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年后张爱玲被“伪文青”带上了热搜 伪语录流行浅阅读潮流下的假装深刻

2019-01-11 23:50:43  阅读 112 次 评论 0 条

  近日,明星马思纯在个人微博上发表了张爱玲的《第一炉香》读后感,遭到张爱玲书迷的“炮轰”,主要是劝告马思纯少看假张爱玲语录,多读原著。马思纯舌战张爱玲书迷,最终为用错语录道歉。

  中国娱乐圈文化素养被诟病不是一两天的事,明星“装文艺”的背后,是名人假语录流行、矫情文艺风占领市场的现状。从早些年的“青春疼痛”小说流行,到用“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等矫情文艺标题包装经典作品,在快餐文化的环境下,市场提供的文艺青年速成配方,总会有人买单。

  点评嘉宾:山东政法学院传媒学院院长蒋海升光明日报闵萧自媒体撰稿人赵大咩微信公众号槽值

  ■话 题:如今的很多人都爱装“文青”,其实真正有几个人能认真坐下来读一本书?以为能说上几句张爱玲语录就自带光芒了,可以看出,深度阅读正在逐渐退场,人们对于“金句”、名人语录的需求更强烈了。浅阅读的泛滥,所可能造成的社会独立思考的弱化,让更多的人无能力去辨识语录的真假。更糟糕的是,更多的人不再在乎语录的真假

  “张爱玲的卑微换不来她的爱人。低到尘埃里,一生只会发生一次。因为爱不是一个人的卑微,而是两个人的勇敢。”以上内容摘自明星马思纯在微博上发表的《沉香屑第一炉香》的读后感,而她也因为这一小段文字,成为了社交媒体热议的对象。而明星引用文化名人伪语录的笑话,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

  近年来影视明星在社交平台发布和引用伪语录的现象并非个例,不少明星都有因此成为话题或闹过笑话的经历。如舒淇曾分享莫言语录,里面“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赫然在列;演员靳东发文分享杀青感受,一大片文艺深沉的语句中被人抓住了小辫子;井柏然曾摘抄过杨绛先生流传很广的“名言”闹出笑话。但是,习惯引用伪语录,又不仅仅是明星群体的专利。一定程度上说,它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一种较为普遍的话语景观。

  语录体在互联网语境下变得流行,其实并不让人意外。因为互联网上的信息传播,本来就倾向于“短平快”,体现为碎片化。语录,往往字数不多,高度概括和精炼,恰恰满足了这种传播形式上的需要。而名人语录又能衬托引用者的“深刻”,所以就更易于被大众所接受。像一些明星喜欢引用语录,就不乏是出自人设的需要。

  伪语录的出现,同样与互联网的传播语境有关。虽然说互联网让信息传播变得更多元化,并具有内在的纠错功能,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由于互联网传播的即时化和规模化,它也强化了“人云亦云”“以讹传讹”甚至是“指鹿为马”的惯性。也就是说,一句错误的语录被传播开来后,它也很可能形成更大的“要错大家一起错”的奇观。特别像明星引用错误语录,本身就是对于伪语录的二次背书,可能引发更多的效仿。

  当然,将伪语录的受欢迎,全推给互联网传播语境的改变,是不公平的。更大程度上来说,伪语录的泛滥,与原著阅读式微,浅阅读、快餐式阅读的兴起,其实是同一问题的一体两面。

  明星们搬出名家作品,或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或表达对作家的喜爱,最终却暴露自己的阅读储备不足、甚至缺乏尝试的短板。

  有人会嘲笑他们附庸风雅,也有人会帮忙辩解:附庸风雅也没什么错,最起码还知道风雅之物是好东西呢。但其实真正让人不满的,还是“附庸”的态度和它可能的副作用:既然大明星们那么忙,缺乏真心实意啃书的时间,又何苦把这些东西摆出来,让粉丝得到了新的彩虹屁素材?

