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文应激发孩子兴趣 有意思比有意义重要

2017-12-31 07:27:57  阅读 129 次 评论 0 条

  “赏能教育”是2011年教育领域的网络热词,旨在引导孩子认识到“我能行”。

  让孩子说“我能行”,不容易。就拿作文来说,咬着笔头、苦思冥想,孩子们焦虑不已:什么才是“有意义的事”?哪个事称得上“难忘”?《一个我佩服的人》能不能写调皮捣蛋的同桌……

  于是乎,各种“模板作文”应运而生。譬如“总分总”的结构;譬如“美句开篇+排比罗列短小故事+抒发感想结尾”的套路;譬如写难忘的事一定是“我学会了做饭、骑车”,写结尾一定是“通过这件事,我想到了……”

  有报道称,一个班上50多名同学的作文大同小异,就连其中的结构、事例、华丽句子也如出一辙。此事本应引起反思,但有老师沾沾自喜:模板作文让孩子们认识到了“我能行”。

  此言差矣!赏能教育的立足点应该是激发孩子的兴趣。对孩子来讲,作文“有意思”比“有意义”更重要。八股般的模板作文,让学生在学会“我手写我心”之前,便先成了复制、粘贴、模式化思维的高手。童真、童趣何在?创造力、想象力又何在?

  返璞归真应是赏能教育的至高境界,就作文而言,应该教给孩子写眼中所见、心中所想,写出真情实感、真心实意。按照模板,每个孩子虽都能依葫芦画瓢,写出“如有雷同,实属巧合”的习作,然而,孩子们创作的冲动、表达的激情、思考的动力……还未待激发,便被一块块“模板”掩盖、固化了。通过模板作文,孩子们写“没”了自己,“真话不会说,假话不脸红”的“能力”却培养了不少。不经意间,“赏能教育”变成了“造假教育”。

  教育,终究要唤醒人们自身的潜力,带来真正的发展与提高。模板作文与赏能教育南辕北辙,泯灭的恰恰是天性,失去的肯定是能力。

  中学生写作文深陷公式化和技术主义的误区?2011.12.27

  依我看#小学生写扶摔倒老人作文只得5分#这件事,我认为老师有对有不对。说对,是因为学生写作文应写实事,不该虚构。老师的评语也道出社会现象,透出对社会的不满。说不对,是因为老师的评语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及作文水平的提高。如此看来,谁也没错,错的是这个社会。

  【叶开:生命中不能承受的好人好事】2011年底,江西南昌红谷滩新区一所小学搞了一次语文单元测验,最后一道作文题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好人好事的作文。这个报道引起了很大的争议,直接就抵达了道德层面。教师这么教,学生这么写,不很顺理成章么?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3920.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