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女,籍贯四川乐至县,1979年出生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123团(位于塔城地区乌苏市车排子镇),1999年开始写作。曾在《南方周末》、《文汇报》等开设专栏,并出版散文集《九篇雪》、《我的阿勒泰》、《阿勒泰的角落》、《走夜路请放声歌唱》、《羊道》三部曲、《冬牧场》及数部繁体字版散文集。曾获“人民文学奖”、“上海文学奖”、“花地文学奖”、“天山文艺奖”、“朱自清散文奖”等。
文学青年周刊:今年李陀、北岛先生出版了一本《给孩子的散文》,选取现代文学以来的经典散文,其中选入你的《河边洗衣服的时光》,你应算其中最年轻的作者,你对自己作品的经典化有什么看法?
李娟:讨论这种问题好像自己已经承认了这种“经典化”。虽然私心也觉得自己写得蛮好的,但清楚,所谓的经典,并不是在某一段时期或某一个年代里的流行,而是得经得起很多年,甚至很多年代的阅读考验的文字。
文学青年周刊:从散文集《九篇雪》、《阿勒泰的角落》到《走夜路请放声歌唱》、《羊道》、《冬牧场》等,一路上诸如王安忆、梁文道、柴静等都对你的散文誉有加,特别是你作品中的天然、朴素、生机、纯洁被很多人热捧。如果让你选5-10个词语来形容你的作品,你会选哪些?这样的写作风格是你自觉有意识的选择吗,中间有过流变吗?
李娟:我不太考虑这些问题。虽然内心也有对自己文字的清晰判断,但不是几个词汇就能讲清的。写作上当然也会有计划和经营,但不会去迎合读者的口味。也有过许多变化和调整,大致方向却没有偏过。
文学青年周刊:你曾说:我的写作没有离开身边手边的微小之事,同时你也提到我的写作只与我的个人生活有关,很多读者的读者质疑这样的写作能维持多久,我也有些迷茫,对于这个问题你还迷茫吗?就你而言,如今写作与生活是怎样的关系呢?
李娟:迷茫和信心一直存在。我想这是正常的前行状态。至于写作和生活,直到如今,我的文字仍然离不开个人经历和个人观察。我缺乏脱离现实架空写作的能力。
文学青年周刊:李敬泽在前不久一次关于散文的研讨会上提到散文难谈,如今散文已经成为一个过于庞大的东西或者就是一种没有难度门槛的书写行为,同时呼唤散文创作的难度,对此提法你怎么看?
李娟:散文似乎等同于随笔,随笔的字面意思似乎就是“随便提笔”……于是流水帐、情绪渲泻之类的文字统统往这个概念之下堆积也难免。但是,并不是说散文没有明确的界限,就成了垃圾桶,能包容一切乱七八糟的东西。它与小说、诗歌等其它文学体裁一样,有审美上的基本要求。
文学青年周刊:你也曾说,读者看你的《走夜路请放声歌唱》觉得有些感伤,你说反而这本书写得最顺畅,很多别人看来很轻松、幽默的文字,你写得很艰难。最终促使你选择写得顺畅还是写得艰难是什么原因?
发表评论