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曙光文笔相似朱自清?《日子疯长》适合当下快节奏生活的散文 北晚新视觉

2019-01-14 13:15:32  阅读 124 次 评论 0 条

  中国现代的散文,也有些很好看的作品,但有的读得有些累,有些又闲适得似乎又与当下快节奏的生活现状不够匹配,只有自称写给中学生看的朱自清,文章才既不累人又有意境,与这回读龚曙光有些相似。

  我感觉,《日子疯长》这本书的好看,主要在于作者格致、格局、格调的不同于他人,这才把一个出身县城、长在小镇、在新闻和出版行业卓有成就的文化人,打造成为一个出色的散文家。

  《日子疯长》的第七篇《少年农事》,写了“捉虫”、“打猪草”、“偷柴火”、“收野粪”之外,还弄了个专节写“弄鱼”。在弄鱼人的眼中,用籇有春夏季节之分,撒网有家塘野水之别,收取有早晚时间节点不同,花篮有堰塘河港放法之异,就是弄脚鱼,也有“放、打、摸、捡、捉、钓”等不同方法手段,作者一一写来,可就充满了生活的趣味。而老农祖父对这些事的态度,一是不贪多,不独享,对弄来的鱼,“祖父接过来掂了掂”,数量大致够一碗能摆出的菜肴,便吩咐今天收工,给别人家机会;二是留天道,行放养,有次作者“钓了十九只半斤大小的脚鱼,祖父说太小了,又提到塘边倒进了水里”。这无关宗教信仰,不是“放生”,这种质朴的生活观念,就这样在弄鱼的过程之中,使后辈孩子获得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文化传承。

  这才是我们所讲的格致。它源于生活,带有传统的文化意蕴,既有生活的吃喝住穿行为,又在具体的行为之上具有认知特点,有理性概括,有情感吸纳。人的认知与伦理态度,就是在这样的具体事件中逐步积累起来的。这里所讲的认知,也就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上,而带有形而上的意思。

  格致还有个内容方法、时空、个性问题,即使对外部世界有了认识的主动,着力之后,结果也会不同;再外化为文字,更有可能南辕北辙。这涉及的,是作者的眼界宽窄,一般说,看到的世界越大,可供选择的范围也就越大,其格局也就越大,写出的文章,张力也会越大,内容表达也就越多越深刻。

  比如第一篇《母亲往事》,在述说对母亲生命的体察与理解时,“母亲的人生行止,究竟是在且行且待中坚守,还是在且待且行中彷徨,即使是作为儿子的我们,也有不同的体悟和解读”,谁的解读是正确的呢?实在地说,可能同对,也可能同错;可能现阶段对,也可能谁都可以这么说就是儿子不能这样看;对错,本不能绝对化。自己还没有做父母之前和自己结婚生子之后,对于父母的认识,相差不可以道理计。外祖母那富甲一方的娘家与家道中落的婆家、母亲那黄埔出身而效忠蒋氏的父亲与她中道撒手的娘亲、出身根正苗红的父亲的逃亡与风暴眼中安然被各派革命者延请为座上宾的母亲……“旧俗的废止与新规的张立,故景的消亡与新物的生长,审美的倦怠与求生的决绝,顺命的乖张与抗命的狂悖……初衷与结果南辕北辙,宣言与行为背道而驰,良善和邪恶互为因果,得势和败北殊途同归”(《自序》),如果不对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历史和中国乡土社会民风民俗都有深入的了解与思考,这样的文字,是写不出来的。

  疯长的日子里,在湖湘地域更具体说在醴阳平原的社会中,有深深的良善悲悯和厚厚的质朴醇厚,有一种对安宁守常的向往坚持,有点儿保守,但更多的是审慎稳当。“无论住在哪段街上,居民大体各干各的,并不因眼红他人而改换行当,即使是祖上传下的生意与人重了,亦不会刻意地压价竞争,谁家是谁家的熟客,彼此都守个界限。街市上就这一些居民,只养得活这些商家,大家图个安安稳稳居家过日子,并无发财成贾的梦想”。从这里可以看到雍容有序的揖让进退,看到陶渊明式乌托邦的当代版本,看到儒家文化与社会生活的水乳交融。从前留下的原则自在,从前认识到的规律自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儒释道的传统,并不是在某种仪程里表达或学习,而是在乡村生活日子中、在醇厚有序的家庭中、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中、在流淌全身的血液中传承,全融化在乡土文化性格中,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言:“凡史迹皆人类心理所构成,非深入心理之奥以洞察其动态,则真相未由见也。而每一史迹之构成心理,恒以彼之‘人格者’为其聚光点,故研究彼‘人格者’之素性及其临时之冲动断制,而全史迹之筋脉乃活现。”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3956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