  中国娱乐圈的文化素养被诟病也不是一天两天,大众也不真的指望情况有什么改变,只是愈发反感表面文艺、内里草包的“文青”人设。

  被假文艺风裹着走的,除了网络上流行的伪语录,还有各大书店醒目处的“文艺风”图书。

  如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前几年出版的一本《风弹琵琶,凋零了半城烟沙》,既不是年轻的小资女作家的散文集,也不是写青涩的青少年男女恋爱的网络小说,而是鲁迅的杂文集。2016年,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曾出版《哇哈!这些老头真有趣》和《哇哦!这些姑娘好有才》。前者是“民国”名家丰子恺、老舍、鲁迅等的散文集,后者是“民国”才女林徽因、张爱玲、萧红等的散文集。这种靠书名博眼球的情况在诗词类的书籍中更为常见,例如《一剪宋朝的时光》《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李清照:人生不过一场绚烂花事》等。

  不仅仅是“假语录”,如果“标题党”移花接木到经典文本之上,就不可忽视其中暗藏的误导风险,更可能使青少年对经典的认知产生偏差。比如《来自切尔诺贝利的声音》是白俄罗斯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代表作,这是一部真实记录切尔诺贝利核灾难事件的作品。该书被引进到国内以后,却被一家出版社以《我不知道该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为书名。文不对题,让众多读者读完感觉莫名其妙。更有读者评论认为这样的标题降低了作品的整体格调,可谓是“因题害意”。

  作为90后,我年少时曾有读过白落梅、安意如的“黑历史”,书名很美但内容空洞。比如安意如的诗词解读类书籍一度在学生中很流行,通常使用堆砌辞藻的文字讲解古诗词背后的故事,故事的重点是缠绵悱恻、销魂蚀骨。这类书籍在情感表达上特别让青春期的学生易接受,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

  前人留下的很多精神结晶和文化宝藏都经过时间的考验,有太多人生百味可以体会。如果只能看到自我投射、矫揉造作的一面就以为这是经典的全部,未免可惜。

  你的文学功底并没有你输出的热情高。在快餐文化的环境下,人们遇到两句文艺语言便以为遇到了经典。比误用更可怕的,是这种环境下质疑精神的消失。

  近两年的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表明:6年来,我国识字者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其中2015年首次低于50%,国民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每年平均增长率为10.7%。这个调查结果,传递出两层意思:国民阅读率似乎还在继续提高;图书阅读率正在持续走低。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阅读已经被浅阅读、碎片化阅读所取代。

  如果一个社会只有碎片化的浅阅读,伪语录的流行就未尝不具有必然性。更进一步说,当阅读嫁接上知识付费等概念,尽管说它的确可能给一部分人带来了阅读效率的提高,但当阅读变成一种消费,它也可能给人制造一种错觉:只要买了某个知识产品,或者说一天浏览了多少公众号文章,就误认为自己真的在严肃阅读了。但一如伪语录的泛滥所折射的,快餐阅读的流行,很可能只是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更多的语录其中就包括不少“伪造”的。

  在炫耀自己东拼西凑得来的“伪知识”时,却也暴露了更多的肤浅和无知。纵然时代、技术再变,只有支撑我们求索、探究真理的求知欲,才能让学识、修养不是“皇帝的新装”,而成为真实的人生财富。

  所谓的“伪语录”,本质上是以名人的名义,烹制一些可“舒缓压力”“放松心情”“安置灵魂”的心灵鸡汤。心灵鸡汤的走红,与当下时代节奏加快,人们面对的社会关系、社会现象日益复杂,人们的压力较大需要释放调整有关。人们在面对诸多压力、挫折后,急于通过阅读精神“自疗”,实现心理康复。“心灵鸡汤”一般会隐藏掉真实的客观与艰难,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或浪漫主义的色彩,在犀利的社会观察家、真正的智者面前会显得浅薄、弱智,因而也受到许多批评、指摘。但从总体上看,“心灵鸡汤”的格调还是引导人们正面取向真善美,虽有深度不足、批判性不强的先天痼疾,但犹可作为舒缓人们心理压力、稳定社会系统的一种释放渠道,客观上说还有相当的存在价值,不必横加指责。

  当然,由于“鸡汤”内容普遍较为浅薄,部分制作者可能底气不足,需要依赖名人做招牌,来显示“语录”的深度,以招徕眼球,聚集点击量。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爆发式增长,“快餐式”阅读盛行,不断涌现的刺激性的、抓眼球的文章、视频、图片比比皆是,人们难以沉下心来“细嚼慢咽”地“沉浸式”接收,而以名人为招牌、貌似有深度的鸡汤语句在鱼龙混杂的信息洪流中会更显著、更吸引人、更能蹭上热点。这可能是“伪语录”盛行的原因。

  原标题:75年后,张爱玲被“伪文青”带上了热搜 伪语录流行浅阅读潮流下的假装深刻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39243.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