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三年级就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岁时即开始发表作品,到30岁时,他的作品囊括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被誉为获奖专业户。林清玄是台湾当代重要的新生代散文家,他用一颗菩提之心关注现世人生,显现出博大的悲悯情怀,其散文也呈现出质朴、清新、真纯的特点。读林清玄的书,总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触动,那些或宁静或激昂的文字,给予我们太多太多。
不得不说,林清玄的文字是值得去捧一盏清茶细细品味的。譬如林清玄在《桃花心木》中谈到,园丁给桃花心木树苗浇水非常讲究,浇水只是模仿老天爷下雨,并没有固定时日。因此,隔三岔五浇水的目的,就是让树苗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最终长成百年大树。林清玄由物及人,感悟到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
林清玄的文章有故事有感悟,这些故事的题材丰富多样,多来源于身边小事,看似随手拈来却拥有无穷妙趣。这种类型的文章在《意林》《读者》等文摘杂志上很多,读来轻松愉快。虽然属于快餐型的文化,但毋庸置疑,其受众是很庞大的,看来这就是林清玄散文畅销的原因了。存在即意味着合理,普罗大众在辛勤劳作之余,捡篇文章随手阅读一番,从阅读的体验来看,肯定林清玄的散文要比《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著受欢迎。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最近编选的《林清玄散文精选》分为生活有味、那年有你、行走在人间、我心温柔等六个篇章,分别收录了林清玄五十多篇代表散文作品,其中包括《太阳雨》《过火》《红心番薯》《飞入芒花》等名篇。以《太阳雨》为例,这篇散文的“意林味”淡了许多,作者详细描述了幼年随母亲到芋田里采芋梗遭遇太阳雨的经历。何为太阳雨?即日头雨、三八雨,与古诗中吟咏的“东边日出西边雨”类似,这样的天气很多人都遇到过。在母亲眼中,“这西北雨是很肥的,对我们的土地是最好的东西,我们做田人,偶尔淋几次西北雨,以后风呀雨呀,就不会轻易让我们感冒。”
儿时的林清玄对太阳雨充满兴趣,常常站在雨中,享受半边肩膀淋雨半边肩膀晒太阳的乐趣。关于太阳雨的来由,母子俩的对话颇有意味。母亲说,“任何事物都有界限,山再高,总有一个顶点;河流再长,总能找到它的起源;人再长寿,也不可能永远活着;雨也是这样,不可能遍天下都下着雨,也不可能永远下着……”而林清玄则因引申出,“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心里存有浩然之气的人,千里的风都不亦快哉,为他飞舞、为他鼓掌!这样想来,生命的大风大雨,不都是我们的掌声吗?这样的感悟水到渠成,比那些生硬的故事加感悟的确高明许多。
清梦独行,我心温柔。除了太阳雨、月光、秋风这些自然现象,林清玄也关心冰糖芋泥、木鱼馄饨这些美食,以及林妈妈、阿火叔等亲戚故交,题材可谓多种多样。林清玄的文字充满了哲理和美感,其文笔清丽、情感醇厚,相信读者们在享受文字之美的同时,也能领受作者暖心的人生哲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