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演员马思纯因晒出对于张爱玲《第一炉香》一知半解式的离题读后感,而被网友发现其几次三番错用张爱玲语录。一时间,网络上掀起一股名人语录打假风。诸如“你还不来,我怎敢老去”“人生太长,我们怕寂寞,人生太短,我们怕来不及”“海上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向来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剧中人”等深情款款又措辞精致的短句,都是网友们纠出的张爱玲高频“假语录”。这些年,何止张爱玲“躺枪”,鲁迅、杨绛、林徽因、莫言、麦家等现当代文学史上的不少名家都“难逃此劫”——活跃在朋友圈打着他们名号的“漂亮话”,线年杨绛辞世后,人们在朋友圈争相转发“杨绛语录”以表缅怀之情。其中,很多人转发的都是这样一句:“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美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后经人民文学出版社出面辟谣,人们才知道,所谓“杨绛语录”,出自一篇手写体的《百岁感言》,其文句多半是由网友仿造而成。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也曾因“山寨鸡汤”上热搜——一句“我敬佩两种人:年轻时,陪男人过苦日子的女人;富裕时,陪女人过好日子的男人”傍上了他。这引得莫言本人哭笑不得地感慨,此话“理不糙,可我也想知道这是谁写的”。
有人指出,傍名人的假语录之所以深入人心,很大程度上正得益于心灵鸡汤内核的迷惑性。对于这种迷惑性,英国临床心理学家史蒂芬·布莱尔思曾在《不靠谱的伪心理学:破解心理呓语的迷思》一书中指出。他认为,心灵鸡汤这样的励志心理学,不过是人们面对复杂现代社会所找到的一种删繁就简的方法,它轻描淡写地把意见、意识和可靠的事实之间的界限变得模糊,给读者一种强大的自我安慰。
而假借名人之口熬制的鸡汤,更令其得以实现广泛传播。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魏泉花了很长一段时间研究包括“假语录”在内的“谣言体”。她说,在很多人眼中,名人的言语具有不可辩驳的引导力量。惰性而不严谨的思维使得他们不愿耗时耗力辨别言论本身的真假,甘愿让自己的头脑成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转发引用只为抒发一时之情感。西班牙作家恩里克·比拉-马塔斯曾笑言:“有时候想出一句妙句,但是从我嘴里说出没有分量,就假装这是莎士比亚说的,大家都觉得这果然是一句妙句然后广为传播。”
在大众有些尴尬的阅读趣味背后,掩藏着文学日渐边缘化的趋势。文学的边缘化与网络时代的到来不无关联,但大众趣味的提升则可以通过回归经典原著来实现。在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陈思和教授看来,阅读文学经典对读者而言,是一种训练。这种训练有助于提高读者对文学语言和文学美感的感受能力与把握能力,进而发现和洞见人性的丰富性,使自己的内心世界丰富起来,滋润起来。经由阅读、思考积淀而来的“雅”,是盲目转发所谓名人语录难以取代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