的语录。说到教育问题,孔子、蔡元培等人的观点常常被引用;谈到科技问题,爱迪生、钱学森等人的名言就被高频率地引用。在信息网络化传播的时代,引用名人话语的现象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但人们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名人语录的引用是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例如,爱迪生关于天才的论述就被掐头去尾地赋予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含义。因为是名人说的就是正确的,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思维定势。
大众传媒中,名人名言漫天飞,名人语录被曲解,被错误引用的现象比比皆是,普通读者很难识别这些名人语录的真伪,以讹传讹的现象自然就难以避免。既然这样,为什么五花八门的名人语录还是深深影响着我们的公共话语空间呢?
第一,这是人们追求“简约化思维”的结果。在信息化时代,多种多样的观点令人眼花缭乱,不知所从,人们必然寻求简单的路径得到结论,在名人的话语里找依据当然是最方便的,这时候一句名人的“名言”,就传达了一个“真理”,就让人们得到了想要的“结果”,这省去了多少思考的麻烦呀?第二,名人名言可以让媒体语言具有华丽的“外表”。我发现很多观点其实都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但为了增加话语的影响力,作者会引用名人的观点作“包装”以增加可信度,这样可以让自己的观点显得有“依据”,也似乎更“正确”,这实际上是作者对自己的观点缺乏“底气”的表现,同时,它的意义在于迎合了缺少批判性思考能力的人的阅读需要,让“跟风”成为一种“自然”的行为。第三,名人语录出错却又被人们相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读者很难查证真伪。公共媒体上的名人话语,不像专业的学术观点,它一般是直接陈述,不用标出引用来源,交代复杂的知识背景,名人语言的表述基本没有学术规范的约束,这是导致名人语录频繁出错,误导公众的原因。
是的,名人的语录和格言警句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很多名言本身就是人类文化的积淀与结晶,它以一种通俗,简洁的语言模式引导着人们的行为,这就是它真实存在的理由。但是缺乏特定“语境”,甚至经过刻意删减过后的“名言”就会失去它本真的含义成为一种虚假的名言,误导公众的认知与行为,在传播媒体多元化的今天,在大众心理普遍浮躁的年代,对名人名言我们在尊重的同时还是保持一点疑惑与谨慎,不要在一些虚假的“名言”面前丧失我们的理性精神。这是网络化时代媒体读者应有的素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锐财经网无关。锐财经不对文章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锐财经网郑重提醒:投资有风险,决策须谨慎。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