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网_数字报

2019-01-16 12:23:29  阅读 117 次 评论 0 条

  在中国作家协会主办的《血肉筑起的长城——抗战中的文学展》上,我拿到了《浴血的墨迹——中国抗战散文选》(中国言实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透过那一篇篇充满了正义的歌吟与呐喊的抗战文章,我不仅读到了那段从沉沦到光荣的历史,更是看到了一位位作家以笔为枪、唤醒民众、同仇敌忾的大无畏。

  《浴血的墨迹》是一本散文名篇选集,正像散文文体的最大优势在于其鲜明的个性一样,抗战散文最突出的特征,亦在于它写出了不同作家眼中和心中不同的抗日战争。全书共分为四辑,既选录了鲁迅、茅盾、巴金等现代文学名家关于抗日战争的散文,也收录了铁凝等当代作家纪念抗战的作品。全书以“抗战”为主题,取材多元,既有抗日战场的纪实,亦有对战时生活情景的描述;既有敌后抗战的描写,也有前线的烽火狼烟;既有小家的悲痛,也有全民族的愤怒。这些佳作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向人们传达的不仅是这些作家们的爱国精神,更是一个民族的觉醒和抗争。

  抗日战争毕竟是中华民族曾经的集体记忆和共同经历。中国作家面对这场战争所表现出的彼此相通的立场、感情、态度,取向,决定了百态千姿的抗战散文,最终又必然会形成某些共同的色彩和相近的质地,这都可以从《浴血的墨迹》中读到。老舍先生说,我的抗敌武器只有一管笔。在《三个月来的济南》里,老舍以敏锐坦诚的态度,直言齐鲁战事,通过分析中国失败的原因,告诉人们,“在这生死关头,真正爱国的人必须认清我们的长处,同时也必须承认我们的弱点。”立足本职,支持抗战,合力干起,终能胜利。《告缘缘堂在天之灵》里,丰子恺通过描写曾经所居缘缘堂的生活情景和离别、被毁的伤痛,以痛斥侵略者的恶行。对于丰子恺来说,毁的不仅是有“灵气”的缘缘堂,更是“一种温暖安逸的趣味,安闲舒适的情况,欢喜畅快的生活以及和平幸福的光景”,所以,他发出了“为欲歼灭暴敌,以维持世界人类的和平幸福,我们不惜焦土”的呐喊。《桂林的受难》里,在一次次躲避敌机轰炸中,巴金却“看不见一点阴影。在那些地方我过的并不是悲观绝望的日子。甚至在它们的受难中我还看见中国城市的欢笑。中国的城市是炸不怕的。”……面对强寇入侵,家国罹难,作家们迅速汇聚到抗敌的旗帜之下,以不同的视角,让铁血文章凝成抗战的强音。

  对于亲历抗战的作家来说,抗战散文是他们的经见撷取或记忆捡拾,其笔下富有现场感和目击性的文字,很自然地承载了战争的风云变幻与慷慨悲歌,也成为后人重新触摸和认识战争的重要通道。《忆卢沟桥》里,许地山通过回忆22年前到访卢沟桥的经历,告诉人们卢沟桥的伟大不在于其工程和“卢沟晓月”的美景,而是在其“多次系着民族安危。纵使你把桥拆掉,卢沟桥的神影是永不会被中国人忘记的。”《北平沦陷那一天》里,虽然城市沦陷了,但“北平的人心是不死的。只要人心不死,最后的胜利终久是咱们的。”这不仅是朋友的话,也是朱自清的坚信。《跑警报》在汪曾祺的笔下,不像在躲避空袭,反而像在谈恋爱。在那硝烟弥漫、大敌当空的时代,中国人能处变不惊,镇定自若,甚至“恐中作乐”,看似是对突袭的“不在乎”,实则是对胜利的乐观。

  一切战争都是人的战争,一切战争散文所表现的都是战争中的人。《浴血的墨迹》不仅让我们将苦难记忆化作时代箴言,更让我们明白,战争从未远离,我们更需励精图治。

本文地址:https://www.kudz.cc/post/39795.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酷读者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